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分回导读】重温经典·常读常新 导读:刘莉莉 第 十 三 回 秦可卿死封龙禁尉 王熙凤协理宁国府 【参考版本】 前八十回:《红楼梦脂评汇校本》,曹雪芹著,脂砚斋评,吴铭恩汇校,万卷出版公司2013年版 后四十回:《红楼梦》,曹雪芹著,无名氏续,程伟元 高鹗整理,人民文学出版社2016年版 【回目梗概】 【涉及人物】 王熙凤、平儿、林黛玉、贾琏、贾珍 秦可卿、贾宝玉、贾母、尤氏、王夫人、邢夫人 贾代儒、贾敕、贾效、贾敦、贾赦、贾政、贾琮、贾㻞、贾珩、贾珖、贾琛、贾琼、贾璘、贾蔷、贾菖、贾菱、贾芸、贾芹、贾蓁、贾萍、贾藻、贾蘅、贾芬、贾芳、贾兰、贾菌、贾芝等 秦业、秦钟、贾敬、薛蟠、贾政、贾赦、贾蓉、贾代化 大明宫掌宫内相、襄阳侯的兄弟老三、永兴节度使冯胖子、户部堂官老赵 忠靖侯史鼎夫人、锦乡侯、川宁侯、寿山伯、 总理虚无寂静教门僧录司正堂万虚、总理元始三一教门道录司正堂叶生等 【主要事件】 秦可卿给凤姐托梦留遗言,为贾府筹谋未来 贾珍奢华办丧事,为贾蓉捐买龙禁尉之职 贾珍拄拐请凤姐协理丧事 【人物描写】 1、贾珍:①哭的泪人一般,正和贾代儒等说道:“合家大小,远亲近友,谁不知我这媳妇比儿子还强十倍。如今伸腿去了,可见这长房内绝灭无人了。”说着又哭起来。众人忙劝道:“人已辞世,哭也无益,且商议如何料理要紧。”贾珍拍手道:“如何料理,不过尽我所有罢了!”②贾珍见父亲不管,亦发恣意奢华。③此时贾珍恨不能代秦氏之死,这话如何肯听。④ 贾珍此时也有些病症在身,二则过于悲痛了,因拄了拐踱了进来。 2、薛蟠:笑道:“拿一千两银子来,只怕也没处买去。什么价不价,赏他们几两工银就是了。” 3、贾敬:闻得长孙媳妇死了,因自为早晚就要飞升,如何肯又回家染了红尘,将前功尽弃呢,因此并不在意,只凭贾珍料理。 4、王熙凤:①可巧这日非正经日期,亲友来的少,里面不过几位近亲堂客,邢夫人、王夫人、凤姐并合族中的内眷陪坐。有人报说:“大爷进来了。”吓的众婆娘“唿”的一声,往后藏之不迭,独凤姐款款站了起来。②那凤姐素日最喜揽事办,好卖弄才干,虽然当家妥当,也因未办过婚丧大事,恐人还不服,巴不得遇见这事。今日见贾珍如此一来,他心中早已欢喜。先见王夫人不允,后见贾珍说的情真,王夫人有活动之意,便向王夫人道:“大哥哥说的这么恳切,太太就依了罢。”王夫人悄悄的道:“你可能么?”凤姐道:“有什么不能的。外面的大事大哥哥已经料理清了,不过是里头照管照管,便是我有不知道的,问问太太就是了。” 【重点解释】 1、树倒猢狲散:比喻有权势的人一旦垮台,投靠依附他的人也就一哄而散(含贬义)。猢狲:猴子。宋·庞元英《谈薮·曹咏妻》:“宋曹咏依附秦桧,官至侍郎,显赫一时。……咏百端威胁,德斯卒不屈。及秦桧死,德斯遣人致书于曹咏,启封,乃《树倒猢狲散赋》一篇。”清代施瑮在诗作《隋村先生遗集·病中杂赋》中自注:“曹楝亭公时拈佛语对坐客云‘树倒猢狲散’,今忆斯言,车轮腹转!以瑮受公知最深也。楝亭、西堂皆署中斋名。”再结合施瑮诗“廿年树倒西堂闭”和脂批“今犹在耳”句,可知,曹雪芹的祖父生前曾经说过“树倒猢狲散”的话。 2、“否极泰来”:就是坏的到了尽头,好的就来了。这里的“否”“泰”是指《易经》六十四卦中表示坏、好的两个卦称,所以,也是物极必反的意思,更是一种警示,就是要知道最好的和最坏的可以相互转化,正如老子《道德经》中的“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否”“泰”二者,相反相成,相互依赖,相互补充,同时,这也是一种变化的过程,所以说做人做事都要把握一个度,过犹和不及都是一种失败,在这里,“否极泰来”这种“好”“坏”,即“荣辱”交替。 3、如丧考妣:好像死了父母一样地着急和伤心(现多含贬义)。《尚书·舜典》:“二十有八载;帝乃殂落;百姓如丧考妣。” 考妣(bǐ):死去的父母,古时也称在世的父母。 4、壸(kǔn)奥:壸闱,内宫。帝王后妃居住的地方。壸谓宫巷,奥谓室隅。比喻事理的奥秘精微。 【艺术手法】 1、不写之写:一种文学写作方法。是指在描叙表现对象时,既生动而逼真地写出其要写的部分,给读者以形象具体的感受,又留下某些空白不写,以激发读者的想象来弥补作者笔触未到之处,形为“不写”,实则已“写”。“不写之写”在作品中的运用,体现了事物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符合以部分反映整体、以个别表现一般、以点带面的写作规律。运用这种方法,关键在于正确处理“写”与“不写”之间的关系,要具体地写好要“写”的部分;“不写”也是一种“写”,“不写”是手段,“写”是目的。 2、层峦叠翠之法:小说描写技法之一。层峦叠翠,是中国山水画中表现群山之深远而常用的艺术表现手法。犹如一波尚未平,又起一波之意。后比喻在相同空间或时间中,相继展现多个人物或事件。脂砚斋评点《红楼梦》第十三回“谁知尤氏正犯了胃痛旧疾,睡在床上”一处说:“所谓层峦叠翠之法也。野史中从无此法,即观者到此,亦为写秦氏未必全到,岂料更又写一尤氏哉。”曹雪芹描写秦可卿去世一段文字,正运用此法:可卿辞世的同时,宝玉“从梦中听见秦氏死了,连忙翻身爬起来,只觉心中似戳了一刀的,不觉的‘哇’的一声,直喷出一口血来”;而秦氏婆母“尤氏正犯了胃气疼的旧症,睡在床上。”三桩事,在同一时间出现,有如几重起伏的山峦,事事惊心,令读者应接不暇。 3、就简去繁:选择简明的写法,去掉繁杂的部分。与“删繁就简”意近。语出《尚书·纬》:“删夷繁乱。” 宋·严羽《历代诗话·诗法家数》:“绝句之法,要婉曲回环,删芜就简。” 4、史笔:此处指史家记叙史实的笔法。《晋书·曹毗传》:“即登东观,染史笔;又据太学,理儒功。”唐·岑参《佐郡思旧游》诗:“史笔众推直,諫书人莫窥。”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史书占毕一》:“余谓刘有史学,无史笔。” 【精彩情节】 秦可卿托梦遗言: 凤姐总结宁府管理弊端: 【任务清单】 1、认真阅读秦可卿的遗言,分析其在全书中的意义,并形成不少于800字的短文。 2、通过阅读戴权与贾珍的对话,分析当时官场的售官鬻爵现象。 3、通过王熙凤总结的宁国府五点管理漏洞,分析其超人的才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