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升家长后,我们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很多阻碍,比如孩子不听话,孩子不愿好好学习,这些常见的小麻烦会时不时的出现。在应对孩子的“劣性”情绪方式时,中国家长似乎更喜欢用“物质奖励”的方式来化解孩子的不情愿、不乐意。 给他们些许希望,让他们朝着自己规划的方向成长,这是很多中国妈妈都善用的一招,比如: “只要你乖乖听话,我就给你买XXX” “只要你考试取得进步,我就带你XXX” 在最初阶段使用物质奖励的方式引导孩子时,孩子往往会很好驾驭,会乖乖听话,会努力学习,家长们也会倍感欣慰。 但很多妈妈反馈,这招似乎也有“失灵”的时候,当同样的方式用得太多时,孩子似乎会生出自己的小心思,开始和父母尝试讨价还价,开始明确自己的“愿望期许”,开始不满足于“日常奖励”,对于物质奖励的虚荣心也日益膨胀。 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不同的两种声音“物质奖励害娃”VS“物质奖励利娃”,双方家长各执一词僵持不下,似乎他们的理由都有道理,可究竟谁的才对呢? 物质奖励下,孩子的虚荣心日益膨胀,从喜欢到践踏仅耗时一年小玲的妈妈是做生意的,日常工作很是忙碌,几乎很少过问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小玲也是一直随着爷爷奶奶成长,为了弥补对孩子的欠缺,妈妈开始尝试用“物质奖励”的方式满足女儿的需求,督促女儿学习。 “只要考试成绩好,妈妈就给你买最喜欢的洋娃娃……” 这句带有诱惑性的话一出口,就换来了孩子满脸笑容,没几天好消息就传来了,孩子做的成绩直线上升,老师都说孩子最近的学习态度很积极。 妈妈也没有忘记和孩子约定的礼物和奖励,给小玲买了一个大大的洋娃娃。之后的几次也是如此,每当孩子表现好或是成绩进步,妈妈就会给小玲买各种各样的洋娃娃。 可好景不长,没一年的时间,似乎洋娃娃的物质奖励已经无法满足孩子的小需求了,孩子开始和妈妈换要求,要更贵,更好,更洋气的玩具。 当妈妈拒绝孩子的要求时,小玲却做出了一反常态的表现,原本最初喜爱的洋娃娃成了小玲发泄的对象,开始对Ta们撕扯,丢弃。 看着眼前女儿的反常行为,妈妈不禁反思:“难道我的奖励方式用错了?” 为什么物质奖励会失效?为什么很多孩子都有类似表现?奖励分为很多种,有形的无形的,它可以是一张奖状、一个玩具、一些零花钱,也可以是父母的一句夸奖、一声称赞。 不管是物质奖励或是口头夸赞,都有一个严重的弊端,那就是一味的奖励会让孩子失去兴趣感,期望度降低,难以得到满足。 “太容易得到的不会珍惜”,这句老话就明确讲出了“奖励”的弊端,假如家长的奖励太过频繁,孩子得到的很容易,那么孩子就会失去原本的“兴趣”对其敏感度降低。 奖励失效和孩子的“内驱力降低”有关系,要因人而异奖励之所以在初期阶段有效,是因为孩子的渴望心,这种渴望无形中提高了孩子提高“内驱力”,内驱力最好的提现方式就是孩子的学习成绩上。
学业成绩的提高只是为了帮助孩子获得更多的荣誉和奖励,从而提升自己的地位,满足自尊的需求,并不是单纯地为了学到知识,完成学业任务。 家长用奖励来诱导孩子学学习,让孩子为了奖励学习不是为了成绩学习,这样的目的本来就不单纯。 如果把奖励给了这样的孩子,只会适得其反,助长他们的功利心和虚荣心。这便与老师和家长们设置奖励的初心相违背。 所以,奖励的给予是要因人而异的。有些孩子适合物质的鼓励,有些孩子应该给予精神上的奖励。 如何利用奖励提高内驱力的同时让孩子不忘本心,是家长要拿捏的关键一:如何奖励孩子 奖励不一定非要和物质挂钩,家长也没必要让孩子觉得奖励获取很轻松,给孩子一定期许值,让孩子付出努力,当努力了确实没达到,可以用口头奖励或其他方式表扬,总之别让孩子太有“功利性”,毕竟,学习和成长都是纯粹的,一旦和功利沾边往往结局不会太理想。 二:什么情况下不需要奖励
通俗一点的解释就是当一个孩子的三种心理情绪无法满足时,父母所谓的奖励机制是不会起效的,只有都满足了这三种心理,即便父母不采取奖励方式,孩子也会很上进。 举个例子:朋友家的孩子本来很喜欢投篮游戏,但后来他更喜欢爸爸妈妈在他做游戏时对他的称赞,投篮本身倒变得没什么意思了。 外部的夸赞就削弱了她原本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投进篮的成就感这一内在动机。小朋友的外在动机因此就变成了获得夸奖的满足感。 但是要获得夸奖,就必须有人在旁边看着他,因此当爸爸妈妈不在场的时候,他也就对这项游戏提不起兴趣了。 这就解释了有的孩子喜欢在家长陪伴时学习、玩玩具、写作业,他们的目的是获得表扬,而不是学习本身;然而自己一个人时,则要求看手机、看电视。因为他们原本可以自己学习和玩耍的内在动机被成人不恰当的奖励所削弱了。 决定外部动机能否完全转化为内在动机,人的三种基本心理需要也是关键因素。分别是:
简单归纳为两种情况不需要奖励,可能会抹杀内驱力
三:什么情况下需要奖励孩子? 我们已经知道奖励会促使孩子自我提高内驱力的产生,为了鼓励一些学习态度不积极不端正,总需要老师的批评和家长的监督才能够学习的孩子,家长适当地给予外部的物质奖励是必要的。 但是家长应该明白:奖励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产生学习的动力,家长也应该让孩子明白自己为什么能获得奖励。 举个例子:当孩子成绩进步后,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该如何庆祝这个好消息,而不是直接对下次成绩和几步贸然许下承诺。同样是给孩子奖励,目的不一样,效果自然不同。
另外,家长在给孩子选礼品时,最好和学习相关,如书籍、文具、学习机等,这些奖品给孩子的认知是“我通过努力学习得来的”,也能更好激发其内在动机的转化。 尽量减少送孩子与学习无关的游戏机、玩具等,会让他们感觉家长在鼓励他们游戏,而且会削弱奖励和学习的相关性,奖励的目的就会变质。 总而言之,是否要奖励孩子,怎么奖励孩子,这些问题可没有标准的答案,还需要家长对症下药,仔细分析一下您家的宝贝是哪一类,按小编的方法来,孩子会越来越优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