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装傻是个技术活儿

 凯哥好心情f6v8 2020-03-13
 

 大圣的小宇宙

 第309篇原创文章
 预计阅读时间10分钟

乐不思蜀,大智若愚

文/ 大圣

公元264年初,三国末期,洛阳。

曹魏相国府宴会厅内,欢声笑语,歌舞升平,一派欢乐祥和的气氛。

就在一个多月前,曹魏大军横扫大西南,所向披靡,锐不可挡,蜀国不战而降,后主刘禅从成都被押送回洛阳,蜀汉自此灭亡。

曹魏实际上的当权者,相国司马昭宽宏大量,念刘禅系主动投降,并没有按战犯处置他,而是封其为安乐公,享受王卿公候一级的生活待遇。

要知道感恩对不对,第二天,刘禅带着蜀国旧臣到司马昭府上,拜谢不杀之恩。

司马昭大度地挥挥手:“客气了客气了,我们也算是不打不相识啊,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以后咱们就是一家人了。这样,眼看到饭点儿了,别走了,咱兄弟俩今天好好喝两杯。”

摆下宴席款待刘禅,席间,为助酒兴,司马昭专门让歌舞团安排了具有蜀国地方特色的节目,于是,那首熟悉的旋律在宴会大厅响起:

让我掉下眼泪的,不止昨夜的酒

让我依依不舍的,不止你的温柔

余路还要走多久,你攥着我的手

让我感到为难的是挣扎的自由

分别总是在九月,回忆是思念的愁

深秋嫩绿的垂柳,亲吻着我额头

在那座阴雨的小城里,我从未忘记你

成都,带不走的,只有你......

歌声飘荡,触景生情,想起亡国之痛, “蜀官尽皆落泪,后主嘻笑自若。”

司马昭见状,问刘禅:“颇思蜀否?”是不是挺想念蜀国的呀?

刘禅回答:“此间乐,不思蜀。”我觉得这儿挺好的呀,一点儿都不想家。

司马昭长叹一声,转身跟自己的手下说:“人之无情,乃至于此,虽使诸葛孔明在,亦不能辅之久全,何况姜维乎?”这种没心没肺的人,就算诸葛亮活着也帮不了他,何况姜维呢,亡国是早晚的事儿啊。

大臣们都在感伤,而作为亡国之君,却乐而忘本,不念故土,不思复国,刘禅的表现不但让司马昭看不起,千百年来,也一直被后世所诟病。

特别是罗贯中的《三国演义》问世以后,刘禅的个人形象算是彻底毁了,基本上就是个不思进取,昏庸无能,呆头呆脑,甚至有点弱智的傻皇帝,“乐不思蜀”,更是成为刘禅永远也洗不掉的人生污点。

那么,历史上的刘禅真的是个没有心眼儿的傻皇帝吗?

1

这种事儿我跟你讲,不能听《三国演义》的,人家说得很清楚,我这是章回体小说,小说是允许虚构的,小说里的描述,不能作为有效证据,别说打官司不管用,用来答题也不行。

想当年,高考历史卷上有道题:面对蒙古大军的入侵,弱小的南宋靠什么坚持了44年?我写的是,主要依靠以郭靖黄蓉夫妇为代表的中原武林高手镇守襄阳,依靠天下第一大帮丐帮弟子的全力抵抗,依靠神雕大侠杨过出手打死了蒙哥大汗,《神雕侠侣》上面写得有啊。

后来的事情你们都知道了,就因为这道题,我与北大失之交臂。

许多年过去了,当我开着挖掘机,奋战在祖国大江南北的拆迁工地,偶尔想起这件事,仍忍不住黯然神伤。

所以说啊,小说这种东西,看看乐呵乐呵得了,不能当真。

为了给蜀国最先挂掉找个替罪羊,为了给诸葛亮之死增加一点悲壮的色彩,在小说里,刘禅必须是个庸才,俗称“扶不起的阿斗”,就是因为你太蠢太笨,才把我们伟大的诸葛丞相累得“出师未捷身先死。”

为了能自圆其说,罗老师还特别安排了“刘备摔孩子”一场戏,说长坂坡之战,赵云单骑救主,在敌军中七进七出,血染战袍,冒死将阿斗救出,双手递与玄德,玄德接过,掷之于地曰:”为汝这孺子,几损我一员大将!”

刘备这一举动,固然让众将十分感动,但也冒了一定的风险,有人说,就是那一下,把刘禅给摔傻了。

不存在的,我们稍微分析一下啊。

长坂坡位于湖北省宜昌市当阳县,地处荆山余脉,当地土质松软,战事发生于建安十三年九月十五日,正是金秋时节,草木茂盛,刘备等人当时正在树下休息,应该是坐在草地上的,书中记载,刘备“身长七尺五寸,两耳垂肩,双手过膝”,就算是站起来,两手距离地面也不超过45公分,阿斗又包裹得严严实实,往柔软的草地上轻轻一扔,掌握就好分寸技巧的话,专家说,应该不会对婴儿的智力造成不可逆转的损伤。

也就是说,我们阿斗被刘备摔傻了的说法,纯属谣言。

2

事实上,刘禅从小就是个聪明的好孩子。

诸葛亮曾亲口夸赞刘禅:“天资仁敏,爱德下士”。不但聪明,而且勤奋、仁德,礼贤下士。

诸葛丞相的人品我们是了解的,这绝对不是虚情假意的客套话。

刘备听了当然很高兴,对阿斗说:“丞相叹卿智量,甚大增修,过于所望,审能如此,吾复何忧。”丞相都夸你又聪明又有气量,超出了我们的期望,你这么有出息,我还有什么好担忧的呢。

所以,刘备称帝后,立刻将刘禅立为皇太子。

并不是没有选择,刘备一共有四个儿子,三个亲生的,一个收养的,如果刘禅真是弱智,不可能选他做接班人。

好吧,刘禅不傻,可是,我们回想他的一生,除了小时候被他爸爸摔了一下,投降以后被司马昭嘲弄了一下,还做过什么?为什么刘禅在蜀国毫无存在感?

因为诸葛丞相太强大了,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晓人和,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基本上就是蜀汉的形象代言人。

刘禅被完全笼罩在诸葛亮的光环之下,不光蜀国人民只认孔明,不识阿斗,就连其他国家也是如此。

吴国与蜀国订立互不侵犯友好条约,上面有这样一段话:“诸葛丞相德威远著,翼戴本国,典戎在外,信感阴阳,诚动天地,重复结盟,广诚约誓,使东西士民咸共闻知。”

极力称颂诸葛丞相如何如何伟大,通篇只字不提蜀汉皇帝,连“在刘后主的正确领导下”这样礼节性的词句都没有。

因为所有人都知道,谁才是蜀汉政权的实际控制者。

在蜀国,“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 “凡一应朝廷选法、钱粮、词讼等事,皆听诸葛丞相裁处。”啥事儿都是诸葛亮一个人说了算。

刘禅就是个摆设,连他自己都说:“政在葛氏,祭在寡人。”国家大事由诸葛亮负责,我就是名义上的皇帝,负责祭祀之类的礼仪就行了。

3

诸葛亮在蜀国一言九鼎一手遮天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连刘备生前,都对孔明礼让三分,何况是刘禅。

属下过于强势,难免功高震主,刘备临终之时,最放心不下的就是阿斗,白帝城托孤,拉着诸葛亮的手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就是说,刘禅这孩子,能帮你就费心多帮帮他,如果他不成器,你可以取而代之。

特别感人对不对,充分表现了刘备作为老一辈政治家的高风亮节和远见卓识,不贪图一己之私利,不在意个人之荣辱,一心只为复兴汉室。

其实,人家就是跟你客气一下,同时也是一种试探,就好比领导把自己家孩子送到你负责的部门上班,跟你说:“一定要严格要求啊,孩子要是不听话,你当叔叔的,该打就打,该骂就骂,没事儿,就跟对自己家孩子一样。”

话就是那么一说,回头你敢动他一下试试,当真你就输了。

诸葛亮多聪明啊,闻听此言,汗流遍体,手足失措,泣拜于地曰:“臣安敢不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言讫,叩头流血。我哪敢篡位啊,一定尽全力辅佐少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刘备见状,这才放下心来,给远在成都的刘禅写了遗诏,再三叮嘱:“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跟丞相一起工作,要像对待父亲一样尊重他。

这跟“可以取而代之”的说辞一样,依然是一种姿态,一句客气话。

诸葛亮可不客气,一点没拿自己当外人,刘备死后,他真把刘禅当孩子一样,啥也不让他管,“事无大小,皆亲自从公决断。”

北伐前夕,诸葛亮跟刘禅交待工作,怕刘禅记不住,专门写了一篇《出师表》,就那个“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上学时候要求全文背诵的。

你们看看,字里行间就像家长教育孩子一样,叮嘱刘禅“亲贤臣,远小人”,多跟好同学在一起,别总跟坏孩子们玩儿,我出差这段时间,你在家要乖乖的,平时干点啥,有啥注意事项,谁谁谁可以信赖,要多听他们的话……吧啦吧啦好一通啰嗦,把大小事情安排得妥妥当当,明明白白。

刘禅对诸葛亮什么态度?“后主益严惮之”。特别害怕诸葛亮,不敢有丝毫的厌烦,对丞相的指示言听计从。

我就问,只是正常的君臣关系吗?

诸葛亮不仅在工作上越俎代庖,大权独揽,在生活上,刘禅也被一手包办,连找女朋友这种事,都是诸葛亮一手安排的:“故车骑将军张飞之女甚贤,年十七,可纳为正宫皇后。”

啥叫“甚贤”?就是心灵美。皇帝找女朋友,首先不应该是好看吗?张飞的女儿长啥样,看看他爸就清楚了,全国人民都知道,诸葛亮的老婆特别丑,可这也不能成为我必须娶张飞家姑娘的理由啊。

15年后,敬哀皇后病故,第二任老婆,娶的是原来的小姨子,还是张飞家姑娘。

这期间,刘禅也想换换口味,好看不好看的,最起码找个长得白一点的吧,趁着诸葛亮出差,在民间组织选秀,准备充实后宫,没想到,诸葛亮的心腹,侍中董允得知后坚决反对:“古者天子后妃之数不过十二,今嫔嫱已具,不宜增益。”从前的皇帝最多就12个后妃,你已经够了,不能再找了。

身为皇帝,刘禅二话都没敢说,灰溜溜取消了民间选秀,因为他知道,这是丞相的意思。

4

刘禅即位那年已年满16周岁,按理说,当时就可以亲政了,但是,几十年来,大事小情,一直听诸葛亮的安排,诸葛亮死后,又听蒋琬的,直到蒋琬死后,他才真正开始独立行使皇帝的权力,那一年,刘禅已经快40岁了。

刘禅没想过反抗吗?毕竟这是我们老刘家的天下,毕竟老子才是皇帝,凭什么一直听你们指手画脚?

从来没有。

这正是刘禅的过人之处,他深知“君臣不和,必有内变”的道理,诸葛亮一派在蜀国势力庞大,如果自己与之争权夺利,不但毫无胜算,还会使国家陷入动荡。

更何况,诸葛亮等贤臣一心为国,殚精竭虑,鞠躬尽瘁,不论工作态度还是工作能力,都有目共睹,自己又何必插手呢,所谓“君道无为,臣道有为”,放手让下面的同志发挥才干,不正是领导的艺术吗?

诸葛亮在蜀国大权在握,独断专行,自然也得罪了不少人,他死后,参军李邈上书给刘禅说:“亮身杖强兵,狼顾虎视,五大不在边,臣常危之。今亮殒没,盖宗族得全,西戎静息,大小为庆。”平时咱们没少受他的气,如今他死了,也算是一件值得庆贺的好事啊。

这不是挑拨离间嘛,刘禅二话不说,直接让人把李邈给杀了。

对,必须维护好诸葛亮的完美形象,不允许任何人否定诸葛亮的伟大功绩,不允许任何人破坏君臣关系。

正是基于这方面的考虑,几十年来,刘禅韬光养晦,顾全大局,委曲求全,大智若愚,以一个成熟政治家的高风亮节,为蜀国赢得了君臣和睦,万众一心,“两川之民,忻乐太平,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良好局面。

而刘禅本人,也从16岁登基到56岁退位,当了足足40年的逍遥皇帝,成为三国时期,在位时间最久的帝王。

南朝史学家裴松之评价:“后主之贤,於是乎不可及。”一般人还真比不了。

5

公元263年,司马昭派兵大举攻蜀。

所谓“蜀中无大将,廖化为先锋”,蜀国只有姜维挂帅,率领已年近八旬的老将廖化,还有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迎敌,结果,一败涂地。

魏国大军兵临城下,怎么办?

刘禅召集群臣商议,有人说,敌众我寡,我们应该放弃成都,向南转移,开辟新的根据地;有人说,只能背水一战,不惜一切代价,誓与成都共存亡;还有人说,识时务者为俊杰,为了百姓不再受战乱之苦,应该主动投诚,和平解决危机。

众说纷纭。

此时,一向没有主见的刘禅,表现坚定,力排众议,毫不犹豫,选择投降。

敌我力量悬殊,如果为了维护蜀汉的统治,维护自己的名誉,拼死一战,不知又会牺牲多少无辜的生命,这其中,也包括刘禅自己。

在这个世界上,除了生死,其他都是小事,江山社稷,个人荣辱又算得了什么呢。

刘禅投降之后,司马昭既没有伤害成都百姓,也没有为难后主刘禅,“出榜安民”,“封禅为安乐公,赐住宅,月给用度,赐绢万匹,僮婢百人。”

投降,大概是刘禅一生做出的最正确的选择。

至于饱受世人诟病的“乐不思蜀”,如今看来,恰恰体现了刘禅超人的智慧和精湛的演技。

《三国志集解》评价此事说:“恐传闻失实,不则养晦以自全耳。”如果不是谣言的话,那就是刘禅为了自保故意装傻。

这种装憨装傻的本领,是老刘家的一项独门绝技。

从青梅煮酒论英雄时,刘备在曹操面前掉筷子,佯装被雷声所吓,到东吴娶亲,假装沉迷温柔乡,白白骗走一个媳妇儿,再到长坂坡摔孩子,再到平时动不动就哭鼻子,刘皇叔的演技在三国时期,绝对堪称一流,有影帝风范。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别的不行,要论装傻,刘禅比他爹更厉害,早期在诸葛亮面前各种示弱,各种低调,后来上演的代表作“乐不思蜀”,更是个人表演艺术生涯的巅峰,几乎到了炉火纯青,登峰造极的地步。

正是由于当时出色的表演,才让司马昭对刘禅彻底解除了戒心,阿斗寄人篱下,安度晚年,得以善终,享年64岁,死后葬于洛阳孟津县平乐镇。

千秋功罪,自有后人评说。

对于刘禅的不战而降,王隐在《蜀记》中说,刘禅宁肯背千古骂名而为之,实乃“全国为上之策”,“上能自守宗庙,下可保安黎民。”

正所谓“远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对于蜀汉政权而言,刘禅这叫丧失气节,卖国投降;对于曹魏而言,这叫深明大义,和平解放;而站在历史的高度,这就是顺应时代潮流,为三国归晋,国家统一做出了巨大贡献。

公元263年十二月,曹魏大军浩浩荡荡开进成都,“成都之人,皆具香花迎接。”当地群众手持鲜花夹道欢迎。

什么亡国之痛,亡的不过是刘家的政权而已,对于老百姓来说,成都永远都在,谁来当皇帝还不是一样嘛。

- End -

│编      辑:小   丽

│图      片:壹   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