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成为好的父母,可以说是当代家长们的一大迷思: 都说孩子是我们爱情的结晶,是上苍赐予我们的礼物,可怎么养着养着,就养成仇人了呢?但往往,父母会把自己的性格模式强行套用在孩子身上,并指责孩子,为什么TA会和自己不一样。
孩子的型号是天生的,他们有自己的性格。父母和孩子的根本冲突,在于父母想将自己的性格模式复制给孩子。——高源 在家长和孩子两种性格模式的长期冲突之下,最终往往会导致两种类型的孩子产生。一种,是为了满足家长的期待,而不断压抑自我的讨好型孩子。“小包总”杨烁的儿子杨雨辰,就在一档综艺旅行节目《一起出发吧》中,呈现了这样的发展倾向。在节目当中,杨烁对儿子动辄训斥、呼喝,但凡有一点不合心意,就对他冷嘲热讽。 到达目的地时,因为杨雨辰没有和他在同一个方向下车,杨烁就让他重新走一遍。 儿子走路有一点慢,杨烁就很凶地催促,还罚他跑回上坡重新走一遍,完全不管他们身处的是高原环境,很容易引发孩子的高原反应。到选房子环节,杨烁想选1号,杨雨辰选了5号,说5号是自己的幸运数字。结果5号的房子在最上面,而1号房离自己是最近的,杨雨辰累得气喘吁吁,杨烁不仅不抱他一下,还嘲讽道:如果杨烁先儿子一步跨进门槛,儿子就又得从头再走一遭。弹幕里是一片心疼孩子的声音,就连一向有“严父”之称的陈小春都忍不住觉得太凶了。而生性乖巧懂事的杨雨辰,面对喜怒无常的父亲,表现出来的是绝对性的服从。 在旁人眼里,已经是高压式的管理和打击式的教育了,小雨辰却一声不吭,全都努力照办。讨好型的对立面,是企图反抗家长的期待,而不断与家长发生冲突的另一类型——叛逆型孩子。我们的一位学员阿芳(化名),就曾遭遇过这样的困境。 两代人同在一个城市,却一个星期都难得见上一面,形同陌路。孩子回家的时候,不打声招呼,出去几个月,也不和妈妈说一声。“你带我的十多年,给我那么多的培养、给我那么多的陪伴、给我那么多的抚养,像山一样压得我喘不过气来。我都不知道怎么去报答你,就是两辈子也报答不了,所以希望你不要再给我钱,不要再给我买东西,不要再对我好。”阿芳不明白,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换来这样一个不可理解的孩子? 加拿大著名心理治疗师克里斯多福·孟在其畅销著作《亲密关系》中写我们为了得到家人的接受和归属感,而模仿他们的言行举止,保住自己的地位,会努力的依照代代相传的标准模式来塑造自己,因为这种塑造的过程是出自对归属感的需求。不论是讨好型的孩子,还是叛逆型的孩子,本质都渴望获得父母的认同,无非是选择的防御机制不同。当他们意识到父母对自己有所期待,而自己却没能满足时,他们会觉得是自己让父母失望了,于是无意识地模仿父母的举止,让自己变得和父母相像。他自己经受过痛苦的棍棒教育,却在对待下一代时,也无意识地使用了这样的方式——言语的攻击对心灵造成的伤害,不亚于棍棒对身体带来的痛苦。这就是为什么子女长大之后,往往会和父母的言行举止十分相像而不自知。而原本属于他们自己的天赋,被父母的人格模式所压抑。不要以为孩子年幼,就什么都不懂,他们对于父母的反馈极其敏感,这也是家庭教育在今天变得越来越慎重的原因。所以,如果父母能够运用九型人格等心灵成长的工具,来加强对自我的觉察,学会放下自己的模式,尊重孩子的天性,对于引导孩子健康成长、发展健全的人格,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扫描二维码 报名高源九型人格线下课程
咨询更多课程信息故事中的阿芳在参加了高源导师的线下课后,经过导师级助教的循循善诱,她知道了自己的型号是2号,心底最底层的动机,是希望自己是有爱的。她开始对自己的模式有了觉察,明白了「关系」对于2号来说,常常会是一个情感陷阱。2号用付出自我的方式,向别人索取爱,而正是这份爱,让孩子喘不过气。现在,阿芳学会了爱自己,她不再给孩子很多,也学着去接受孩子的给予。当她开始改变,孩子也发生了变化,和妈妈亲近了很多,他不再抗拒母亲,甚至支持母亲多多学习,也抱着好奇心,一同走进了课堂。引导孩子成长的第一步,是家长有能力看见自己、疗愈自己。如果家长不懂得如何爱自己,他们其实也就无法正确地爱孩子。 亲子教育的本质,实际上是通过养育孩子,让父母的内心重新成长一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