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都会博物馆拜占庭艺术

 灯下悦读 2020-03-11
美加行 <wbr> <wbr> <wbr>大都会博物馆 <wbr> <wbr>拜占庭艺术

美加行 <wbr> <wbr> <wbr>大都会博物馆 <wbr> <wbr>拜占庭艺术

美加行 <wbr> <wbr> <wbr>大都会博物馆 <wbr> <wbr>拜占庭艺术

美加行 <wbr> <wbr> <wbr>大都会博物馆 <wbr> <wbr>拜占庭艺术

美加行 <wbr> <wbr> <wbr>大都会博物馆 <wbr> <wbr>拜占庭艺术

美加行 <wbr> <wbr> <wbr>大都会博物馆 <wbr> <wbr>拜占庭艺术
从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古希腊罗马”展馆出来,回到主大厅(接待大堂),我顺着前面廊柱间的楼梯上二楼,当时是想找“欧洲绘画馆”的。

美加行 <wbr> <wbr> <wbr>大都会博物馆 <wbr> <wbr>拜占庭艺术
上来以后在长廊的左手边看见这个小门里面有廊柱,门楣上写着“拜占庭艺术”(Byzantine Art)的字样,于是好奇进去,

美加行 <wbr> <wbr> <wbr>大都会博物馆 <wbr> <wbr>拜占庭艺术
一进去,豁然开朗,原来是一个庭院,天井中有不少雕塑,

美加行 <wbr> <wbr> <wbr>大都会博物馆 <wbr> <wbr>拜占庭艺术
借了人家的一张图片来用,可以更清楚的看见庭院的全景,我就是在图左尽头的那个门进来的,原来这个庭院叫---西班牙贝莱斯布兰科城堡的庭院天井 THE VELEZ BLANCO PATIO,1506–1515年,材质:西班牙Macael大理石

美加行 <wbr> <wbr> <wbr>大都会博物馆 <wbr> <wbr>拜占庭艺术
这个庭院原本在西班牙东南海岸附近的贝莱斯布兰科镇上,属于骑士和贵族Don Pedro Fajardo y Chacón (ca. 1478–1546)的城堡的一部份。

美加行 <wbr> <wbr> <wbr>大都会博物馆 <wbr> <wbr>拜占庭艺术
在人文主义文化影响中长大Fajardo曾管理过费迪南德和伊莎贝拉在位时期的穆尔西亚,并协助他们去镇压摩尔人在此地的叛乱。由皇家授权正式赐给他贝莱斯布兰科为领地,大约在1506年和1515年期间,他在这里筑起一座城堡,并雇佣来自伦巴第的工匠用西班牙Macael大理石去精心装饰这个意大利文艺复兴风格的城堡。这种有文艺复兴风格并带中央庭院和装饰性雕塑饰品的形式在西班牙就被称为“罗马”,源自对罗马古迹的纪念。

美加行 <wbr> <wbr> <wbr>大都会博物馆 <wbr> <wbr>拜占庭艺术
整个庭院天井的设计组合中囊括了分层的烛台和想像中的怪物,环绕天井的那些门窗的是流散于整个欧洲的意大利艺术家的作品,他们的灵感来自文艺复兴早期在罗马重新发现的古代遗迹。这是最早的西班牙庭院雕刻风格。纹章被刻在拱门的骑楼之间的那些佩德罗和他的第二任妻子所拥有的建筑中。他的这个妻子是当时有权势并且有修养的门多萨家族的成员,也是有影响力的文艺复兴文化的倡导者。

美加行 <wbr> <wbr> <wbr>大都会博物馆 <wbr> <wbr>拜占庭艺术
这个雕塑是俄耳普斯,大理石雕塑,意大利雕塑家Cristofano da Bracciano(1556–1619)作于1600-1601 意大利,佛罗伦萨

因为其美妙的乐声能驯服猛兽而闻名的俄耳普斯,正在这里自得其乐地陶醉在他的音乐世界里,他的身体随着高音里拉琴(15~16世纪意大利音乐诗人们喜欢演奏的一种欧洲乐器)的乐声而轻轻摆动,这座雕塑是为佛罗伦萨的科希宫而雕刻的。

美加行 <wbr> <wbr> <wbr>大都会博物馆 <wbr> <wbr>拜占庭艺术
希腊神话中音乐天才俄耳普斯,是河神俄阿格洛斯和艺术女神卡利俄帕之子,在他很小的时候得到过太阳神和音乐神阿波罗赠与的一把9铉琴,在夺取金羊毛的征途中曾凭借其优美的琴声迷住巨龙和海妖而建立功勋。不过这个天才是个命运最不待见的家伙,他的妻子是仙女欧律狄克,这倒霉的仙女被蛇咬了一口就命归黄泉了,痴心的俄尔普斯一路追到地府去跟冥王讨要妻子,还是凭借他的非凡的音乐才能感动了冥王和冥后,他们答应放归仙女欧律狄克但提醒他在离开地府前不能回头看他妻子,结果大家都知道了---他在快离开地府前回头看了一眼他的妻子,结果他老婆永远堕入地府去了。这个还不算最倒霉的,最倒霉的是他失魂落魄的在荒原悲戚游荡的时候遇到在供奉酒神的色雷斯狂女,这些疯狂的女人认为他亵渎酒神,因酒醉而发狂的女人们一涌而上把他的头扯下来和他的琴一起丢到河里去,这个能进出地府的英雄就这么死了。。。。。。。。。传说他和他的琴升到天上变成星星,就是夜空中的天琴座。

美加行 <wbr> <wbr> <wbr>大都会博物馆 <wbr> <wbr>拜占庭艺术
1904年,城堡的主人卖掉了这个庭院的大理石组件。1913年,George Blumenthal在巴黎收购了这些大理石后把他们安置于他在纽约的宅子里。他于1945年去世,后来他的房屋被拆迁掉,大约有2000块大理石被送到博物馆,在1964年,那些大理石在博物馆里被尽可能地按原样重新组装起来。

美加行 <wbr> <wbr> <wbr>大都会博物馆 <wbr> <wbr>拜占庭艺术

美加行 <wbr> <wbr> <wbr>大都会博物馆 <wbr> <wbr>拜占庭艺术
海妖Siren雕塑,来自罗马,日期:约1571年至1590年,材质:青铜,
外形尺寸:整体(确认):H.321/8 X W.443/4 X D.133/8英寸,130磅。 (81.6 X113.7 x 34英寸厘米,58.9676公斤)
分类:雕塑青铜,罗杰斯和伊迪丝·佩里·查普曼基金捐赠

塞壬(希腊神话传说海妖)

塞壬(Siren)又译作西壬,她们的别名是阿刻罗伊得斯,意即“阿刻罗俄斯的女儿们”。塞壬用自己的歌喉使得过往的水手倾听失神,航船触礁沉没。是希腊神话中人首鸟身(或鸟首人身、甚至跟美人鱼相类)的怪物,经常飞降海中礁石或船舶之上,又被称为海妖
塞壬来源自古老的希腊神话传说,在神话中的她被塑造成一名人面鸟身的海妖,飞翔在大海上,拥有天籁般的歌喉,常用歌声诱惑过路的航海者而使航船触礁沉没,船员则成为塞壬的腹中餐。

美加行 <wbr> <wbr> <wbr>大都会博物馆 <wbr> <wbr>拜占庭艺术
阿尔法斯和阿瑞塞莎 Alpheus and Arethusa   Battista di Domenico Lorenzi (意大利,1527/28-1594)
1568年至1570年 意大利,佛罗伦萨  大理石雕塑
H.32 5/8 58 5/8 D. 23 1/2英寸,782磅。(148.9 82.959.7厘米,354.7129千克)
弗莱彻基金,1940年捐赠

在罗马神话中河神Alpheus追求仙女Arethusa,直到戴安娜将她变成一个喷泉。这组雕塑是放在佛罗伦萨附近一个别墅的喷泉顶上的,原属于马耳他骑士Alamanno Bandini

美加行 <wbr> <wbr> <wbr>大都会博物馆 <wbr> <wbr>拜占庭艺术
阿瑞塞莎是位迷人的仙女猎人。每逢阿耳特弥斯(即猎神戴安娜)打猎时,她负责携带弓箭。她对工作专心致志,既不考虑赞美也不顾及爱情。一个炎热的夏日,她感到很热,便找到一条凉爽的溪流,深感惬意。她跳入令人愉快的溪水中,兴致勃勃地畅游。不一会儿,听到水泡声,她大吃一惊地发现:那是河神(阿耳法斯)发出的闷雷声。仙女向岸边游去,赤身裸体地跑开了。河神便装成凡人的样子在后紧紧地追赶着。他们一直向前飞奔,越过小山,跨过峡谷,翻越大山,掠过广阔的平原,直到西海的水域展现在他们的眼前。绝望中精疲力竭的阿瑞塞莎哭叫着向她的保护神求救。阿耳特弥斯迅速将一层云雾披在仙女的身上。但顽固不化的阿耳法斯并未上当受骗。接着一股冷汗从仙女的肢体上溢出,并且浑身上下淌着水珠,她被变成一眼泉水了。河神认出了泉水就是仙女,他自已马上也变回了原来的模样,以便与仙女同流,享受她的陪伴。阿耳特弥斯(戴安娜)只好劈开地面,仙女阿瑞塞莎便一直沉陷下去,穿过阴间,从希腊漂流到西西里岛。最后在锡拉库扎露面,结果发现河神忍受了阴间的黑暗,也变成了一条溪流出现在她面前。他们交汇在一起,他终于得到了她的爱。 
美加行 <wbr> <wbr> <wbr>大都会博物馆 <wbr> <wbr>拜占庭艺术
酒神巴克斯  Domenico Poggini (1520–1590)作于1554年;意大利佛罗伦萨 大理石雕刻
H. 56 in. (142.2 cm) George Blumenthal遗赠 1941年,这座雕塑出现在佛罗伦萨美地奇家的科西莫公爵的1560年的财产清单上。

美加行 <wbr> <wbr> <wbr>大都会博物馆 <wbr> <wbr>拜占庭艺术
Bacchus,即是巴克斯(拉丁语:Bacchus,希腊语:Βάκχος)是罗马神话中的酒神和植物神,相当于希腊神话中的狄俄尼索斯(拉丁语:Dionysos)。
希腊神狄俄倪索斯另有一名为巴克科斯·亚历山德鲁斯,在他被接纳入罗马神话时就被称为巴克科斯了。除此之外罗马人将其植物和动物交配受精的-神立波尔也称为巴克科斯。罗马对巴克科斯的崇拜源于意大利南部,本来是一个带有神秘和阴暗色彩的崇拜,后来传播到罗马。其高潮为庆祝饮酒的酒神节
在文化方面,许多著名画家如安尼巴莱·卡拉齐、米开朗基罗提香等画过以巴克科斯为主题的画,其中以米开朗基罗雕塑的醉酒神奇异。
十七世纪意大利著名画家卡拉瓦乔,以他“无情的真实”表现手法创作了《年青的巴克斯》等多幅已克斯酒神形象。
美加行 <wbr> <wbr> <wbr>大都会博物馆 <wbr> <wbr>拜占庭艺术
这个雕塑的名字叫 Temperance  翻译为“节制”, 直译是“戒酒”

 乔瓦尼·卡奇尼(意大利,1556年至1613年)的作品,根据詹博洛尼亚Giambologna (荷兰人, Douai 1529–1608)的原模型雕刻;日期:1583年至1584年;文化:意大利,佛罗伦萨   材质:大理石
尺寸:总体而言,高度完整的底座上表面(确认):H.695/8 X W.253/8 X D.307/8在(176.8 X64.5 X78.4厘米)    分类:雕塑   由哈里斯布里斯班迪克基金捐赠,1967年

节制和自律的美德的化身Temperance,手持尺子等表明一些约束性尺度分明的计算工具,这是佛罗伦萨主教Marsica的花园里的雕塑。   古代社会公认的一些重要的美德包括:禁欲,贞洁,谦逊,谦卑,谨慎,自律,宽恕和怜悯;而涉及到这些需要自己节制和控制的有:性欲,虚荣心,或愤怒。

美加行 <wbr> <wbr> <wbr>大都会博物馆 <wbr> <wbr>拜占庭艺术
尤利乌斯。恺撒大帝(罗马执政官),CA,安德烈.彼得.马可模的作品。费露西,佛罗伦萨,大理石,27,在6 h,68厘米,
盖乌斯·尤利乌斯·恺撒(又译盖乌斯·朱利叶斯·凯撒、朱利亚斯·凯撒),即恺撒大帝罗马共和国(今地中海沿岸等地区)末期杰出的军事统帅、政治家
恺撒出身贵族,历任财务官祭司长大法官执政官监察官独裁官等职。公元前60年与庞培克拉苏秘密结成前三头同盟,随后出任高卢总督,在8年的时间里征服了高卢全境(今法国一带),还袭击了日耳曼不列颠。公元前49年,他率军占领罗马,打败庞培,集大权于一身,实行独裁统治。制定了《儒略历》。
公元前44年,恺撒遭以布鲁图所领导的元老院成员暗杀身亡,享年58岁。恺撒死后,其甥孙及养子屋大维击败安东尼开创罗马帝国并成为第一位帝国皇帝。

美加行 <wbr> <wbr> <wbr>大都会博物馆 <wbr> <wbr>拜占庭艺术
菲利普二世(也译为腓力二世)(Felipe II,西班牙语实际读音为:费利佩;1527年5月21日-1598年9月13日)哈布斯堡王朝西班牙国王(1556年—1598年在位)和葡萄牙国王(称腓力一世,1581年起)。他的执政时期是西班牙历史上最强盛的时代。在腓力二世治下,西班牙的国力达到颠峰,历史学家常以这段时间为哈布斯堡王朝之称霸欧洲。腓力二世雄心勃勃,试图维持一个天主教大帝国,但最终未能成功。
美加行 <wbr> <wbr> <wbr>大都会博物馆 <wbr> <wbr>拜占庭艺术
花神雕塑
Cloris——克劳瑞斯,希腊神话中的花神,意为盛开的鲜花。
希腊神话中的花神——潘朵拉,是集智慧、理性与美貌融于一身,可谓是天赋十足的女神。用鲜花做成的头饰和脸上用绿色勾勒出的树叶交相呼应,让花神“不食人间烟火”的独特韵味尽显无遗。
洛拉:来自于希腊神话中的花神芙洛拉主祀葡萄和青春,世上对她女性之美的赞颂一直可以追溯到荷马史诗里,她是女性祥和、青春、健康、性感、美好的一切的代名词,她的迷人连荷马史诗都无以言说,仅是简单的举手投足都几欲令10个世纪以后的男人不知身在何处。人们只需在嘴中轻轻念“花神芙洛拉”这五个字就足以满足一生对美的奢望了。
美加行 <wbr> <wbr> <wbr>大都会博物馆 <wbr> <wbr>拜占庭艺术
哈哈,这大约是花神的老公---花匠

美加行 <wbr> <wbr> <wbr>大都会博物馆 <wbr> <wbr>拜占庭艺术
Spinario(索恩提取),挑脚板刺的男孩

安东内洛Gagini(意大利,1478年至1536年巴勒莫)的作品
日期:约1507-9;文化:意大利西西里岛;  材质:青铜,镀金的痕迹
外形尺寸:整体:341/4×203/4 X21英寸(87×50.8 X55.2厘米);分类:青铜Sculpture-
乔治和佛罗伦萨布卢门撒尔赠送,1932年


美加行 <wbr> <wbr> <wbr>大都会博物馆 <wbr> <wbr>拜占庭艺术
前面回廊前还有一个雕塑,

美加行 <wbr> <wbr> <wbr>大都会博物馆 <wbr> <wbr>拜占庭艺术
这个雕塑的作者可是大名鼎鼎---乔凡尼·洛伦佐·贝尼尼(Giovanni Lorenzo Bernini,1598年12月7日-1680年11月28日)。意大利雕塑家,建筑家,画家。早期杰出的巴洛克艺术家,十七世纪最伟大的艺术大师。贝尼尼主要的成就在雕塑和建筑设计,另外,他也是画家,绘图师,舞台设计师,烟花制造者和葬礼设计师

美加行 <wbr> <wbr> <wbr>大都会博物馆 <wbr> <wbr>拜占庭艺术
作品是“孩子们嘲弄法翁”(Faun Teased by Children),法翁是罗马神话中半人半兽的精灵,性格善良,相当于希腊神话中的萨提尔(Satyr),

美加行 <wbr> <wbr> <wbr>大都会博物馆 <wbr> <wbr>拜占庭艺术
贝尼尼被誉为意大利最伟大的艺术家,“他重建了罗马”,现在罗马城里处处都有贝尼尼和他的学生们创作的大量雕塑作品,他有名雕塑的传世之作有---大卫》、《阿波罗和达芙娜》、《普鲁托和帕尔塞福涅》等。

美加行 <wbr> <wbr> <wbr>大都会博物馆 <wbr> <wbr>拜占庭艺术
这是从刚才的庭院出来后看见墙上的马赛克壁画,它叫---《”克提西斯“的化身地板马赛克残片》
拜占庭 约500-550年   现代修复  材质:大理石和玻璃;

晚期罗马和拜占庭艺术常把抽象的概念拟人化,图上这位戴满珠宝的妇女拿着测量罗马一尺长度的工具,根据修复的希腊铭文记载,她是”克提西斯“,即慷慨捐赠或建造的人形化身。克提西斯的左右两侧原有一对男子,现存这位捧着丰饶之角的男子头边有希腊文”善“,可能原本是”善愿“二字的一半,这块残片由大理石和玻璃镶嵌物(小块的彩色材料)制成,它是六世纪广见于整个拜占庭世界的杰出马赛克作品中的典范。

美加行 <wbr> <wbr> <wbr>大都会博物馆 <wbr> <wbr>拜占庭艺术
好了,相信大家此时和我当时一样有了疑惑---

1. 这拜占庭艺术到底是指什么国家的艺术? 
2.刚才在庭院里看到的雕塑明明许多和古希腊罗马的神话有关,它们和拜占庭文化或艺术有什么关联?那西班牙庭院也是属于拜占庭吗?

美加行 <wbr> <wbr> <wbr>大都会博物馆 <wbr> <wbr>拜占庭艺术
拜占庭的金器,

毫无疑问,拜占庭艺术与拜占庭帝国有关---

拜占庭帝国(395年—1453年)即东罗马帝国,是一个信奉东正教帝制国家。核心地区位于欧洲东南部的巴尔干半岛,领土也曾包括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极盛时领土还包括意大利叙利亚巴勒斯坦埃及高加索和北非的地中海沿岸。是古代和中世纪欧洲最悠久的君主制国家。拜占庭是一个古希腊城市,位于连接黑海爱琴海之间的战略水道博斯普鲁斯海峡上,罗马皇帝君士坦丁(Constantine I)在公元第四世纪重新命名它为君士坦丁堡(Constantinople),并且让它成为罗马帝国的陪都。

美加行 <wbr> <wbr> <wbr>大都会博物馆 <wbr> <wbr>拜占庭艺术
石棺浮雕

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其中的东罗马帝国延续了近千年之久,在此期间它一般被人简单地称为“罗马帝国”(拉丁语:Imperium Romanum;希腊语:Βασιλεία Ρωμαίων)。到了17世纪,西欧的历史学家为了区分古代罗马帝国和中世纪的罗马帝国,便引入了"拜占庭帝国"(希腊语:Βυζαντιν αυτοκρατορα,英语:The Byzantine Empire)这一称呼。东罗马帝国的文化和宗教对于今日的东欧各国有很大的影响,其保存下来的古希腊古罗马史料、著作和理性的哲学思想也为中世纪欧洲突破天主教神权束缚提供了最直接的动力,引发了文艺复兴运动,并深远地影响了人类历史。

美加行 <wbr> <wbr> <wbr>大都会博物馆 <wbr> <wbr>拜占庭艺术
所谓拜占庭艺术(Byzantine art),就是指东罗马帝国的艺术。大体来说,所有拜占庭的艺术都充满了精神的象征主义。重视心象,不容有写实主义的存在。

美加行 <wbr> <wbr> <wbr>大都会博物馆 <wbr> <wbr>拜占庭艺术
左侧墙上的纪念碑是---Khatchkar纪念碑(石头十字) 

此物来自亚美尼亚共和国(地理上它曾属于拜占庭帝国的一部份),首展是在美国国家博物馆,最近大都会博物馆特别长期借展的一个巨大的12世纪的石碑。
碑重达2,000磅,高约8英尺,在巨大的玄武岩上面刻有四福音符号和一个巨大的十字架,一一只喷泉上的小鸟和繁复的间错图案围绕着十字,目前大都会特别从埃里温的亚美尼亚国家历史博物馆长期借来此物,作为拜占庭艺术展于玛丽和迈克尔·贾哈里斯画廊。

美加行 <wbr> <wbr> <wbr>大都会博物馆 <wbr> <wbr>拜占庭艺术
这个门框也很精美,当然也属于拜占庭艺术,

拜占庭帝国共历经12个朝代,93位皇帝。帝国的首都为新罗马(拉丁语:Nova Roma,即君士坦丁堡,Constantinople)。1204年,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曾被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攻陷和屠杀,直到1261年收复。1453年5月29日,奥斯曼帝国苏丹穆罕默德二世率军攻入君士坦丁堡(现已更名为伊斯坦布尔),东罗马帝国正式灭亡。

美加行 <wbr> <wbr> <wbr>大都会博物馆 <wbr> <wbr>拜占庭艺术
也就是说在拜占庭帝国(东罗马帝国)延续千年时间内以及所属的地区的文化和艺术都可以广义的称为”拜占庭艺术“。

美加行 <wbr> <wbr> <wbr>大都会博物馆 <wbr> <wbr>拜占庭艺术
拜占庭艺术(Byzantine Art),约5到15世纪中期在东罗马帝国发展起来的艺术风格和技巧。它成为希腊罗马古典艺术与后来的西欧艺术之间的纽带。拜占庭艺术融合了古典艺术的自然主义和东方艺术的抽象装饰特质。

美加行 <wbr> <wbr> <wbr>大都会博物馆 <wbr> <wbr>拜占庭艺术
早期基督教艺术与拜占庭艺术之间没有很分明的分界线。早期的发端时期,从330年君士坦丁堡成为首都开始到500年左右,被称为前拜占庭时期。在查士丁尼一世(527-565年)统治时期迎来了拜占庭艺术的第一个黄金时代。在8世纪和9世纪的一段时间,一场被称为反偶像争辩的纠纷反对圣像崇拜,许多绘画雕塑摧毁。随着843年反偶像主义的终结,对神圣人物的描绘再次得到鼓励


美加行 <wbr> <wbr> <wbr>大都会博物馆 <wbr> <wbr>拜占庭艺术
所以我在这个馆里看到的展品几乎都与宗教有关,(那天的相机自看完古希腊罗马展馆之后,不知道何时碰了一下某个设置按钮,所以在之后的拍摄中,经常照虚了,现在看真是懊恼!)

美加行 <wbr> <wbr> <wbr>大都会博物馆 <wbr> <wbr>拜占庭艺术
这里里面似乎是模仿一个教堂的布局,

拜占庭艺术的第二个黄金时代,从9世纪持续到12世纪,将写实主义引进帝国宫廷艺术,将神秘主义引进宗教艺术。拜占庭艺术最后的辉煌发生在13到15世纪中期的巴列奥略王朝统治时期;它被称为拜占庭复兴。在后期阶段的宗教艺术表达了更多的情感和自然主义。

美加行 <wbr> <wbr> <wbr>大都会博物馆 <wbr> <wbr>拜占庭艺术
前面这座雕塑叫---“处女和儿童” (估计是描述圣母与其子耶稣的,这是基督教的传统表达手法)
Claus de Werve作(勃艮第 1380年至1439年,法国,CA 1396-CA 1439),约 1415年至1417年
法国 波利尼,勃艮地;材质:石灰石,油漆和镀金; 53 3/8×41 1/8×27英寸(135.5 X 104.5 X68.6厘米);
彩色雕塑,由罗杰斯基金,1933年捐赠

美加行 <wbr> <wbr> <wbr>大都会博物馆 <wbr> <wbr>拜占庭艺术
这座不朽的动人的图像可能是勃艮第公爵无畏者约翰的一个捐献品,也可能是他的妻子巴伐利亚的玛格丽特(卒于1424年)捐献给修道院的,他们在波里尼建立了一个归属于方济各贫穷修女院的修道院。这是波利尼的博物馆中收藏四个大型雕塑之一。

作为在第戎很有影响力的宫廷雕塑家Claus de Werve为他的金主创作了许多作品,我们目前看到的这座塑像无疑是他的杰作之一。

美加行 <wbr> <wbr> <wbr>大都会博物馆 <wbr> <wbr>拜占庭艺术中世纪拜占庭帝国(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以及受其影响的诸地区的建筑、绘画以及其他视觉艺术。具有拜占庭艺术特征的绘画与建筑风格最早形成于6世纪,这种风格直到1453年土耳其人攻占君士坦丁堡,帝国最终瓦解时才告终止。

美加行 <wbr> <wbr> <wbr>大都会博物馆 <wbr> <wbr>拜占庭艺术
东罗马帝国被土耳其人灭亡后,拜占庭的艺术则继续在希腊巴尔干半岛俄罗斯等地流行。镶嵌画和壁画取代雕刻,成为教堂的主要装饰艺术

美加行 <wbr> <wbr> <wbr>大都会博物馆 <wbr> <wbr>拜占庭艺术
拜占庭艺术是从四世纪到十五世纪以君士坦丁堡(即古希腊城市拜占庭)为中心的拜占庭帝国(即东罗马帝国)和基督教会相结合的官方艺术。

美加行 <wbr> <wbr> <wbr>大都会博物馆 <wbr> <wbr>拜占庭艺术
讲经台  ca. 1475–1525  法国  橡木雕刻;  80 x 32 x 32 1/2 in. (203.2 x 81.3 x 82.6 cm)
罗杰斯基金1920捐赠。 

讲经台上雕刻着一只巨大的雄鹰,象征福音传道者圣约翰。

美加行 <wbr> <wbr> <wbr>大都会博物馆 <wbr> <wbr>拜占庭艺术
教堂里的圣像画(木框画)

从四世纪到十五世纪以君士坦丁堡(即古希腊城市拜占庭)为中心的拜占庭帝国(即东罗马帝国)和基督教会相结合的官方艺术。其思想内容是崇拜帝王和宣扬基督教神学,为巩固贵族阶级的统治服务。其风格特点是罗马晚期的艺术形式和以小亚细亚叙利亚埃及为中心的东方艺术形式相结合,有浓厚的东方色彩。如圣索非亚教堂的中央圆顶形的结构及其内部金碧辉煌的装饰,反映了政教合一的精神统治的权威。在基督教神像学体系的建立和利用、改造旧形式为基督教宣传服务等方面,在教堂建筑、圣像画、镶嵌画壁画、细密画及工艺美术的风格创造上,都有较大的成果。

美加行 <wbr> <wbr> <wbr>大都会博物馆 <wbr> <wbr>拜占庭艺术
由于教会的束缚,后期风格倾向于公式化、概念化。它对中世纪欧洲各国,尤其是东正教国家的艺术有巨大影响。1453年伊斯兰教的土耳其人攻下君士坦丁堡后,拜占庭艺术的历史已经终结,但其形式仍为东正教会所利用。

美加行 <wbr> <wbr> <wbr>大都会博物馆 <wbr> <wbr>拜占庭艺术
这是一个教堂里的石棺,你看美国佬把什么都买下来,把什么都搬回来!

美加行 <wbr> <wbr> <wbr>大都会博物馆 <wbr> <wbr>拜占庭艺术
成熟的拜占庭风格从早期基督教艺术後期古典形式的风格化和标准化倾向演变而来;以线条和平涂的色彩的动态为基础,不以形体为基础。人物形象的个性特征受到抑制,取而代之的是标准化的脸型,体型是平面化的,衣褶被处理为旋动的线条图案。整个画面予人以灵魂超脱肉体的感觉;人物的三维空间表现已为精神力量所取代,这种精神力量藉线条的力量和色彩的明度而表现出来。

美加行 <wbr> <wbr> <wbr>大都会博物馆 <wbr> <wbr>拜占庭艺术
其人物形象取严格的正面姿势和拜占庭脸型、巨大的眼睛和锐利的眼神,以及典型的金色背景。这类背景在孤立人物的画面上,使形象宛若悬浮于墙壁与观众之间的空间某处。拜占庭帝国很少制作雕刻。最多见的小型象牙浮雕用于书籍封面、圣物箱之类。在君士坦丁堡的上层社会中,其他各种小型艺术品、刺绣品、金器以及彩釉制品也很盛行。手抄本装饰画则虽未达到巨型绘画和镶嵌画那样深刻动人的效果,但对在欧洲传播拜占庭风格和圣像画亦曾起过重要作用。

美加行 <wbr> <wbr> <wbr>大都会博物馆 <wbr> <wbr>拜占庭艺术
唉,又照虚了,

拜占庭建筑继承了罗马的建筑技巧。在早期阶段有两种形式的教堂——长方形的巴西利卡教堂和平面呈希腊十字形的圆穹顶教堂。拜占庭是最早使用三角形穹隅来将圆顶置于方形区域之上的地区之一。建于第一个黄金时代的圣索菲亚教堂,是拜占庭建筑的杰出典范。到第二个黄金时代,几乎所有的教堂都是呈希腊十字形平面的

美加行 <wbr> <wbr> <wbr>大都会博物馆 <wbr> <wbr>拜占庭艺术
基本上什么物件都表现宗教题材,

最早的拜占庭建筑以意大利长方形教堂的平面设计为蓝本,采用巨大的圆屋顶和拱顶。但在结构或视觉效果上,圆屋顶同其下的纵列墙壁之间存在著不协调。因此,在10世纪,大部分地区的建筑均已改用辐射状的设计,包括4座相同的有拱顶的臂状结构,其交叉处覆盖有圆屋顶,而臂状结构即以此为中心向外延伸。这类有中心的、辐射式的设计非常符合东方教会教阶组织的宇宙观。这种宇宙观可明显地见於教堂的圣像装饰设计、壁画或镶嵌画中。它们覆盖了教堂的圆屋顶、墙壁和拱顶,使建筑与绘画的表达语言充分地融为一体。这种圣像设计也反映著一种礼拜仪式:基督与圣母生平的故事性场面,不像在西方教堂中那样按其情节发展顺序铺列在壁上,以配合说教和感召的需要,而是根据节日的意义进行挑选,并按照其神学意义安置。这些镶嵌画和壁画的制作风格反映出它们只是表达神和上帝的静态象征的形象。

美加行 <wbr> <wbr> <wbr>大都会博物馆 <wbr> <wbr>拜占庭艺术
壁龛也是教堂里的物件,

美加行 <wbr> <wbr> <wbr>大都会博物馆 <wbr> <wbr>拜占庭艺术
拜占庭工匠将马赛克艺术发展到了新高度。彩色玻璃管和金色背景创造出闪亮的光色效果。马赛克装饰教堂的墙壁和天花板,美化上帝和君王。第一个黄金时代最好的马赛克作品有意大利拉文那的圣维塔雷教堂。

美加行 <wbr> <wbr> <wbr>大都会博物馆 <wbr> <wbr>拜占庭艺术
在第二个黄金时代,在教堂装饰中形成了古板的图解(基督教主题安排)。中央圆顶是全能的神(作为万物之主的耶稣),穹隅是传福音者,穹顶后部是圣母。当拜占庭晚期壁画取代价值昂贵的马赛克时,这种精雕细琢的图画仍然得以保留。

美加行 <wbr> <wbr> <wbr>大都会博物馆 <wbr> <wbr>拜占庭艺术
尽管拜占庭帝国的文化和语言大多数是希腊的,但其皇帝臣民却将自己视为罗马人。在从330年到1453年这11个世纪的时间里,“拜占庭帝国”从来没有成为过这个国家的正式或非正式名称,其臣民也从来不曾将自己称为“拜占庭人”,或将首都新罗马称为“拜占庭”。对于那些以罗马帝国正宗继承人自居的东罗马人来说,这并不自相矛盾。尽管他们的语言是希腊语,他们的文化在许多世纪中是希腊文化,但到7世纪为止他们的官方语言是拉丁语。他们周围的国家(东方的萨珊波斯阿拉伯帝国,西方的欧洲国家,北方的俄罗斯)也都将他们称为罗马人。假如有人将他们称为“希腊人”,那么这对他们来说是一种侮辱,因为“希腊人”表示“原始人”

美加行 <wbr> <wbr> <wbr>大都会博物馆 <wbr> <wbr>拜占庭艺术

好了,文章到此应该已经解答了我上面的第一个问题---拜占庭艺术是什么国家的艺术,第二个问题---刚才在庭院里看到的雕塑明明许多和古希腊罗马的神话有关,它们和拜占庭文化或艺术有什么关联?那西班牙庭院也是属于拜占庭吗?答案就是---尽管拜占庭帝国的文化和语言大多数是希腊的,但其皇帝臣民却将自己视为罗马人,而那些雕塑多数为文艺复兴时期早期的作品(佛罗伦萨是文艺复兴的发源地),他们要复兴的就是希腊和罗马,而拜占庭帝国骨子里是东罗马帝国,也就是属于罗马的,意大利等都曾属于拜占庭帝国的一部份。西班牙和法国的高卢部份没有被拜占庭帝国占领,但那庭院的主人认为---这种有文艺复兴风格并带中央庭院和装饰性雕塑饰品的形式在西班牙就被称为“罗马”,因此也勉强算是拜占庭艺术的一部份吧。

本篇到此结束,由于我对宗教非常的不了解,因此对拜占庭艺术里面的宗教题材也就顺手拍了一些,也无兴趣去拍那些说明,于是引用了百度百科里面的一些相关资料来填补空间,对图片未必相应吻合,敬请原谅,下篇再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