之前看到一篇“妈妈因为干预孩子填报志愿,导致孩子没有大学可以上的”反省文,很震惊。 文章说,孩子是重点高中“尖子班”的学生,成绩优异,一直居于全班前三。 高考成绩出来之后,孩子填的是南京大学。 但这位学医的母亲固执地认为学医才是最好的出路,儿子必须报中国医科大学。 所以,无视儿子的强烈反对,执意将儿子的志愿改成了中国医科大学。 当高考分数线出来,母亲傻眼了。 南京大学的录取分数比孩子的分数低了3分,但被母亲改掉了,而上医科大的分数又不够! 更无奈的是,“非中国医科大不读”的母亲,只给孩子填了一个志愿,且不同意调剂。 最后的结果是,尽管孩子考了高分,却不得不接受高分落榜,重新复读一年的现实。 新闻一出,很多人责怪这位母亲的独断专行给孩子的未来添了堵,但我想说的是亲子关系之中的“界限感”。 妈妈因给女儿填错了志愿,觉得对不起女儿,整天忧心忡忡,闷闷不乐,难以接受现实,居然选择了自杀。 生活中,我们总是听到这样的言语: 这些父母让自己痛苦、让子女不快的根本原因是没有把孩子当成“别人”,和孩子之间没有“界线感”。 父母和孩子的界限感是什么?
可父母,往往很难做到这一点。 孩子还小的时候,他们这样说:
孩子长大了,他们又这样说:
他们没有边界地干涉孩子的一切,让亲子关系矛盾不断,并且执着地认为自己总是正确的: 我都是为了你好,听我的准没错; 我生你养你,你就得听我的; 我是你妈妈,为什么不能知道你的一切。 …… 心理学大师海灵格说,好家庭,一定要有界限感。 中国式亲子关系最大的矛盾就是: 父母毫不松懈地管教孩子的一切和渴望自由活出自己的孩子之间的矛盾。 父母对子女横加干涉,孩子在缺乏尊重下成长,影响不仅是孩子的童年,甚至是孩子的一生。 还记得曾轰动一时的朱雨辰事件么? “我的同事和我周围的朋友都知道,我是用整个生命去对待我的儿子的……”
这样密不透风的爱,朱雨辰在节目中,是这样说的: “妈妈给的这种爱,压力太大了”,马上40岁了的他,因为妈妈干涉他的感情,至今孑然一身,演艺事业也是不温不火。 妈妈对孩子的无微不至,是想让自己的孩子越来越幸福,却不想让孩子在幸福的道路上渐行渐远。 王梓恒在《家庭关系痛苦的根源:中国人普遍缺乏界限感》的一文中这样说: 这个世界上只有三件事,自己的事,别人的事和老天的事,明确哪些事是自己的事,哪些事是别人的事。 守住自己的界限,也不要侵犯他人的界限,让界限感清晰起来,才是我们从现在应该开始做的事情。 这,也是父母最应该做的事情。 “根”就是让孩子有着根植于内心的素养,而“翅膀”就是和孩子保持界限,对孩子放手,给予孩子做自己的勇气,支持他们的每一次决定。
父母应该意识到,自己与儿女之间不是一种隶属或绝对服从的关系,而是一种平等的关系。
孩子选择什么样的人生,找什么样的人结婚,完全是孩子的自由,父母请不要横加干涉。 这世上,最好的母爱是一场得体的退出,最伟大的亲情是一种适时的放手,最好的亲子关系就是保持界限。 |
|
来自: 钰ij23fhg0iszj > 《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