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疫情的关系,小叶没了工作。但房租依旧要交,伙食费、通讯费、信用卡各座大山依旧压着。 口罩买不到,天天泡面、做饭,合租的房子也感觉不安全,辛苦维持的体面就这样没了。 小叶已在上海打拼了3年,经历了这次疫情,她突然觉得稳定的生活胜过一切。 曾经的她觉得年轻人就该玩命拼,为了更好的物质条件,暂时放弃个人生活也没关系。
现在突然觉得回老家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每天健身、做饭,有时间干一切自己想干的事,平日里和三五好友散步、聊聊人生……也是一种幸福。 加上爸妈知道她丢了工作,担心她一个人在外太辛苦,也一直劝她回家考个教师或者公务员。 虽然舍不得大城市的平台、资源、精彩纷呈的生活,但小叶动心了。 为什么大家不排斥“铁饭碗”了? 《2020年就业趋势调研报告》显示,疫情后将调整工作状态的职场人中,选择回家乡发展的比例达36.5%。 其中,84.2%的职场人是为了照顾父母,68.4%为了离家人朋友更近,31.6%希望减小生活压力。 几年前,对于“铁饭碗”,大家会反问“互联网高薪不香吗?年轻人不奋斗拼搏一把?” 到了2020年,大多数人认同了体制内的稳定工作,甚至不少曾经鄙视公务员的人,开始准备考公。 大家对“铁饭碗”的态度,简直是大转弯,经历了疫情,才知道“铁饭碗”的好。 有数据显示,当下有34%的职场人被调薪,其中有20%的职场人仅获得基本工资,19%的职场人薪酬被延迟发放,直接被停薪的有9%,其余则收获额度不等的降薪待遇。 小微企业、500-5000人的大型企业是调薪的“重灾区”,看来调薪也是“两极分化”的。受疫情冲击,公司为了活下去,不是调薪就是裁员。 被调薪的职场人,回头看看自己曾经不看好的教师、公务员、事业单位、国企的工作,突然觉得挺好:体制内,不会担心在家隔离着就被裁员;教师,不用担心学校倒闭,工资会按时发,还有带薪寒暑假…… 经济上行时,外面赚钱多、消费欲望大;现在经济放缓了,面临996、裁员优化、收入降低等情况,职场竞争大,失业风险高,这个时候【稳定】就显得重要了。 “铁饭碗”的工作香吗? 在一个“在体制内或者在盈利良好的大国企/央企里工作,是什么体验”的话题下,@章鱼哥的头号粉丝 分享了自己的工作体验: 真是令人羡慕的烦恼。有编制的“铁饭碗”,意味着有了稳定和保障: 1. 旱涝保收,不用担心吃了上顿没下顿。公务员的工资有明确的构成框架,基本的构成是基本工资+津贴+补贴+奖金,还有住房、医疗等补贴;而教师的待遇,多地发文规定教师工资不低于公务员。 2. 人大概工作35年左右,35岁基本上是职场人的分界线。铁饭碗的职业生涯长度明显更长,对35岁以上的职场人、职场女性更加包容;而在私企,过了35岁就会开始被嫌弃,因为没有性价比了。 3. 人脉积累的速度,不亚于销售员,而且有天生优势。 但这次疫情,也让我们了解了“铁饭碗”的“风险”。很多有编制的人,警察、辅警、基层工作者、医院工作人员、国企央企职工都冒着风险、冲到了一线,基层工作者一天要600个电话排查疫情,也有不少人在连轴转的战役中因公殉职。 没有哪份钱真的容易赚。平时的稳定,是在养兵千日;只要到了特殊时期,就要用兵一时,赶到一线、第一时间解决问题。 没有稳定的工作,只有稳定的能力 做着稳定的工作,有的人安于现状、陷入稳定的平庸和贫穷,一旦生活出现一点小风浪,都可能使自己甚至整个家庭陷入经济困境,因为这样的稳定导致抵御风险的能力太低。 有的人即使选择了稳定的工作,却一直稳定地努力着,带来的是稳定的晋升。 即使是“铁饭碗”,全国无论企事业单位都在进行绩效考核,竞争也依旧激烈,也会面临裁员风险。前段时间,对疫情防控情况一问三不知的某卫健委主任,就被摘了“乌纱帽”。 任正非说,没有稳定的工作,只有稳定的实力。 身处相对稳定安逸的环境,也要在晴天为自己“修屋顶”,为自己做一个职场ABZ计划。 里德·霍夫曼在《至关重要的关系》中,提出了ABZ计划。他认为,无论在任何时刻,你都要有三个计划: A代表自己目前主要收入来源的工作,持续投入,可带来安全感。 B代表自己喜欢且未来大有发展的兴趣爱好,长期投入精力,可升级为A。 Z代表保障基本生存的个人资产,比如有一笔至少能保证3-6个月的存款。 保持前进,才能建立自己可持续的正循环,抵御未知的风险。不论是选择做什么工作,能力是你通往更好生活的敲门砖,实力是你立于不败之地的底气! 疫情后,推迟了的公务员考试和其他公职类考试会非常多,比如上半年的公务员省考、军队文职人员考试、事业单位、教师招聘等。 如果你想换份“铁饭碗”的机会,今年还是有很多机会的。 疫情过后,你想回家乡发展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