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工智能高仿真机器人完全可以复制你,甚至取代你!并非天方夜谭!

 卡尔赫林 2020-03-09



人工智能高仿真机器人完全可以复制你,甚至取代你

——并非天方夜谭!

作者:卡尔赫林

【假想一下】若是将“AI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人脸识别、智能监控、3D扫描和打印、仿真机器人、人机互联”——把这些现代的高科技手段,都结合利用起来,会出现什么结果?对此,笔者简单假想了一下。以下的文字,全都是假设:

假设,某个境外组织,想搞点什么事情,就可以先物色一个人选,预定一个目标人(把某个人定为目标),然后通过大数据采集与其有关的各种信息和数据。通过大数据系统,收集这个目标人在网购和网络社交中的各种信息数据,掌握这个人的消费记录和社交平台的好友列表,以及每次聊天的内容,再通过云计算将所有采集到数据加以分析处理。

然后,通过入侵智能手机,监控目标人的生活,并收集各种信息和数据,依旧上传到大数据系统。再通过大数据系统设置在公共场所的各种探测器和传感器,以及家中的智能家电和物联网,采集和收录目标人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各种数据,还是上传到大数据系统,继续通过云计算进行分析处理。

同时,通过带有人脸识别功能的智能监控,并入侵家用智能监控器,收集目标人在工作生活中的所有影像资料,掌握目标人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家庭成员、亲属、社交人群和活动轨迹,将采集的所有影像和数据,还是收录和上传到大数据系统进行处理。

稍待时日,追踪监控目标人一段时间,耗费几月或几年,等到把相关数据采集完备之后。找个机会,把这个目标人绑架,并且囚禁起来。然后,把目标人带到一个隐蔽的地方,逼迫目标人脱光衣服,然后将其绑到架子上,并身体悬空。之后,通过3D扫描技术,用3D扫描仪,将目标人身体上的所有生理数据,都记录下来。

扫描完毕,数据系统拿到目标人的生理上的各项数据。然后,将智能仿真机器人制造与3D打印技术相配合,并结合目标人的各种生理数据(诸如:身高、脸型、胸围、腰围、臀围、手长和脚长等详细的多维数据)——就可以制作出一个与目标人外观相同的高仿真智能机器人,并复制还原这个人原有的人脸、指纹、皮纹、虹膜和声纹(说话声音)。

再通过人机互联技术和思维传输,将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收集整理的一些数据,以及从目标人大脑中采集的思想、意识和思维,都复制和传输到智能机器人的“大脑”里。这时,这个制作出来的高仿真智能机器人,就有了跟目标人一模一样的外表,也拥有了目标人的思想和思维。

然后,就可以将这个目标人,继续囚禁或直接干掉,此时一个活生生的人,就被高仿真智能机器人所取代了。等到恰当时机,把智能机器人释放出来顶替真人,冒充其身份,便可以通过“刷脸”,取出目标人的银行存款。或者,依靠并利用目标人的原有身份,排遣其打入某个机构和组织内部,来窃取机密信息。

如果,可以直接通过生物技术,对真人进行“实体克隆”就更好了。克隆技术,是用人体细胞培育出胚胎,胚胎需要一点点的长大。而“实体克隆”,是将生物克隆技术与4D打印相结合(4D打印出来的物体,可以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变化)。

先通过“核磁共振”扫描获取目标人的各种生理数据,再从其身体上取下细胞组织,然后,通过4D打印让细胞组织不断复制,再结合人工的辅助组织(人造骨骼),打印制作与真人外观和体积一样的克隆人。之后,将克隆人通电激活,再通过人机互联,将目标人的思想、意识和思维,采集并传输到克隆人的大脑中,克隆人就可以顶替和取代目标人。然后,依旧可以派遣克隆人,打入某个组织和机构内部,来窃取各种机密信息。(关于“实体克隆”,也就是“生物虚拟人”,以前我写过一篇文章《未来有可能实现的生物虚拟人技术, 让重生不再遥远》。)

读完上面的文字,认真想象一下,是不是有点细思极恐?科技手段,就是这么高超!不过,本文只是随便写着玩的,也是我科幻影片看太多了。一般的读者朋友,不必担心,因为你我都不是重要人物,都是普通人——境外机构再有钱,也不会去复制一个普通人。所以,朋友们不必害怕。

本文并非天方夜谭,虽然“实体克隆”暂时还无法实现。但是,做一个与真人一样的高仿真智能机器人,现有技术还是完全可以实现的。不过,本文只是一个简单的假想,而有心的朋友,可以通过我写的这些文字,来撰写一个科幻电影的剧本。其实,这也不算是科幻,因为当今科技已经很强大了。

而本文只想告诉读者,科技手段不断先进,功能越来越强大,其实这也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科技永远是一把双刃剑,既给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又可以伤害到人。伴随着科技手段的不断先进和发达,伴随着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时代的到来,你我在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温馨和舒适时,一定要多加小心,保护好自己。

下面,特别推荐:我最近写的系列文章《大数据与信息安全》:

  1. 聊一聊大数据和刷脸支付

  2. 大数据时代,如何保护个人隐私?

  3. 聊一聊大数据和刷脸支付(一点补充)

  4. 大数据与信息安全(一)军事领域与隐蔽战线

  5. 大数据与信息安全(二)医疗体检与商业消费

  6. 大数据与信息安全(三)影像测量学与照片泄密

  7. 大数据与信息安全(四)数据信息与安全管理

  8. 大数据与信息安全(五)手机的非正常打开方式

  9. 大数据与信息安全(六)天网系统与大数据

  10. 大数据与信息安全(七)个人隐私与信息安全

  11. 大数据与信息安全(八)大数据也是一把双刃剑

  12. 购物消费,不同支付方式有不同的利弊和结果

  13. 警惕!移动支付或将成为下一轮的“创富捷径”

 [微信公众号 | 卡尔赫林,作者:卡尔赫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