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 dé 作者:周建伟 德,甲骨文一(注一)。左方是“行”(“行”甲骨文)的左边,“行”描绘的是一个十字路口,本义是道路,引申为“步行、行走”,再引申为“人的行为举止”。右方是“直”。是一只“眼睛”,是“笔直的物体”,合起来表示目光测量该材料是否笔直,因此表示“笔直”。因此“德”本义是“某人行为正直”,意思是“某人行为做事符合规范”。 甲骨文二(注二)。外面是“行”,里面是“直”。 金文一继承甲骨文一(注三),写作。变成,变成。 金文二继承金文一,写作(注四)。变成,右下方增加“心”,表示除了行为举止,内心想法也要符合良好的习俗、法律、规范。 春秋文字继承金文二,写作(注五)。 篆书继承春秋文字,写作(注六)。 小篆继承篆书,写作(注七)。 汉隶一继承秦篆,写作(注八)。 汉隶二继承汉隶一,写作(注九)。 楷书继承汉隶二,写作(注十)。 德,本义是“人的品行、操守、品德”(名词)。《篇海类编·人事类·彳部》:“德,德行。” 《易·乾》:“君子进德修业。” 孔颖达疏:“德,谓德行;业谓功业。”(注十一) “品行、操守”引申为“品德操守高尚的人”(名词)。引申类型:词性改变。从“品行、操守”(名词)引申为“品行好、操守好”(形容词),再引申为“品行好的人”(名词)。 《书·蔡仲之命》:“皇天无亲,惟德是辅。” 伪《尚书孔传》:“惟有道者则佑之。”(注十二) 对他人友好,施予他人恩惠,是品德高尚的一个体现,因此引申为“恩惠”(名词)。《玉篇·彳部》:“德,惠也。”引申类型:因果引申。“品行好、操守好”是因,向他人施舍“恩惠”是果。 《书·武成》:“大邦畏其力,小邦怀其德。”(注十三) 施予他人恩惠,因此他人感激,因此引申为“感激、感恩”(动词)。引申类型:因果引申。向他人施“恩惠”是因,他人“感激”是果。 《左传·成公三年》:“然则德我乎?”(注十四) 由于“德”中有“心”字(金文四的“心”),因此表示“心意”(名词)。这种甲字里面有乙字,因而有乙字字义的情况,不属于字义引申。 《书·泰誓中》:“受有亿兆夷人,离心离德。予有乱臣十人,同心同德。”(注十五) 注一、注二:《甲骨文编》74页,出版单位: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出版社:中华书局,出版年份:1965。 注三、注四、注五:《金文编》110-111页,作者:容庚撰集,张振林、马国权摹补,出版年份:1985年。 注六、注八、注九:《甲金篆隶大字典》119页,作者:徐无闻,出版社:四川辞书出版社,出版年份:1991年。 注七:《说文解字》43页,作者:许慎,出版社:中华书局,出版年份:1963年。 注十:唐柳公权《大唐回元观钟楼铭》 注十一、注二十二、注十三、注十四、注十五:《汉语大字典》(第2版)904页,作者:汉语大字典编辑委员会。出版社:四川出版集团,湖北长江出版集团,四川辞书出版社,崇文书局。出版年份:2010年4月。 文字图片来源: 《字源》,主编李学勤,出版社:天津古籍出版社,年份:2012年12月。 书法字典http://www.shufazidian.com 参考书目: 《王力古汉语字典》,主编:王力,出版社:中华书局,年份:2000年6月。 《常用汉字意义源流字典》,作者:刘钧杰 李行健,出版社:华语教学出版社,年份:2011年3月。 《字源》,主编李学勤,出版社:天津古籍出版社,年份:2012年12月。 《汉语大字典》(第2版),作者:汉语大字典编辑委员会。出版社:四川出版集团,湖北长江出版集团,四川辞书出版社,崇文书局。出版年份:2010年4月。 《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年份:2012年6月。 《古汉语虚词词典》,主编:白玉林、迟铎。出版社:中华书局。出版年份:2004年5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