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网课撞了游戏的腰,23点后的“晚上吃鸡”将不再“大吉大利”?

 老鄧子 2020-03-08
网络成瘾问题一直为世界各国头疼,近来对于游戏的声讨又成为热门话题。
这自然与这次疫情宅家所彰显出的问题有关。
宅家不能停课,于是学校教育就暂时代之以网课的形式,但是效果显然不是很好。

学生和老师们都表示很不适应,有很多老师说有的学生根本就不来听讲,家长们则更是苦水横流。
管不住啊!孩子们对老师还可能有所畏惧,而对家长们,则简直全是脾气。
说轻了,嬉皮笑脸,发火了,他不是对抗,就是游击战。你总不能整天什么不干,都守着不是?
但是一旦可以玩,那情形就完全不同,孩子们只要电脑、手机在手,立刻会沉浸其中,浑不知天昏地暗。
把玩游戏的劲头用到学习上,这怎么可能?
这期间最让人哭笑不得的“大行为”事件,大概是这一个:
那个叫“钉钉”的办公APP,现在算是全民皆知了,因为它被网课征用。但是这也闹了个笑话。
“钉钉”一被征用,就几天多了数万个一星,评分暴跌,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孩子们听说“一个APP的评分低于1就会被强制下架”!

这几天不是还有人说新冠病毒正在发生变异吗?
这既可能给疫苗研制带来机会,却也让人害怕,但是我看到一个孩子留言说:“太好了,继续不用上学。”
天地无论如何变化,我只要不上学就可以,能够玩就可以,孩子们的世界是单一的,背向的,这看了既让人好笑,又让人无奈。
然而玩性,和孩子对未来世界的无知,只是其一,网络时代的引诱、鼓励、奖赏、纵容也是主要原因。
人类的成瘾是由大脑的快感中心、奖励系统所决定的,而网上的游戏、娱乐,乃至广告设计,则迎合、刺激、调动、挖掘,无不在人类的上瘾机制上大下功夫。
从这个意义上说,网络时代,其实是一个本能的漩涡时代,一个陷阱时代,被漩进去、陷进去的,可不只是孩子们。
大人们都已经从早到晚放不下手机,孩子们的自制力又能到哪里去?
所以,某员最近所提议的游戏宵禁,也即从晚23点到早上8点采取各种手段限制未成年人使用网游服务的办法,未见得会有特殊效果。

世界上最早实行网游宵禁的,大概是韩国,其原因很是惊心。
2005年,韩国一青年男子废寝忘食,连续50个小时在玩《星际争霸》,结果猝死。
这一年,韩国死于网瘾的不下十人。
2010年2月,韩国发生一起杀母事件,原因只在母亲阻止22岁的孩子玩游戏。
同年3月,一对韩国夫妇沉迷网游,竟只管照顾网上领养的虚拟婴儿,而将自己三个月大的孩子活活饿死。
这简直已到了虚实不分,“丧心病狂”的地步。
而沉迷于网游的学生们,出现包括抑郁、愤怒、定向障碍等上瘾症状的就更不在少数。
现在有多少人沉迷于网游?这难道只是个人生理心理的损害?它其实已严重影响到家庭关系、社交工作,甚至可能危害到社会。
但是韩国的宵禁,显然只起到了一点治标作用。
如今的科技,让孩子们不能通过偷父母或借用其他人的身份证上网,是轻松可以做到的,但是这就像烟酒一样,只要成瘾,就很难戒除依赖,总会找到满足办法。
而且,娱乐时代,你也绝对不可能找不到替代品,商业时代,整个行业也一定会发起各种形式的“对抗赛”。
你总不能说“吃鸡”有罪。

“吃鸡”一词,风靡为游戏的代名词,是因为一部电影,和一款游戏。
《决战21点》里,拉斯维加斯赌场的赌徒们每次开赌,都会来上一句:“大吉大利,晚上吃鸡”。
这表面上,是赢一次就可以去买一份鸡肉饭的意思,而真正的寓意,却是“天灵灵地灵灵”的呼唤。
赌徒都有刺激、冒险心理,也都有侥幸、迷信心理,这算是调侃和求吉利的二合一。
而游戏,同样是技术与运气的对赌,它具有更深度的娱乐性,所以当后来出现的《绝地求生:大逃杀》游戏,每当玩家赢得一局,屏幕上就会显示出一句“大吉大利,晚上吃鸡”时,这话随即就激活了游戏者的心理,火爆全网。
以至于它成了类似于“天王盖地虎,宝塔镇河妖”的网络暗语:今天你“吃鸡了”没?走,“吃鸡”去!
暗语给力,游戏给力,刺激给力,升级给力,人一旦踏入,就多巴胺活跃,奖励回路开启,所以这还要什么呢?所以这“晚上吃鸡”一旦不再“大吉大利”怎么可以?

游戏,从人类本能来说,只是打发时间,寻求快乐,消除无聊,增益心智的一种手段,本来并无可厚非,但是它一旦让人沉迷,就不只是玩物丧志,而是害人害己了,所以保护孩子,杜绝上瘾,必须之事。
但是人是如此一种动物,网络是如此一种环境,游戏又已成为一个巨大的商业蛋糕的情况下,消除上瘾谈何容易!
那么到底如何才能更加有效地消除上瘾呢?
我认为,指望游戏商们减少供应,减少套路是不现实的,某种强制手段当然必须,但是最重要的,还是要从游戏者本身解决。
如今的孩子不拼学习拼吃喝,拼父母,一味追求享乐、娱乐,这是为什么?
这是不是说明我们的精神追求、品德教育、时代奖励出了问题?
曾经,我们的理想是科学家、文学家、军人之类,我们的偶像是陈景润、华罗庚、雷锋那些,而现在的偶像是什么?
肖战所引发的网络大战居然可以连篇累牍,几乎掀翻整个网络——请注意,这里所谈的并非肖战,而是现象——这是否是一种“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偶像导引、观念导引、精神树立,这是其一,同时,我们的家长和老师们,似乎也该学一点心理学,了解一下上瘾机制。
甚至于整个社会都该普及一下这门学问。
人只有知道自己是怎么回事,才能改变自己,帮助他人,制定规则,这是显而易见的。

比如,当你沉迷于手机,没完没了在翻的时候,你如果知道这是平台的某种设计,是你的某个奖励回路在搞鬼,你很可能就容易终止。
那么我们在孩子身上,就不但可以设置阻断,也可以在学习上设计此类回路效应。
这应该是一个很大的系统,如果心理学家和教育家们能够在这里下些功夫,而不是只指导我们如何赚钱,如何职场,如何升学,我想整个环境会好得多。
总而言之吧,“大吉大利,晚上吃鸡”,可以有,但整晚“吃鸡”,日夜“吃鸡”,一定不“大吉大利”。而我们如果想要孩子们真正“大吉大利”,那就必须有一个综合办法,而不是靠某种单一的强制措施。
深夜十一点后不准“吃鸡”,不等于要将“鸡”杀掉;偷吃是一种快乐,有诱惑力的东西,越禁止,越诱惑;更何况,孩子们一般又都具有很强烈的叛逆心理——所以我倒很疑心这举措使用不当的话,会适得其反。

图/网络

文/九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