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词“七律之首”之争的大热门,莫过于在崔颢的《黄鹤楼》与杜甫的《登高》两首诗之间。有人坚决认为“七律之首“当属杜甫的《登高》,还有一波人认为”七律之首“当属崔颢的《黄鹤楼》,还有一些人认为,单论唐朝,则“七律之首”当属《黄鹤楼》,纵横历朝历代来说,当属杜甫的《登高》。 点击加载图片 可以说,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 1 现在人评古人诗作,是后来人的一种乐趣,甚至是一种志趣,也是对前人作品的琢磨,我并不觉得不可以。“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大家都喜欢这么说,但是我们在非恶意给前人作品排名时,又何尝不是增进了对作品、对特定时代的了解呢。 点击加载图片 比如下面这一种对崔颢《黄鹤楼》和杜甫《登高》之间的评断,就很有见地和借鉴性。 “如果单论唐人七言律,没人能超过《黄鹤楼》,盛唐七言律方兴未艾,无数人都对这种新兴诗体做出各种尝试和探索,所以我们今天能看到很多不合规则的盛唐七言律,这些探索最终全都集中在崔颢的一首《黄鹤楼》里。 黄鹤楼用前四句把唐人能做到的对七言格律的突破一网打尽,这份成就奠定了它的历史地位,再裹挟着盛唐气象,没有人能争得过它。也就是说《黄鹤楼》之所以被定唐人七言律第一,恰恰因为它的‘变体’的身份,正格拗体有的是,对唐人来说不稀奇。 如果论整个古代七言律,那桂冠当属《登高》,严格来说《登高》也不是正格,但登高的字法句法章法是古今文人能学到的最正的一首。 你后人不可能去学《黄鹤楼》,只需要知道《黄鹤楼》好在哪里,学他就成了窠臼,拾人牙慧,这叫‘不可无一,不可有二’。你想学正格,就向最正的诗学,毫无疑问《登高》就是最正的,它仿佛就是七言律诗的灯塔,穿越盛唐,恒久照耀,所以《登高》是古今七言律第一。你可能觉得我这论断逻辑有问题,因为《登高》显然也是唐诗,其实不矛盾。 评《黄鹤楼》是唐人第一,要考虑唐人对七言律的创见和突破,正格作品在这方面显然不如变体。评古今第一,要考虑技艺和对后人创作的指导作用,变体显然无法超越正格。” 点击加载图片 这种解释和说法,确有其可取之处。 关于“七律之首”之争,还有一个小插曲。 相传,当年崔颢写下这首诗后,唐代诗人竞相传唱、模仿,想与崔颢一较长短,其中就有诗仙李白。 据说,有一次李白来到黄鹤楼上,也写下一首《鹦鹉洲》一诗想与崔颢比赛,但李白觉得自己写得不如崔颢好,便在黄鹤楼上提笔留下:“ 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转头便离开了黄鹤了。 2 说完崔颢和李白,来说一说咱们的诗圣杜甫,也许是因为已知杜甫生平,但凡一提到他,心中便会自生一股悲凉意。 点击加载图片 他住在漏雨的茅草屋里呐喊“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他在《登高》里述说“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还有他的《蜀相》,他的《咏怀古迹五首》等等,无不渗透着人世间的悲苦无常。 后来,每每读来便忍不住悄然落泪。 杜甫的诗是真好,虽没有李白的潇洒飘逸,可是他的诗写的诗真实的人生,记录了人间疾苦,无愧于“诗圣”的美誉。 可以说,杜甫是律诗的集大成者,律诗的形式跟內容都在他手上成熟的,从入川前的五律,到入川后的七律,老杜尝试了律诗的各种平仄变化,从律诗发展的角度说,出道即巅峰。可他却又一生落寞,身为千里马,终究没有遇到自己的伯乐,没能顺利踏上仕途、走进庙堂。在那个只能学而优则仕的朝代,满腹才华,是一种幸福,又何尝不是一种悲哀。 点击加载图片 3 杜甫一生仕途不济,生活凄苦。李白有孟浩然、王昌龄两位知己好友,而杜甫呢,仕途不济,如若有两三知己,人生好歹还会多一些慰藉。虽说,杜甫和李白的关系还不错,但年龄和知名度的差距在那,他们会是真的是心心相惜吗?杜甫还有其他什么好友知己吗? 点击加载图片 在生命的最后,相传,杜甫在江上的一条小船中去世。 杜甫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在当时他的诗并不出名,后来元稹出于政治目的,在他的书中把杜甫和李白合并为李杜,在唐代并不是这样的。杜甫诗的珍贵和价值是后人发现的,还是那句杜甫无愧为“诗圣”。 点击加载图片 最后附上杜甫的《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那么,在你心目中,咱们诗圣杜甫的哪一首诗最能体现他的水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