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祠堂文化系列之三:两程祠宇建嵩阿 历代重视民心向(李焕有)

 程宗定 2020-03-14
两程祠宇建嵩阿 历代重视民心 来自焕乎有文章 00:00 08:56

作者:李焕有  诵读:朱可澳

▲ 点击收听



伊水,冲出大山的束缚,在平坦的大地上潇洒而行,经年累月,形成伊川平原。土厚水美,人们沿河而居。嵩县田湖程村,就是其平原上的一个村子。沿老洛栾公路前行,程村地界,公路中央,一座石牌坊默默而立,“两程故里”四个大字告知路人,此建筑是为纪念宋代大儒程颢、程颐兄弟二人而建。此牌坊西行一公里,有两程祠一座,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平日里,慕名而来拜谒者,络绎不绝。睹祠思人,感悟良多……

     



历代重修,彰显民心所向



自古以来,贤达之人的祠堂建造、重修,皆与其思想能否得到统治者的重视有关。程颢、程颐的思想得到重视,始于南宋。高宗绍兴元年(公元1131年),特赠程颐直龙图阁(笔者注:不是实职官位,仅仅是一个荣誉称号,享受正七品待遇)。宁宗嘉定十三年(公元1220年)谥程颢为“纯公”,谥程颐为“正公”。理宗淳祐六年(公元1246年)封程颢为河南伯,程颐为伊阳伯,准许“从祀孔庙”。
《程氏新安统宗谱》记载,元仁宗皇庆二年(1313)建崇文阁于国子监,以程颢、程颐等十人,从祀孔庙。并在嵩县故里建祠。这是建立两程祠最早的记载。
从祀孔庙,就是在孔庙里立有塑像。从祀孔庙者,细分为“配享”“配祀”和“从祀”三个位阶,即在孔庙(文庙)中,主祭孔子,配享复圣颜回、宗圣曾参、述圣孔伋、亚圣孟轲;配祀闵损、冉耕等十二哲人;从祀历代先贤先儒159人。先贤者,以明道修德为主;先儒者,以传经授业为主。先贤地位略高于先儒。程颢、程颐在先贤之列。

自公元1313年两程祠建立起,仅明朝就改扩建、修缮六次之多。明宣宗宣德六年(公元1431年)朝廷又下令修缮程祠,诏春秋猪羊祭祀,翰林院祭文,拨门子四名看守。代宗景泰六年(公元1455年)诏以颜子、孟子例,扩建祠庙。计有正殿五间,匾额曰“道学堂”,前后堂房斋室共六十余间。天顺六年(公元1462年)朝延下令在嵩县程村(祠东二里官道)立“两程故里”石牌坊。当地政府规定,凡经过《两程故里》牌坊时,文官下轿,武官下马,庶民百姓婚娶丧葬路过此处,禁止吹打器乐。
明孝宗弘治十三年(公元1534年),朝廷又敕河南府嵩县督工扩修两程祠。这次是史上最大规模的扩建,棂星门、诚敬门、著述楼以及“和风甘雨”“烈日秋霜”东、西厢房才矗立于祠堂之内。明神宗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明熹宗天启三年(公元1623年)均曾重修。后因明末战乱,二程子孙逃亡他乡,祠宇毁于战火,荡然无存。
清代,两程祠大修三次。更有意义的是,康熙、光绪和慈禧太后赐匾额于两程祠,增添了两程祠的文化蕴涵。这些重修碑记,如两程学子认真聆听先生讲课一般,挺立在祠堂内的殿前、厅下,真可谓“历代封碑列,皇明降墨濡”。


最近一次修缮,始于1984年,止于1998年。两程后裔32代孙程光宇先生的《葺修两程祠的经过》中叙述,河南省政府拨款3万元,先修道学堂及拜台基础。因资金不足,省政府于1989年又拨款3.5万元,老百姓捐款前后计13.5万元,道学堂于1991年7月得以竣工。两程故里牌坊和棂星门于1993年7月竣工。诚敬门及两庑厢房于1999年10月修竣。 



道接子舆,程门立雪显尊师


走进两程祠,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棂星门”。灵星门,五间两层,四角飞檐,牌楼式斗拱建筑。牌楼两侧分书四个遒劲有力的大字,东为“道接子舆”,西为“学贯濂溪”。据史料记载,这八个字原来出自两位两程有名的学生之手,东边的是杨时所书,西边是游酢所书。“程门立雪”的故事,大家都熟悉。室内,程颐正在瞑目养神;室外,大雪飘飞之下两位学生静静站立,不忍心打扰老师。后来成为“雪人”、创造“程门立雪”尊师佳话的那两位学生,正是杨时和游酢。值得点赞的是,此时他们已年过四旬。怪不得程颐也竖起大拇指:“贤辈尚在此乎!”
“子舆”, 孟轲(子)之字也。“道接子舆”,赞扬程颢、程颐接续了孟子的道统。“濂溪”,周敦颐(茂叔)的别号也。“学贯濂溪”,赞扬程颢、程颐贯通了周敦颐的学说。周敦颐,理学开山鼻祖,两程的启蒙老师。正如《二程先生祠记碑》所述:“阐明道学,以继孔孟不传之绪,而开来学于无穷矣。”前一句阐释了“道接”的内涵,后一句说明了“学贯”的精髓。



棂星之门,如坐春风赞师德


棂星门之“棂星”,即灵星。皇帝祭天时,要先祭棂星。棂星门用于孔庙,意思是像尊天一样尊敬孔子。既然“用于孔庙”,两程祠为何能建呢?事实上,蒙古人统治中原,建立元朝,为了加强对汉族的统治,利用理学这一思想工具,“以文德化天下”,所以大力褒扬两程。据记载,“景泰乙亥(1455年)岁,诏以颜孟例,盖造二先生祠堂,世禄其裔,充博士职,以奉祀事。”
明代宗下诏按照颜回、孟子家庙的建造规格,建造“两先生祠堂”。于是,才可以建棂星门。两程祠的棂星门最早建于孝宗弘治十三年(公元1534年)。很遗憾,我没有查到历史上哪些人的祠堂,有资格“以颜孟例”,但据我所知,洛阳地区祠堂有棂星门的仅此一家。
 两程祠的“棂星门”三个大字,厚重、内敛,颇具儒家风范。书写者,二程门人、偃师老乡朱光庭也。朱光庭在汝州听程颢讲学,如痴如狂,听了一个多月才回家,回家逢人便夸老师讲学的精妙,他说:“光庭在春风中坐了一月。”如坐春风的典故,传神地讲出了老师讲学的精妙之态,也反映了学生听课的用心与专注。
现如今,经济大潮熏染每个行业。教育行业亦不例外。虽然绝大多数教师师德良好,专业精湛,但从国家战略考虑,师德建设、专业提升仍在路上。笔者作为教师,“如坐春风”的授课境界,一直是追求的目标。

李焕有,洛阳理工学院教育科学与音乐学院副院长、教授。洛阳市写作学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青年从事基础教育研究,中年之后钟情于中国传统文化研究。喜欢文学,痴迷河洛文化。写我,思我所思。曾在地方报纸开过文艺随笔专栏,兼写文艺评论。

朱可澳,洛阳师范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2018级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洛阳师范学院广播电视台中级播音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