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拾言|我们最后过上的,都是与自己能力相匹配的生活

 泰荣林黑皮 2020-03-10

在管理学中,有一个关于“战略”的戏谑定义:“所谓战略,就是事后总结出的好运气。”胜利,只有放到时间的维度里去理解,才有厚度。知道与做到之间的距离,才是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我们衡量某个学说、理论、定理是不是好用,有两个标准。第一看它能否准确地预测未来,第二看它是否足够精简。


这几种心理,难逃被人赖账的命运:太爱面子,太爱当大哥,爱为他人负责,爱感化恶人,迷信人性善。


人是非常理性的。但在血脉里,隐伏着极端不理性的种子。就是希望人人都爱自己,关心自己,保护自己——而且是用自己最希望的方式。许多人虽然拥有自我,但并没有争取自由的意识,他们完全是以自我为中心,视他人对自己的态度,为唯一的评判标准。


有句话说得好:利益在哪里,答案就在哪里,一个人的行为,总是符合其利益的。猛兽不咬饲养员的手。了解真实的人性,同时从利益的角度切入,能够迅速看透混乱的局面。不要做试探人性的事情,将人置于无制约的情境下,给他足够诱惑,你一定能够如愿看到人变坏。


我有一个朋友,在韩国上了四年学,又去了欧洲两年,可是却不像历练过的人,总是一副很怕人的样子,说话都要低着头小声嗫嚅。家里来了客人,就把自己关在卧室里闭门不出。很多东西都要走心,不然就应验了那句话,如果没有发自内心的体悟,那么走遍万里路也不过是个邮差。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我以前觉得,这么说是因为物以稀为贵,想象力难以获得吧,所以重要,后来我才慢慢发觉,想象力其实是最不难获得的,难的只是保住不消失而已。我们都得面对一个可怕的事实:成年人的想象力正在丧失。我说不清是现实生活的重重压力,是成年世界的苦涩无奈,还是人心的慢慢坚硬,让我们的想象力退化,我只知道,这不是一件和美好有关的事。


如果以为传统文化教育就是把一千多字的《弟子规》读个五百遍一千遍的话,不要说不能培养一个合格的现代儿童,也远远不够培养一个合格的古代儿童。这样的小孩就是放到古代,也是一个只会复述一些僵化的道理,而不知道自然知识、生活常识、不会讲故事,不懂得鉴赏诗歌,没有用处,没有趣味的人。


学习这条路,该吃的苦是有总数的,前面不吃,后面就得补。我们最后过上的,都是与自己能力相匹配的生活。


一个社会信奉寄生、歧视生产、奖励弱者、惩罚强者的制度开始运转,那就很难阻止其衰弱了。一定要弱到寄生者再无腐肉可吃为止。我以我的生命和对生命的爱发誓,我绝不为他人而活,也绝不要求他人为我而活。——《阿特拉斯耸耸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