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坛泰斗叶嘉莹赐文 盖世公微浩客厅揭盖

 新华书店好书榜 2020-03-08

浩客厅:互联网历史上文化等级最高的作者群。

《浩客厅》开篇

云浩

我们选择2020年3月8日女性之节,为文化各领域大师齐聚的公众微信号《浩客厅》首发之日

今天的国度,需要母性的温情,需要君子的气概,需要名士的风采;这一切拱照出我们的首尊大师——叶嘉莹

近日国难,九州震撼;经年疫情,四海不宁

黄鹤楼北,病毒与谎言齐飞;滕王阁侧,心灵共黑暗一色

我们因之困锁;困锁了身、困锁了心、困锁了人、困锁了国

就在国人身心困锁之底,觉醒终会如灰烬中的银芽,星点屯蒙

《浩客厅》希望成为灰烬中的启蒙,如几代大师曾为我们的开蒙

少年你我,曾耳聆他们语言播撒的大音,曾肩披他们思想挥洒的晨星

他们是:叶嘉莹、李泽厚、陈嘉映、邓晓芒、刘索拉、叶小纲、孟京辉、王小帅、朱大可、翟永明……

他们是:北岛、舒婷、芒克、苏童、谭盾、崔健、三宝、徐冰、洪晃、陆川、李杨、宁瀛……

而今他们历史性的凝聚一起,导我们的先路

前方有丹青点染的笔触

路旁有永元太平的祝福

坚持的启蒙,终成他们的使命;或许的觉醒,将为我们的福音

他们,每一位国士的凝聚终成文明国度

他们,每一位巨擘的汇合生成文化巨人

我们,每一次仰望星空的凝视护持文化

我们,每一次迎着福音的聆听守望文明

叶嘉莹谈词  朗读者:戴潍娜 来自浩客厅 09:18

词的开端和“双性同体”

叶嘉莹


談到詞之美感特質,首先要從《花間集》談起,《花間集》是很重要的一本詞集,因為它是中國文人最早編成的詞集,而且它對後世影響深遠。

不同詞集的編纂有不同的標準、不同的目的。

《花間集》《草堂詩餘》等等這些詞集就像歌本一樣,是為了便於歌者演唱而編選的。

歐陽炯在《花間集》的序言中把編選的原因說得很清楚:

“……因集近來詩客曲子詞五百首,分為十卷。

……庶使西園英哲用資羽蓋之歡,南國嬋娟休唱蓮舟之引。”

他說我所編輯的是近來的“詩客曲子詞”,是詩人、文士們為曲子所寫的歌詞。

晚清的時候,我們才發現了敦煌石窟裡有一些曲子詞,此前所知最早的詞集就是《花間集》。

而敦煌的這些曲子詞都是俗曲,也就是市井之間所歌唱的歌詞,往往文字不通、不雅,還有錯別字。

當文人詩客對當時流行的曲調產生興趣的時候,就開始自己為這些曲調填寫歌詞,到了五代後蜀的時候,趙崇祚就編了一本題名為《花間集》的所謂“詩客曲子詞”。

而在歐陽炯的序文中,就提出說編這些詩客曲子詞就是要使“西園英哲用資羽蓋之歡”,“西園”是建安時的文士雅集的場所,曹子建詩中曾有“清夜遊西園”(曹植《公宴詩》)之句,當那些有才華的詩人坐著羽蓋的車在西園聚會遊賞的時候可以唱這些集子裡的歌詞。

至於“南國嬋娟休唱蓮舟之引”,就是說那些南方美麗的女子有了這些歌詞後,就可以不再唱那些采蓮曲之類通俗的曲子了。

所以《花間集》序言裡就說明了這是一個歌詞的本子,而這些歌詞就是文人詩客在遊賞宴樂的時候給一些歌女去歌唱的。

因為他是這麼明白地作了這個序言,所以後來的讀者也就從這個角度來看《花間集》,以為《花間集》所寫的都是美女與愛情。

其實這裡邊隱藏了兩點值得注意的詞之美感的質素。

第一個質素就是雙重性別,因為這一冊詞集是寫給歌女去歌唱的歌詞,所以其中很多的歌詞都是以女性的口吻來敘寫的。

像溫庭筠的《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所寫的就是一個女性的形象。

溫庭筠在另一首《菩薩蠻》中也寫過:

“玉樓明月長相憶,柳絲嫋娜春無力”,在一座美麗的玉樓之中每當這樣的月明之夜,就不由得讓我想起我所懷念的遠人,特別是看到春天楊柳被微風吹拂的景色,就更引起了我對他的相思懷念。

這些詞寫的都是女子的感情,而這些女子常常是一個失去愛情的思婦。

西方有一位研究女性主義的男性學者勞倫斯?利普金(Lawrence Lipking),他在《棄婦與詩歌傳統》(Abandoned Women and Poetic Tradition)一書中曾經提出說被棄的婦女是詩歌的一個傳統。

利普金雖然是一位美國學者,但他也曾指出不但是西方的詩歌,而且中國的詩歌也有一個喜歡寫棄婦的傳統。

而這棄婦則不一定是在婚姻中被拋棄的,只要是失落了愛情或者是追求愛情而無法得到的,都屬於這一類型。

所以《花間集》裡邊很多詞寫傷春和怨別的作品,寫的都是春女善懷,都是一些孤獨寂寞對愛情追求不得或失落了愛情的一種女性的情思。

勞倫斯·利普金為什麼說不管是東方或西方偉大的詩人都喜歡用棄婦來做他們的詩歌語言中的形象?
那是因為其實男子的心中有時也有一種被棄的感覺。
在中國,如果一個臣子因被貶逐而失意,便會有一種被棄的感覺,所以把棄婦跟逐臣放在同樣的地位是中國一直以來的一個傳統。
從《古詩十九首》開始就是如此,清朝詩歌批評家陳祚明在評《古詩十九首》時說“逐臣棄婦與朋友闊絕,皆同此旨”,詩中所寫的也許是一個棄婦的相思懷念,可不管是逐臣還是棄子,這些被放逐的臣子或是不被父親喜歡而被趕出家門的兒子,都籠罩在同樣的悲哀之中,雖然所寫的是一個閨中失落愛情的女子,但是這種心情就和逐臣、棄子有相似之處。
我曾在美國做過一次講演叫做《雙性同體——〈花間〉詞之美學特質》(Androgyny: The Special Aesthetic Quality of HuaChien Songs),Androgyny是西方女性主義提出來的一個詞語,它本是醫學上的名詞,就是“雙性同體”的意思,是兩種性別的一個混合。
小詞寫的是女性的形象,而且它所寫的女性的形象常常是失落了愛情,或者是追求愛情而不得的。
都是屬於相思怨別的思婦的感情,而這種感情和逐臣棄子的感情有相似之處。
《花間集》中共有十八位詞人的五百首詞。
這十八位詞人都是男性,當男性寫棄婦的時候,由於下意識或潛意識的作用,他會不知不覺地把自己政治上的失意或理想的落空流露進去,這是造成了詞之美感特質的其中一個因素。
《花間集》中的作品全都沒有題目,詞人填詞的時候,他的顯意識裡並沒有要抒發自己感情的用心,而只是要給歌女寫歌詞。
可是當這些文人在寫這些被拋棄的孤獨、寂寞的女子的感情之時,他不自覺地就會想到自己的落魄失志、自己的不被知賞重用。
這和曹子建詩中寫的女子還不一樣,曹子建是有心地以一個棄婦自比,如其“君若清路塵,妾若濁水泥”(《七哀》)的詩句,他是想得到他哥哥的諒解。

而《花間集》這些作者是無心的,他們是在替歌女寫歌詞的無心之中,把他們內心深隱之處不能明言的話,不知不覺地流露出來了,這就是詞的微妙之處。

詞如果只是寫男女的歡愛,大家就覺得它淫靡淺俗,沒有很深的韻味,沒有很高的境界。

而好的詞可以包含很多言外的意思讓讀者去想像,其中就有連作者都說不清、道不明,無心之中流露出來的一些情思,正如王國維所說的“詞之為體,要眇宜修”,張惠言也用“要眇”二字說詞,“要眇”是一種深幽的美,沒有辦法明白說出來的美,詞就是有這樣的一種美。

詩是能明白說出來的,詞是連自己都說不清、道不明的。

----THE END----

(云浩与叶嘉莹先生)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