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冷历史|狄青:我太难了!大宋经典兵书教材的作者,竟然连仗都没打过!

 冷兵器研究所 2020-06-09


古代喜欢写兵书的人很多,宋朝最著名的兵书著作就是曾公亮编写的《武经总要》,这套著作和《孙子》《吴子》《六韬》等书构成了《武经七书》,是两宋甚至金朝武举考试的必考科目。曾大人书写得好,但真没打过实战,所以尽管他在书中写了骑兵作战要点,却被狄青狠狠打脸,两宋的骑兵将领们在南方平叛时往往复制狄青的战术,是理论落后于时代的典型。

曾大人在著作中认为“左右有水,前有高阜,后有高山,三军战两水之傍,敌居表里,此骑之艰地也”,此外涧谷所在,地多林木;左右水火,前后山阜,土地多污泽,难以进退;地多沟坑,众草接茂”这些地形也是骑兵作战大忌。因此当枢密副使狄青提出要调遣泾原路、环庆路、鄜延路三路骑兵5000人,加上蕃落骑兵和广锐骑兵两只侍卫司(这里的蕃落骑兵可和西南播州杨家毫无关系)名下的部队凑够一万骑兵到南方作战时,曾大人可是一百二十个不同意。他想不明白这些骑兵怎么能在山地战胜拿着藤牌和标枪的侬智高部下。但是枢密使高若纳认为蕃落骑兵可以在山地作战,上山下山如履平地,认为狄青的建议可行,于是才有了狄青的经典表演。


曾大人的理论狄青知道,但他有自己的见解,“步兵利险,骑兵利平地”这是常规操作,但“蛮人不知骑兵而又以中国之骑不能到也(但是侬智高他们是骑兵素人,根本不知道什么叫骑兵、步兵配合作战),可挟骑士以往,诱致平地,使步兵为正以击其前,骑兵为奇以捣其后”。狄青的作战计划就是用步兵占领有利地形,逐渐把侬智高的部下从山地弄下来,然后用骑兵在平地进行背刺获胜(坚壁不争,张翼而待。候其锐锋稍挫,刚气微衰,奋骁勇而斩将搴旗,侮败亡则追奔逐北。自旦至暄,杀获无余)至于侬智高的藤牌兵,他还让部下准备了长柄大斧(令军中制长刀巨)应对。


决定性的归仁铺之战打响后,狄青在宋前锋孙节战死后亲自指挥骑兵作战。他“自执白旗麾蕃落骑兵,张左右翼,出贼后交击。左者右,右者左,已而右者复左,左者复右”,用骑兵的左右交叉射击进行夹击侬智高的部下,狄青军中的步兵也“刀斧杂短兵搏战”,在中军逐渐瓦解敌人的抵抗。狄青最关键的一击还是“三百骑为奇兵,出山背突贼后”(这符合北宋骑兵骑射多,突击少的特点)用骑兵突击击溃侬智高部下的抵抗意志,造成侬智高全军溃败,“终以马胜”。


归仁铺之战后,侬智高的残部也看出了骑兵的价值,准备赶鸭子上架进行补课,但狄青没有给他们机会。狄青的部下李浩还用骑兵帮助章惇搞定了“梅山蛮”,加上郭逵用骑兵击败交趾,骑兵在南方也能大有可为成了北宋实战派将领的共识。但这些知识和经验只在少数将领中流传,两宋武举考试用的还是曾大人的教材。

本文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冷兵器研究所系头条号签约作者主编原廓、作者李从嘉,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要有人骑马闯防疫护栏咋办?古人:你有蹄铁我有铁蒺藜

乾隆御赐腰刀竟是德国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