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00 件瓷器讲中国历史02|斗什么可以搞定唐宋男神?

 灯下悦读 2020-03-08

2020年1月1日起

御承雅赏将推出

100件瓷器讲中国历史系列专栏

从瓷器解读中国历史,欢迎藏友们关注

02

【宋建窑鹧鴣盏】

御承堂博物馆藏

2017厦门金砖五国会议展出

建盏,黑瓷代表,宋代八大名瓷之一。900年前的宋徽宗赵佶,曾用他的瘦金体写下这样的妙句:“ 兔毫连盏烹云液,能解红颜入醉乡。”即言用兔毫建盏烹建溪上好的茶饼,香云缭绕,能使在旁的女子都陶醉其中。

建盏被称为唯一为茶而诞生的器具,它的诞生,得益于宋代斗茶文化的盛行。

斗茶,即比赛茶的优劣,又名斗茗、茗战,斗茶者各取所藏好茶,轮流烹煮,品评分高下, 唐宋时期备受文人雅士喜欢的一种活动。

如何靠斗茶搞定唐代男神?

斗茶起自唐朝,但唐朝的斗茶活动并不频繁。 据考证,唐代斗茶的形成贡茶制度的建立有很大关系。唐代贡茶制度建立以后,湖州紫笋茶和常州阳羡茶被列为贡茶,两州刺史每年早春都要在两州毗邻的顾渚山境会亭举办盛大茶宴,邀请一些社会名人共同品尝和审定贡茶的质量。

(唐)阎立本《斗茶图卷》里的斗茶场景

唐宝历年间,时任苏州刺史的白居易受邀赴茶宴,却因病未能出席,特作诗《夜闻贾常州崔湖州茶山境会亭欢宴》表达惋惜之情:

“遥闻境会茶山夜,珠翠歌钟俱绕身。

盘下中分两州界,灯前各作一家春。

青娥递午应争妙。紫笋齐尝各斗新。

白叹花时北窗下,蒲黄酒对病眠人。”

此番白居易虽未出席,却留下了关于唐代斗茶场景的生动描述,供后人了解当时盛况。

《摹唐周昉宫妓调琴图》里的唐代宫廷饮茶场景

唐代著名的斗茶活动,还有唐玄宗与梅妃斗茶。据《梅妃传》记载:梅妃秀外慧中,擅长吹笛作舞蹈,连斗茶都是高手,博得龙颜大悦,成功搞定男神:「开元年间,玄宗与妃斗茶。顾诸王戏曰:‘此梅精也,吹白玉笛,作惊鸿舞,一座光辉。斗茶今又胜我点。’妃应声曰:“草木之戏,误胜陛下。设使调和四海,烹任鼎鼐,万乘自有宪法,贱妾何能较胜负也。”上大悦。」

斗完茶如何发朋友圈?

宋代文艺男青年们的互吹日常

到了宋代,斗茶主要以点茶的形式进行。宋代点茶以在茶末中注入开水,击拂之后产生的泡沫在茶盏内壁贴附的时间长短为胜负依据,泡沫持续时间长茶盏不留痕者获胜。整个过程非常具有仪式感,花样频出。

北宋文艺男青年 蔡襄曾在朋友圈(《茶录》)中对此记载“将茶碾成细末,置茶盏中,以沸水点冲;先注少量水调膏,继之量茶注汤,边注边击拂,使之产生汤花(现时称泡沫),达到茶盏边壁不留水痕者为佳。”

《韩熙载夜宴图》里的友人品茶听琴

蔡襄的好朋友大文豪苏东坡也酷爱斗茶,《茶录》中记载了一段他们斗茶的故事。蔡襄根据陆羽茶经所载名水,特意取来著名的惠山泉煮茶,而 苏东坡竟赴天台山收集竹梢上滴下来的露水,最后自然输给了苏东坡。大文豪们花式斗茶,就问你服不服!

宋徽宗《文会图》里的茶宴场景

宋代最有名的文艺男青年,非宋徽宗莫属徽宗嗜茶如命,雅好点茶,甚至宴席之上甘以九五之尊亲自为臣子点茶,为此,蔡京在朋友圈(《延福宫曲宴记)》发表了一段长篇赞美夸领导:

“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召宰执亲王等曲宴于延福宫……上(徽宗)命近侍取茶具,亲自注汤击拂,少顷白乳浮盏面,如疏星朗月。顾诸臣曰,此自布茶。饮毕皆顿首谢。”

徽宗还曾以天子身份亲自为茶作书,名曰《茶论》,后人收录此书,改称《大观茶论》)。

宋徽宗与《大观茶论》

宋徽宗非常喜欢建盏,他在《大观茶论》中论及茶器时,曾对建盏大加称赞:

“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取其焕发茶采色也。底必差深而微宽。底深则茶直立,易以取乳;宽则运筅旋彻,不碍击拂。然须度茶之多少,用盏之大小。盏高茶少,则掩蔽茶色;茶多盏小,则受汤不尽。盏惟热,则茶发立耐久。”

宋建窑鹧鸪盏,御承堂博物馆藏

2017厦门金砖五国会议展出

苏东坡在《评韩柳诗》中描摹出宋代文人普遍渴求的审美心境,“ 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 建盏与茶道的美用它来描述再契合不过。点茶泡沫为白,选用黑色的茶具,更能呈现“ 雪沫乳花浮午盏”的淡美意境,于是,黑釉建盏成为宋代点茶、斗茶的必备器具。


部分素材来源于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