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外国语中学2015年中考化学一模试卷(解析版)
2020-03-03 | 阅:  转:  |  分享 
  
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外国语中学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成语所描绘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百炼成钢 B. 水落石出 C. 滴水成冰 D. 木已成舟

考点: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 解:A、百炼成钢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水落石出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滴水成冰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木已成舟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A.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2分)(2015?淮安校级一模)为了得到较纯净的氮气,某同学采用燃烧法除去一瓶空气中的氧气,下列物质中最适宜选用的是()

A. 铁丝 B. 木炭 C. 蜡烛 D. 红磷

考点: 氧气的化学性质.. 专题: 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 用燃烧法除去密闭容器中空气成分里的氧气,要求物质可在空气中燃烧并不再生成气体物质. 解答: 解:A、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不能除去空气中的氧气,故A错误;

B、木炭在密闭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引入了新的杂质,故B错误;

C、蜡烛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水蒸气,引入了新的气体杂质,故C错误;

D、红磷燃烧后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不会引入新的气体杂质,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各种物质的性质及知道反应的生成物,根据生成物的状态做出正确的判断.

3.(2分)(2015?淮安校级一模)下列反应中,由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是()

A. 煤燃烧 B. 光合作用 C. 干电池放电 D. 水电解

考点: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 专题: 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 分析: 此题涉及物质的变化问题的判断,正确判断四个选项的物质变化,判断依据:有没有其他物质生成、以及能量的放出或吸收. 解答: 解:A、煤燃烧属于化学能转化为光能和热能;电灯发光故A不符合题意;

B、植物的光合作用属于光能转化为化学能,故B不符合题意;

C、干电池放电属于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C不符合题意;

D、水电解属于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故D符合题意.

答案:D 点评: 本题考查能量转化的有关问题,解题时一定要认真分析,相对比较简单.

4.(2分)(2015?淮安校级一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其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 B. 动植物的新陈代谢过程中有物质的缓慢氧化 C. 硝酸铵溶解在水中,溶液温度会升高 D. 罩在一起的浓氨水和酚酞试液因为微粒运动使酚酞由红色变成无色

考点: 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 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溶液、浊液与溶解度;空气与水. 分析: A、根据催化剂的特点解答;

B、根据动物的新陈代谢的实质解答;

C、根据硝酸铵溶于水的温度变化解答;

D、根据分子的运动解答. 解答: 解:A、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其化学性质不变,错误;

B、动植物的新陈代谢过程中有物质的缓慢氧化,正确;

C、硝酸铵溶解在水中吸收热量,溶液温度会降低,错误;

D、罩在一起的浓氨水和酚酞试液因为微粒运动使酚酞由无色变为红色,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有关物质的性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5.(2分)(2015?淮安校级一模)根据实验规范,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点燃酒精灯 B.

取少量液体 C.

加热液体 D.

称取氯化钠

考点: 加热器皿-酒精灯;称量器-托盘天平;液体药品的取用;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 专题: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用火柴引燃酒精灯;根据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加热液体时液体不能超过试管的判断;称量药品时,托盘天平左盘放药品,右盘放砝码. 解答: 解:A、用火柴引燃酒精灯,正确;

B、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故错误;

C、加热液体时液体不能超过试管的,错误;

D、称量药品时,托盘天平左盘放药品,右盘放砝码,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题目难度不大,注意基本实验操作的要领和实验要求.

6.(2分)(2015?淮安校级一模)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 B. 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 C.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D. 在硬水中加肥皂水,产生泡沫较少

考点: 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硬水与软水.. 专题: 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 分析: A、根据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硫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硬水的检验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B、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C、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故选项说法错误.

D、在硬水中加肥皂水,产生泡沫较少,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硬水的检验方法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实验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

7.(2分)(2015?淮安校级一模)人们在生活和生产中为了防止事故发生,常需要采取一些安全措施.下列做法不符合安全措施的是()

A. 煤矿的矿井中应保持通风 B. 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前先做灯火实验 C. 加油站附近应严禁烟火 D. 发现煤气管道泄漏用打火机检查泄漏点

考点: 防范爆炸的措施;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专题: 化学与生活. 分析: A、根据可燃性的气体与氧气或空气混合后点燃易发生爆炸判断.

B、根据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能供给呼吸判断.

C、根据可燃性的气体或粉尘与氧气或空气混合后点燃易发生爆炸判断.

D、根据可燃性的气体与氧气或空气混合后点燃易发生爆炸判断. 解答: 解:A、矿井中有可燃性气体甲烷,可燃性的气体或粉尘与氧气或空气混合后点燃易发生爆炸,煤矿的矿井中应保持通风,是正确.

B、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会聚集在久未开启的菜窖内,且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含量过高会使人窒息,所以正确.

C、加油站附近的空气中含有大量可燃性的气体,可燃性的气体与氧气或空气混合后点燃易发生爆炸,故加油站附近应严禁烟火,所以正确.

D、可燃性的气体与氧气或空气混合后点燃易发生爆炸,不能用打火机去检查液化气管道是否漏气,应用涂肥皂水的方法判断,所以错误.

故选D. 点评: “生命重于泰山”安全问题无小事,尤其是防火、防爆问题,所以燃烧和爆炸知识就成了化学考查热点,要注意燃烧爆炸的条件和防护措施.

8.(2分)(2015?淮安校级一模)下列有关蒸发过程描述正确的是()

A. 蒸发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 B. 结束实验后用手拿开蒸发皿 C. 蒸发过程中要用玻璃棒不停地搅拌 D. 等水分完全蒸干后再停止加热

考点: 蒸发与蒸馏操作.. 专题: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根据蒸发操作的方法、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 解:A、蒸发是利用加热的方法,使溶液中溶剂不断挥发而析出溶质的过程,蒸发需要的玻璃仪器有蒸发皿、酒精灯、玻璃棒、铁架台等,故选项说法错误.

B、结束实验后,蒸发皿温度较高,为防止烫伤手,不能用手直接拿热的蒸发皿,应用坩埚钳夹取,故选项说法错误.

C、蒸发过程中要用玻璃棒不停地搅拌,以防液体受热不均匀,造成液体飞溅,故选项说法正确.

D、蒸发时,待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的固体时,应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液体蒸干,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9.(2分)(2015?淮安校级一模)大蒜中含有一种有效成分辣素(硫化丙烯),其化学式为C3H6S,能杀菌,具有一定的抗病功能和食疗价值.下列关于硫化丙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1个硫化丙烯分子中含有3个氢分子 B. 硫化丙烯属于混合物 C. 硫化丙烯由碳、氢、硫三种元素组成 D. 硫化丙烯中C、H、S原子质量比为3:6:1

考点: 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元素质量比的计算..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A、根据“硫化丙烯”的化学式为C3H6S知,硫化丙烯的一个分子含6个氢原子,不含其它物质的分子;

B、根据混合物的概念进行分析;

C、根据“硫化丙烯”的化学式为C3H6S知其元素组成;

D、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解答. 解答: 解:A、根据“硫化丙烯”的化学式为C3H6S知,硫化丙烯的一个分子由3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和1个硫原子构成,不含其它物质的分子;故说法错误;

B、硫化丙烯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说法错误;

C、根据“硫化丙烯”的化学式为C3H6S知,硫化丙烯中含有碳、氢、硫三种元素,故说法正确;

D、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所以硫化丙烯中碳、氢、硫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3):(1×6):32=18:3:16;故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式的意义及计算,根据化学式确定其元素组成及组成物质元素之间的质量关系,掌握了这些问题就不难解决此题了.

10.(2分)(2010?株洲)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的质量(g) 54 17 20 0 反应后的质量(g) 10 0 2 X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物质全部反应完 B. 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C. 参加反应的丙物质的质量为20g D. x为79

考点: 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读法和含义;反应类型的判定;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 压轴实验题. 分析: 可以根据物质在反应前后的种类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解答: 解:由图中可知,甲、乙和丙在反应后质量减小,是反应物.那么丁一定是生成物.

甲还剩10克,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参加反应的丙的质量是18克,生成物丁的质量是79克.

故选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反应物和生成物质量变化方面的内容.

二、填空与简答题(本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18分)

11.(3分)(2015?淮安校级一模)用化学用语填空: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Al

构成氯化钠的阳离子:Na+

氢氧化镁中镁元素化合价:(OH)2.



考点: 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 解答: 解:地壳含量较多的元素(前四种)按含量从高到低的排序为:氧、硅、铝、铁.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其元素符号为Al;

氯化钠晶体由带正电的钠离子和带负电的氯离子构成,带正电的离子为称为阳离子、带负电的离子称为阴离子,故构成氯化钠的阳离子是钠离子,根据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钠离子可表示为:Na+;氢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由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故氢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可表示为:(OH)2.

故答案为:AlNa+(OH)2 点评: 本题是考查学生对常用的化学用语及其含义的掌握,并灵活的应用于解题当中.

12.(4分)(2015?淮安校级一模)在成都市公交车燃烧事故的原因调查中,多项证据显示,有人携带汽油上车.

(1)当空气中悬浮着一定量的汽油时,一个小火星就足以使其燃烧,这说明汽油的着火点较低(选填“高”或“低”).

(2)加油站必备的消防用品之一是沙子,用沙子灭火的原理是隔绝空气或氧气.

(3)乘坐汽车、火车等公共交通工具时,下列物品禁止携带的是AD(多选).

A.鞭炮B.瓶装饮料C.书刊杂志D.酒精

(4)这次事故引发了人们对公共交通消防安全问题的讨论,下列观点合理的是ABC(多选).

A.公交车上要配备消防器材B.公交车上座椅用阻燃材料制成C.对司乘人员进行消防安全知识培训.



考点: 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易燃物和易爆物安全知识.. 专题: 化学与生活. 分析: 物质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隔绝氧气可以灭火,要牢记安全常识方面的知识. 解答: 解:

(1)一个小火星就足以使汽油燃烧,这说明汽油的着火点较低.汽油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填:低;

(2)沙子能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故填:隔绝空气或氧气;

(3)车上严禁携带易燃易爆物,因为鞭炮、酒精属于易燃易爆品.故填:AD;

(4)A公交车上要配备消防器材,符合安全措施,B公交车上坐椅用阻燃材料制成,属于安全措施,C对司乘人员进行消防安全知识培训,属于安全问题,三种方法都合理.故填ABC.

故答案为:(1)低;(2)隔绝空气或氧气;(3)AD;(4)AB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燃烧与灭火等安全常识方面的内容,可以依据燃烧的条件以及灭火的原理进行.

13.(4分)(2015?淮安校级一模)如图是工业上制备氢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球”代表不同的原子.

(1)图中能表示氢分子的是D(填序号).

(2)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1.

(3)该反应中化合物共有3种.

(4)你还能获得的信息有: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任写一点).





考点: 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化学反应的实质.. 专题: 化学反应模拟图型. 分析: (1)根据氢分子的微观构成,分析能表示氢分子图示;

(2)根据制备氢气的微观示意图,分析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

(3)根据微粒的构成分析属于化合物的物质;

(4)根据制备氢气的微观示意图,分析原子的变化等. 解答: 解:(1)由于氢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的构成,则图中能表示氢分子的是D;

(2)由工业上制备氢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1;

(3)由物质的微观构成可知:该反应前后涉及一种单质和三种化合物;

(4)由制备氢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等.

故答为:(1)D;(2)1:1;(3)3;(4)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 点评: 化学反应的微观实质,分子变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利用此知识结合相关的图示信息解决即可.

14.(3分)(2010?楚雄州)A、B、C、D、E、F是初中化学内容所涉及到的物质,其中A、B是氧化物,在一定条件下,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根据上图推断:

(1)C的化学式为CO2.

(2)D物质在氧气中燃烧,也能生成B,则B的化学式为Fe3O4.

(3)写出D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H2SO4=FeSO4+H2↑.



考点: 物质的鉴别、推断;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金属的化学性质;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常见物质的推断题;压轴实验题. 分析: (1)亚铁离子在溶液中显浅绿色,D和稀硫酸反应生成浅绿色的溶液F和气体E,所以D就是铁,F就是硫酸亚铁,E就是氢气,A、B在高温的条件下会生成铁和气体C,A、B是氧化物,所以A、B中有一种是一氧化碳,另一种是铁的氧化物,一氧化碳还原铁的氧化物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所以C就是二氧化碳,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验证即可.

(2)根据铁在氧气燃烧的产物判断B的化学式,

(3)根据反应物、生成物书写化学方程式. 解答: 解:(1)亚铁离子在溶液中显浅绿色,D和稀硫酸反应生成浅绿色的溶液F和气体E,所以D就是铁,F就是硫酸亚铁,E就是氢气,A、B在高温的条件下会生成铁和气体C,A、B是氧化物,所以A、B中有一种是一氧化碳,另一种是铁的氧化物,一氧化碳还原铁的氧化物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故答案为:CO2,

(2)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四氧化三铁也是氧化物,和一氧化碳反应会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所以B的化学式就是:Fe3O4,

(3)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故答案为:Fe+H2SO4=FeSO4+H2↑ 点评: 在解物质的推断题时,关键是找出题中的“题眼”,本题的关键点就是F是浅绿色的溶液.

15.(4分)(2015?淮安校级一模)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A与C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P点.据图回答:

(1)P点的含义是t1℃时,AC两物质的溶解度都是20g

(2)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是CBA(填写物质序号).

(3)t2℃时3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33.3%.

(4)将t2℃时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降低到t1℃时,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C.

A.B>A=CB.A=B>CC.B>A>CD.A>B>C.





考点: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P点的含义是:t1℃,AC物质的溶解度相等,都是20g;t2℃时,a的溶解度是50g,即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50gA物质,那么50g水中只能溶解25gA物质,因此形成溶液的质量=50g+25g=75g;将t2℃时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降到t1℃时,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B>A>C,因为AB都析出固体,并且A析出的多,C只有由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据此解答. 解答: 解:(1)由溶解度曲线可知:P点的含义是:t1℃,AC物质的溶解度相等,都是20g;故答案为:t1℃,AC物质的溶解度相等都是20g.

(2)据图可以看出,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是CBA,故填:CBA;

(3)t2℃时,A的溶解度是50g,即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50gA物质,那么50g水中只能溶解25gA物质,因此形成溶液的质量=50g+25g=75g,故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33.3%,故答案为:33.3%.

(4)将t2℃时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降到t1℃时,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b>a>c,因为a、b都析出固体,并且a析出的多,c只有有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故答案为:C. 点评: 本考点考查了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还考查了有关溶液的计算,有关的计算要准确,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三、实验与探究题:(本题共3小题,每空1分,16分)

16.(6分)(2015?淮安校级一模)结合下列图示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编号所指仪器的名称:a试管;b酒精灯.

(2)实验室中,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发生装置可选用A(填序号),该装置中还缺少的一种用品是棉花.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应如何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到集气瓶瓶口,若木条复燃,证明已收集满.

(3)氢气是最清洁的燃料,它的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实验室常用锌粒与稀硫酸反应来制取.则制取并收集氢气的装置可选用BC或BE.(填序号)



考点: 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氧气的检验和验满.. 专题: 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 根据图示可分析得:A为固体加热制取气体的装置.B用于固体与液体不加热制取气体的反应.C为排水法收集气体的装置,所收集气体要不溶于水不与水反应.D为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的装置,所收集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E为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的装置,所收集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且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 解答: 解:(1)仪器名称,a试管;b酒精灯;

(2)高锰酸钾制氧气为固体加热制取气体,故选择装置A;而为防止高锰酸钾粉末堵塞导气管,需在管口处放置一小团棉花;氧气具有助燃性,所以氧气的验满方法: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到集气瓶瓶口,若木条复燃,证明已收集满;

(3)实验室常用锌粒与稀硫酸反应来制取氢气,属于固体与液体不加热制取气体的反应,故选择装置B;氢气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所以收集装置可用C或E.

故答案为:(1)试管;酒精灯;

(2)A;棉花;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到集气瓶瓶口,若木条复燃,证明已收集满;

(3)BC或BE. 点评: 本题考查了常见实验仪器的名称、氧气制取及收集原理以及实验中的细节处理,学生需要对常见气体的制备、性质熟悉.

17.(4分)(2015?淮安校级一模)为探究铁锈蚀的影响因素,某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方案】将3枚洁净铁钉同时置于如图所示环境下中,观察铁钉锈蚀情况.

【实验现象】3天后,I、Ⅲ中铁钉不生锈,Ⅱ中铁钉明显生锈

【获得结论】

(1)对照实验l、Ⅱ,可知铁锈蚀的条件之一为有水

(2)防止铁锈蚀的一种方法是刷漆

【拓展探究】

(3)小明发现海边的铁器很容易生锈,从而猜测氯化钠能加快铁的锈蚀.请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小明的猜想在两支试管中放入等量的蒸馏水和食盐水,再放入铁钉,一段时间后,观察到食盐水中的铁钉先生锈

(4)铜器长期暴露在空气中,表面会生成铜绿[其成分可表示为Cu2(OH)2CO3],从其组成分析,预测铜绿能与氧气、水、二氧化碳反应.





考点: 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 专题: 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 根据已有的铁锈蚀的条件和防锈的方法进行分析解答,铁在与水和氧气同时存在时易生锈,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推断铜生锈的因素,据此解答. 解答: 解:(1)Ⅰ是在干燥的空气中,铁不与水接触,Ⅱ是铁与水和氧气同时接触,说明铁生锈需要水,故填:有水;

(2)刷漆、涂油等能使铁与水和氧气隔绝,可以防锈,故填:刷漆;

(3)要想证明氯化钠能加速铁的锈蚀,则设计的实验方案中只能是否含有食盐的差别,其他的量都需要控制,故填:在两支试管中放入等量的蒸馏水和食盐水,再放入铁钉,一段时间后,观察到食盐水中的铁钉先生锈.

(4)铜锈的组成中含有碳、氢、氧元素,空气中含有碳元素的物质是二氧化碳,含有氢元素的物质是水,故铜的生锈与氧气、水、二氧化碳有关,故填:氧气、水、二氧化碳.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铁的锈蚀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18.(6分)(2015?淮安校级一模)某化学兴趣小组用一氧化碳与氧化铁的反应来探究炼铁的原理,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有关问题:

(1)为避免一氧化碳污染空气,并回收利用一氧化碳,方框中连接的是C和D,导管接口的连接顺序为a→d→b→e.

(2)实验开始时,应先通CO再加热(填“先加热再通CO”或“先通CO再加热”),目的是赶尽玻璃管内的空气,防止加热时爆炸.

(3)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玻璃管A中出现的现象为红色固体变为黑色,

(4)B中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考点: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 (1)根据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用排液体收集气体的方法;

(2)根据一氧化碳易可燃,容易发生爆炸考虑;

(3)根据实验原理和现象进行描述;

(4)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解答: 解:(1)一氧化碳有毒,不能够排放到空气中去,要把一氧化碳收集起来,所以导管接口的连接顺序为a、d、b、e,排出的氢氧化钠溶液流到D中的烧杯中去.C装置中NaOH的作用是吸收B中没反应掉的二氧化碳;故填:d;b;e;

(2)因为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能和氧气混合在点燃的条件下会发生爆炸,所以实验开始时应先通一氧化碳再加热,目的是赶尽玻璃管内的空气,防止加热爆炸;

故填:先通CO再加热;赶尽玻璃管内的空气,防止加热时爆炸;

(3)红色的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能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所以现象是红色固体变为黑色;故填:红色固体变为黑色;

(4)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水.故填:CO2+Ca(OH)2═CaCO3↓+H2O.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实验装置、实验现象、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和污染及能源的再利用,难度稍大.

四、计算题(本题共1小题,共6分)

19.(6分)(2015?淮安校级一模)将110g过氧化氢溶液加入到盛有3g二氧化锰的锥形瓶中,反应完全后称得物质的总质量为111.4g.求:

(1)反应后的物质中含有二氧化锰多少克?

(2)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多少克?

(3)该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考点: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专题: 溶质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式相结合的计算. 分析: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有:一设、二写、三找、四列、五答、六查.在本题中,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求氧气的质量,再根据氧气的质量求消耗过氧化氢的质量;催化剂二氧化锰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的前后没有变化 解答: 解:(1)催化剂二氧化锰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的前后没有变化,故为:3g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氧气的质量=110g+3g﹣111.4g=1.6g,

(3)设,过氧化氢的质量为x

2H2O22H2O+O2↑

6832

x1.6g



x=3.4g

该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1%;

答:(1)二氧化锰的质量为3g

(2)氧气的质量为1.6g.

(3)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约为为3.1%. 点评: 本考点考查了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属于质量分数和化学方程式的综合应用,是中考计算题中经常出现的题型.做题时要注意:化学方程式要写正确,始终不要忘记质量守恒定律,还要记牢“遇到差值要想气体”.















1/12

























































献花(0)
+1
(本文系新影响语言...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