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华夏疆域的变迁——武帝经略之南疆风云

 昵称535749 2020-03-10

博文说史

作者李博文在中国银行工作的历史学硕士2小时前

随着陈胜、吴广在大泽乡的振臂一呼,一时间群雄并起,西向而亡秦。而后刘项相争,烽火燃遍中原,一时多少豪杰。就在各路势力逐鹿中原之时,帝国的南疆却因此处偏远而得以苟安于乱世。地方实力派人物利用南疆与中原的山川阻隔而割据一方,坐看天下风云,坐收渔翁之利,最终形成了南越、闽越、东瓯三个独立的王国。待天下大定,这些国主成为汉帝国的外附诸侯,得以继续在其国内称王,且不受朝廷节制,名为汉臣,实为一国之君。这一局面一直持续到武帝时期方告结束。今天我们要讲述的就是这些已经消失于历史长河之中的汉代南方古国。

一、南疆风云之群雄割据

始皇帝在统一六国之后,北击匈奴,南征百越,将今闽、粤、桂三省全部以及湘、赣两省南部的广大地区纳入了华夏版图。为巩固对当地的统治,始皇帝将大量六国移民和犯人迁徙至南疆,并强制当地土著居民中原化,以实现帝国对南方新疆土的永久统治。

至二世时,天下丧乱。时任帝国南海郡防务的最高军事长官任嚣病重,在预感到自己时日无多后,他召来当时的龙川县令赵佗对其说道:

闻陈胜等作乱,豪桀叛秦相立,南海辟远,恐盗兵侵此。吾欲兴兵绝新道,自备侍诸侯变,会疾甚。且番禺负山险阻,南北东西数千里,颇有中国人相辅,此亦一州之主,可为国。郡中长吏亡足与谋者,故召公告之。即被佗书,行南海尉事。——《汉书.西南夷两越朝鲜列传》

于是赵佗临危受命成为了南海郡的军事长官,待任嚣死后,赵佗即向全郡发布公文,要求各县封锁道,聚兵自守。等到秦朝灭亡,赵佗随即攻取桂林、象郡、交趾等郡县(今两广、闽南、越南北部地区),自立为南越武王。

与此同时,早已湮没无闻的越王勾践后裔驺无诸和驺摇也借着天下大乱割据一方,并与其他豪杰一道参与了反秦战争。等到反秦战争胜利之后,项羽却因为驺氏兄弟二人,地处偏远,蛮夷视之,不给这两人封王,于是待高祖起兵反项之后,皆响应刘邦攻击项羽,等到汉朝建立后,高祖册封驺无诸为闽粤王,王闽中(今福建大部)故地。孝惠三年,朝廷认为驺摇也为帝国立过功劳,于是乃立摇为东海王(今温州地区),世号曰东瓯王。

至于赵佗,他是属于秦国的旧官僚,但在念及天下初定,人心思安的局面下,高祖刘邦赦免了赵佗不参与反秦战争的罪过,并遣陆贾立佗为南粤王。鉴于南越为帝国南疆最大的外姓诸侯王国,高祖令赵佗和辑百粤,毋为南边害。

如此一来,从浙南到广西的广大区域,被分拆成了三个独立的诸侯王国,与之前我们所说的异姓七王和同姓九王不同的是,此三王的独立程度更高,朝廷既不要求其承担赋税,也不要求其定期朝觐,更不会派遣官员进行监督,他们完全自治,与帝国仅有名义上的臣属关系。

二、文景时期之和睦

高祖时期,对内休养生息,对外不事征伐。南方诸国虽然地处偏远,又不受中央的管辖,但其建国者皆是华人,大都专注于促进越人的华夏化和开发土地,于是整个南疆处于一种相对安静的状态。高后时,有人认为国家百废待兴,应该禁止铁器等生产物资出口,于是请禁粤关市铁器。

这样一来,赵佗不干了,心想你们种地,我就不种地了?再加上他认为高祖刘邦册封他为南越王,他就是名正言顺的诸侯,自己千里迢迢从老家真定县(今石家庄正定县)跑到广东这个当时的蛮荒之地,为帝国守南大门,吕后居然连铁器都不给我,这完全是把我当成了蛮夷,于是心怀怨愤。至于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问题,赵佗认为肯定是长沙王吴芮觊觎他的土地而设计的阴谋。

佗曰:“高皇帝立我,通使物,今高后听谗臣,别异蛮夷,隔绝器物,此必长沙王计,欲倚中国,击灭南海并王之,自为功也。”于是佗乃自尊号为南武帝,发兵攻长沙边,败数县焉。——《汉书.西南夷两越朝鲜列传》由此,赵佗仗着自己地域广大,竟开始以兵威财物赂遗闽粤、东瓯骆,强迫其称臣。颇有一番要跟汉朝分庭抗礼的意思。

文帝即位后,针对南方的问题,认为赵佗家族祖坟都在真定,与其派兵征伐,不如以情动之。“乃为佗亲冢在真定置守邑,岁时奉祀。召其从昆弟,尊官厚赐宠之。”随后又派陆贾为太中大夫,去给赵佗带去文帝的亲笔信,告诉他家乡一切都好,其亲眷朝廷予以优待,劝其不要再为难长沙王,并且斥责其称帝的行为是不仁,是以生民性命为儿戏,书曰:

亲昆弟在真定者,已遣人存问,修治先人冢。前日闻王发兵于边,为寇灾不止。当其时,长沙苦之,南郡尤甚,虽王之国,庸独利乎!必多杀士卒,伤良将吏,寡人之妻,孤人之子,独人父母,得一亡十,朕不忍为也......两帝并立,亡一乘之使以通其道,是争也;争而不让,仁者不为也.......故使贾驰谕告王朕意,王亦受之,毋为寇灾矣。——《汉书.西南夷两越朝鲜列传》

在接到文帝的诏书后,赵佗一方面为朝廷对其家庭的照顾十分感动,一方面也害怕朝廷真的派遣大军前来,到时候自己这个土皇帝也就没得当了。史载“南粤王恐,乃顿首谢,愿奉明诏,长为藩臣,奉贡职”。并且上书朝廷,说自己根本不想当皇帝,自己之所以跟长沙王过不去是因为怀疑长沙王进谗言,谋害自己。除此之外,他还将自己表扬了一番,说自己不是因为害怕才不当皇帝,而是因为时刻不忘自己是个中国人,所以不能做分裂国家的事情(姑且就当是真心的吧)。其云:

老夫身定百邑之地,东西南北数千万里,带甲百万有余(看我多厉害),然北面而臣事汉,何也(我图个啥)?不敢背先人之故(我不能忘了祖宗,忘了自己是中国人)。老夫处粤四十九年,于今抱孙焉。然夙兴夜寐,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目不视靡曼之色,耳不听钟鼓之音者,以不得事汉也(祖国爸爸不要我,我吃不香睡不着啊)。今陛下幸哀怜,复故号,通使汉如故,老夫死骨不腐,改号不敢为帝矣!谨北面因使者献白璧一双,翠鸟千,犀角十,紫贝五百,桂蠹一器,生翠四十双,孔雀二双。昧死再拜,以闻皇帝陛下。——《汉书.西南夷两越朝鲜列传》

于是终文景时代南疆无事,可以说这既是文帝手段高明,也是南越赵佗和闽越、东瓯之王不忘自己是华夏儿女得以相安无事吧。

三、南疆动荡与最终解决

随着七国之乱被平定,不少参与反叛的刘氏宗亲逃到了三越境内,造成了骚动。一时间三越自危,他们想到刘氏亲王尚且不保,自己的前途又将如何呢,于是本来安定的南疆再次风起云涌。吴王刘濞之子刘驹在七国之乱后亡走闽粤,他怨恨东瓯杀了自己父亲于是劝闽越攻击东瓯。

建元三年,闽粤发兵围东瓯,东瓯使人告急天子。天子问太尉田蚡,蚡对曰:“粤人相攻击,固其常,不足以烦中国往救也。”中大夫严助诘蚡,言当救。天子遣助发会稽郡兵浮海救之。——《汉书.西南夷两越朝鲜列传》

面对前来征讨的汉朝大军,闽越国内发生了激烈争执。闽越国王郢的弟弟馀善与宗族谋曰:

王以擅发兵,不请,故天子兵来诛。汉兵众强,即幸胜之,后来益多,灭国乃止。今杀王以谢天子,天子罢兵,固国完。不听乃力战,不胜即亡入海。”皆曰:“善。”即鏦杀王,使使奉其头致大行。——《汉书.西南夷两越朝鲜列传》

在看到闽越国自己解决了国王之后,当时尚在与匈奴激战的武帝也无心多管,于是颁发诏令:“郢等首恶,独无诸孙繇君丑不与谋。”乃立丑为王。然而,汉武帝的这波操作,却让馀善颇为不满,其威行国中,自立为王。于是武帝诏:“馀善首诛郢,师得不劳。”因立馀善为东越王。与此同时,东瓯国预感到武帝解决王国问题的决心,于是要求举国内迁,经武帝批准“乃悉与众处江、淮之间”。

一个吴世子的挑拨,一下子解决了东瓯国,又将一个地域广大的闽越国一分为二,真可谓是武帝的神助攻啊。闽越国和东瓯国的命运看似偶然,实则是武帝利用偶然事件逐步削弱南疆三国的势力,从而达到其消灭帝国境内所有割据势力的终极目标。

看到闽越国的遭遇,当时的南越国王赵胡(赵佗之子)认为与其被武帝解决不如自己先服软,还能争取一个好的待遇。于是将自己的儿子赵婴齐送到长安给武帝当侍卫。赵婴齐在长安时,估计是受了祖父和父亲的教育时刻不忘自己是河北人,所以娶了邯郸姑娘摎氏女,生下了儿子赵兴。等到他即位,上书请立摎氏女为后,子兴为嗣。婴齐到南越后想来想去这么拖着也不是个办法,于是申请在南越使用汉朝的法律,并自降一等为内诸侯,接受朝廷监督,可惜不久就撒手人寰。

摎氏还没有为婴齐妻时,曾与霸陵人安国少季相好。等婴齐死后,武帝使安国少季出使南越(定是有意为之,用以乱其政而除其国)。果然少季不负众望,很快就与已经是南越王太后的摎氏私通,并搞得路人皆知。于是“国人颇知之,多不附太后。太后恐乱起,亦欲倚汉威,劝王及幸臣求内属。即因使者上书,请比内诸侯,三岁一朝,除边关。”由此一来,南越国作为外藩诸侯的历史宣告结束。

任何事情都像是围城,里面的人想出来,外面的人想进去。南越国既以内附,按照武帝时期其他刘姓诸侯国的命运,它应该是在推恩令之下越封越小,随着岁月的流失静静的消失于历史之中,可是总有的人不甘寂寞,将本以写好的剧本改的面目全非。

南越即为内诸侯,中央就要为其派遣官吏,武帝选择吕嘉为南越国丞相。这个吕嘉也是个厉害角色曾辅佐过三个诸侯王,宗族中官至郡县长官的达七十余人,儿子都娶了诸侯王的女儿,女儿也都嫁给了刘姓宗室。这样一个经过大世面的角色,来到南越之后自然是让当时这些穷乡僻壤的南越国官吏大开眼界,佩服不已,于是“其居国中甚重,粤人信之,多为耳目者,得众心愈于王。”加上南越国地处偏远,长安诏令很长时间也不来一封,这让吕嘉感觉在南越国当个土皇帝很爽。于是他百般阻挠南越国王与武帝联系,并且打算反叛朝廷,自我独立。然而,他的主张得不到王太后和南越王的同意,这二位都是长安长大的,知道武帝生气了可不是闹着玩的,心想你吕嘉自己作死,不要带上我们,于是上报朝廷。武帝知道后派遣王太后弟弟摎乐带领二千人进入南越,捉拿吕嘉,吕嘉于是跳反。

下令国中曰:“王年少。太后中国人,又与使者乱,专欲内属,尽持先王宝入献天子以自媚,多从人,行至长安,虏卖以为僮。取自脱一时利,亡顾赵氏社稷为万世虑之意。”乃与其弟将卒攻杀太后、王,尽杀汉使者。——《汉书.西南夷两越朝鲜列传》

元鼎五年秋,武帝在得知吕嘉谋反的情况下,派卫尉路博德为伏波将军,出桂阳(湖南郴州),主爵都尉杨仆为楼船将军,出豫章(江西南昌),又征调巴、蜀的囚徒和夜郎兵从下牂柯江(贵州北盘江)而下,直取南越都城番禺(今广州)。

南越国不是匈奴,在汉军面前毫无招架之力,很快就被困于番禺城中,汉军兵溃神速,围城当晚就发动全面进攻,经过一夜激战番禺城破,吕嘉与其僚属数百人逃入南海,被原南越官吏抓住而献给武帝。鉴于南越王及王后都被吕嘉杀死,遂以其地为儋耳、珠崖、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阯、九真、日南九郡。

就在汉军平定吕嘉叛乱之时,馀善却首鼠两端,并私下与吕嘉暗通情报。“等汉破番禺,楼船将军杨仆仆上书愿请引兵击东粤。上以士卒劳倦,不许。”实际上,如果东越王馀善这时上书内附,还是可以当个安乐翁的,也不知道他哪里来的胆量居然发兵距汉道,号将军驺力等为“吞汉将军”(这是疯了啊)。此外,馀善刻“武帝”玺自立(真是过把瘾就死)。至于结局,不用我讲大家也能猜到了。

总之,在七国之乱发生后,特别是在汉武帝内治诸侯,外伐匈奴的强大威慑下,帝国南疆的三个外藩诸侯的心理状态都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这其中要么是认清了形势主动归附,要么是被野心家毒害,要么是在自己的迷惑行为中作死。在平定南疆后,武帝继续继承始皇帝的策略,加强对南疆郡县的管辖,并鼓励移民,进一步加紧了闽粤地区同中原的联系,促进当地越人(土著)融入汉民族血液,为日后华南地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下一季您将看到博望侯张骞出使西域,以及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千古豪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