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法段子四 | 鼎的命运

 昵称35473260 2020-03-04

四 鼎的命运 来自子曰斯文 08:21
       大盂鼎与毛公鼎,晚清四大国宝之二鼎,代表了周金文早期与晚期的典型风格。

大 盂 鼎 铭

         大家好,听段子,学书法!今天我们继续讲段子,今天的段子叫“鼎的命运”。
       鼎是国宝,联系着国运宝运和书运。讲到国宝,不得不提的就是“晚清四大国宝”——二鼎二盘。今天我们就先讲二鼎。
       第一个鼎是大盂鼎。大盂鼎,是清道光年间在陕西眉县出土的,出土以后就卖给了贩子。几经周折后来到了左宗棠的幕僚手里,幕僚就献给了左宗棠。左宗棠又为了谢恩,把这个东西献给了潘祖荫。潘祖荫除了官僚,他还是一个金石学家,所以他非常喜欢这个东西。于是历代家人都为这个东西的保护付出了努力。
       民国期间,有人出数百万辆黄金要买,他的后人都没有出手。到了30年代,又有人欺骗他们建了一座大楼,想把这个东西拿出来展示,也被拒绝了。后来日本侵华,潘家人觉得这是一个大威胁,就在晚上派着家里的佣人,找了一个最隐秘的堂屋,挖地三尺,挖了一个地洞,把这个东西重新埋到地下去了。连续干了两天两夜,后来果然日本人来了,是挖地三尺,找了个东西,但是最终没有找着。解放后潘家人就把这个东西献给了国家,现在就藏在北京的国家博物馆。
       爱好书法的朋友,一定要抽机会到北京来,在国家博物馆亲眼目睹这个东西,这是个大宝物。
       这个宝物的上面,铭文总共有291个字,记的是周康王册命贵族盂的这件事情,我们可以念两句上面的铭文,很多字是通假字:
      “唯9月。王在宗周,令盂。王若曰:盂怎么怎么怎么……”就是说“在9月,王在宗周,周的老都城。册命盂,给他封官。王是这么说的:盂你要如何如何……”这种表述方法很像佛经,带有一种庄重,还带有一种客观记录的口气。
     实质上这个铭文包括三部分内容,一个是讲商人是怎么亡天下的,是因为纵酒。那么同时相比较的就是周,歌颂自己的文武盛德,文王武王他们怎么样保有天下。第二个方面就是命盂,要替周王掌管军队,然后赏赐给他很多礼服,车马、奴隶,当然也包括酒。第三,就是盂为了这件事儿做了这个鼎,同时以此来祭祀自己的祖父南公。
       这是大盂鼎就是以盂的名字命名的一个大鼎。与此对应的还有一个叫小盂鼎已经遗失了。            
       另一个鼎叫毛公鼎,毛公鼎也是道光年间,在陕西的岐山村民挖出来以后被商人转卖走了,后来几经周折,到了两江总督端方的手里。端方去四川镇压革命军的时候被革命军所杀。后来这个东西又辗转被这个叶恭绰买下,叶恭绰是银行家,又是铁道部部长,当时民国的铁道部部长。那么他得到这个东西以后也是想方设法来保护。
       后来日本军来了就要找这个东西,抓人搜查,费了好大的周折,终于没有找着。后来无奈叶恭绰就做了一个假的骗过日本人,然后又同时想办法把这个运到了香港。后来这个东西又从香港运到上海,再想办法运到南京。后来国民党就带着这个东西去了台湾。如今这个东西就是台湾故宫的镇馆之宝。

                           毛 公 鼎 铭
      毛公鼎上面的铭文长达500个字,是最长的一个。有一种说法说他是这个铭文里头的《尚书》,就是对它的评价以及对它的容量是极高的称谓。它的内容是什么?就是周王为了中兴周室,册命他的重臣毛公来辅佐自己,而且赏赐了大量的物品。那么毛公就非常感谢,就铸鼎来记这件事,这就是毛公鼎。
      以上两个鼎我们大致做了介绍,一个是大盂鼎,一个是毛公鼎。有意思的是大盂鼎是周早期的作品,毛公鼎是晚期的作品,他们两个基本上可以代表周青铜器铭文的风格。
      早期的风格,雄浑瑰丽,而且最明显的标志是有一种特别夸张的肥笔,有的叫团块,就是很肥的笔画,很夸张的一些装饰性笔画,这个在大盂鼎上看得很明显。那么晚期呢笔画就统一起来,字形比较自由。整个的风格端庄,但是没有肥笔。从整个这个书法的走向来看,书法是不断走向方整,平直这样一个倾向。那么这种倾向从我们今天介绍的这个大盂鼎和毛公鼎上就看得非常明显。
      鼎是国宝。我们从鼎的命运来看,它只能属于国家。书法也只能属于我们国人共享。我们怎么共享呢?学习就是共享,学习就是享有。所以大家一定要从这里学习,从这里腾飞。
       好,听段子,学书法,我们今天就聊到这。
    ------------------------------------------------
                  书法段子》专辑介绍
     听书法段子,悟书家正道,品人生真谛 !
    本专辑为子曰先生《书法史说系列》之一,共50讲,历经商朝至清朝10个时期,旨在透过轻松活泼的段子,系统解读中国书法史,体悟书法艺术乃至人生奥秘! 后续将推出《书法史说系列》之《书法家段子》和《三段式书法史》等,敬请期待!
     子曰先生,文化学者,资深媒体人,作家;曾执教高校,任CCTV策划,期刊主编;出版多部文学艺术和文化学术著作,参与策划多部影视作品;修习书画四十余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