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瓷言片语(130)清乾隆霁红釉瓶残片标本

 你我入画 2020-03-11

          霁红釉又称鲜红釉、宝石红釉、祭红釉、积红釉、醉红釉,是一种极为名贵的颜色釉。创烧于明代早期,它是一种纯粹的深红釉,霁红的特点是釉汁凝厚;釉面密布细小的棕眼,如同桔皮。色调深红,似暴风雨后晴空中的红霞,所以得到了“霁红”这一得意的名称。霁红釉盛于康、雍、乾三代。康熙霁红用料较粗;色泽厚重,釉色不甚均匀,红色作渗透状;釉边不齐。到雍、乾时,呈色稳定,红中带黑,釉面有桔皮纹和棕眼;边釉整齐,红色无显著渗透状。

        由于霁红器历来难烧,因此,它比其他名贵色釉瓷更为珍罕,也是各类釉色的瓷器中最难烧造的品种之一。乾隆时期霁红釉瓷器胎白致密,瓷器内施青白釉,外施霁红釉。釉色成深红釉,釉汁凝厚,釉面密布细小棕眼,如同桔皮。遗憾的是在清乾隆后霁红釉的烧制再度失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