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初国家为什么决定:“海南建省、重庆建直辖市”?

 花城游子 2020-03-11
2018-12-10 11:31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通过行政区划变革的方式,促进经济发展,加强国家建设。通过行政区划变革促进经济发展,突出体现在,改革开放后两个新的省级行政区划的建制,即海南建省、重庆建直辖市,以及各类经济特区的建制。海南设省、重庆建直辖市,国家给予两地更多的权力和责任,加快了当地经济发展。

一、海南建省

1986年至1987年,中央对海南开发和经济建设进行了考察,考察发现,由于当时海南是广东省下的一级行政区,财政、人员编制和事务管理都有所限制,国家对海南建设的各种支持,不能纳入国家计划通道,海南的各种指标、政策受广东省的总体限制。

由于距广东省的治所广州较远,海南的行政成本较高,行政治理的效率和质量长期受到限制。基于考察的情况,考察人员向中央提交了题为《加快海南开发建设》的报告,报告建议:“改变海南行政区建制,把海南岛从广东划出,单独建省,直属中央领导。”报告引起了中央的重视,在经过多次考察和相关人员商议后,最终同意海南建省并进一步设为经济特区的方案。

1988年3月31日,在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会议通过了海南建省的议案,海南正式建省。

海南建省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迅速凸显,1990年至1994年,经济增长速度搞到20%-40%,为全国最高。海南建省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作用机制主要表现在:行政权力的升格给地方官员带来新的政治激励。海南建省后,实行‘小政府大社会’的全新行政管理模式,不仅减少了管理层级,提高了管理效率,而且行政成本降低。海南建省后,除了中央给予更多的财政转移支付外,海南省拥有更大的财政支配权。

二、重庆建直辖市

重庆历史上有中央直辖的政治安排。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西迁重庆,人口和工业也大规模内迁。1939年重庆升为院辖市,1940年成为陪都,成为当时全国的政治经济中心。1946年后,重庆市仍为院辖市。新中国成立初期,重庆市西南局的治所,西南地区的政治经济中心。1953年改为直辖市,1954年并入四川省行政区。1997年,三峡工程的推进、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实施等因素,促使中央决定建立重庆直辖市。

1997年3月14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了关于批准设立重庆直辖市的决定。

重庆建立直辖市后,其对地区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迅速凸显。通过合成控制法,在模型中控制了行政区划变革之外的变量后,对行政区划变革与经济发展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重庆行政区划变革与重庆经济发展呈显著正相关,且能经得起稳健性检验。

重庆直辖,是中央对其实质性和一揽子的放权和分权,重庆作为一个地方政府面临与之前不一样的行政权力和财政权力。重庆经济增长路径提升,也与地区之间的竞争有关。中央给予了高度重视与支持,与此同时一系列以西部为背景的政策也相应出台。

海南建省与重庆建立直辖市对当地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印证了行政区划变革对经济发展的正向作用。但值得注意的是,海南和重庆省级行政区划的新建和当地的历史条件、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地理区位密切相关,需要重视行政区划变革促进经济增长的内在机制,而不应只看到结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