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已授权本平台发布 守望留守的天空 ----读《中国留守儿童日记》有感 文:操艳红 排版设计:无兮 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像野草一样坚强,更像野花一样灿烂;他们是留守山村的炊烟,他们是远方城市的牵挂;他们没有爸爸高举头顶的嬉戏,没有妈妈和蔼慈祥的抚摸。柔弱的身板挑起了多少生活的重担,小小的身影,又承载了多少寂寞和孤独, 他们是贵州省安龙县万峰湖镇茅草坪小学的孩子们,一群平均年龄九岁左右的孩子。杨元松老师将他们的220篇日记,21幅象征梦想的画,21个发自心底的愿望,12封写给爸爸妈妈的信,整理成了一本书——《中国留守儿童日记》。我很庆幸,在恰当的时候读到这本特殊的日记,读罢此书,掩卷而思——他们日常生活的艰苦让我心酸,他们对父母爱的渴望更是引我深思。 其中有一篇日记这样写道:“今天,在我们回家的路上,看到一只小黄猫慢慢向路边走来,还一直喵喵地叫着。看它那么瘦,一定是只无家可归的猫。我想,如果那只小猫咪能跟我回家,那我一定好好照顾它,但我也很希望它能找到它妈妈,一家团聚。”多么善良的童心,多么真切的期盼啊! 他们的日记中还加了一些他们画的画,其中有一幅画着:妈妈在厨房做饭,爸爸在客厅看报纸,她和妹妹在书房做作业。后面她自己也加了一段话:我希望天天和父母在一起,哪怕再苦再累。和父母在一起的时候,觉得父母唠叨,离开了父母,好想念父母的唠叨。我想回到从前,和父母在一起的时候,珍惜在他们身边的每一秒。家是我温暖的棉被......多么温馨的画面,多么心痛的语言! 这让我想起上学期我们班家长会前一天,一个学生在后面心愿树上留下了一张小贺卡,上面写着:“我希望我们一家人永远在一起!”第二天家长们纷纷走到心愿树旁边,其中有一位家长在默默地擦着眼泪。我走过去把家长引到旁边,聊了一番才知道,原来孩子爸爸常年在外,而且面临着家庭危机。那一刻,我内心既惊讶又恐慌。我惊讶的是这孩子平时很开朗,并不像有什么心事儿的孩子,昨天写下的那句愿望在他心里却隐藏了这么久。我恐慌的是他的家庭现状可能会让他重蹈之前出现的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低下的覆辙。经过跟孩子爸妈多次沟通,小男孩儿现在也算是走出了阴霾,找回了些许自信。 其实我们班这样的留守儿童还有很多,有些家庭和睦,但父母迫于生计,外出务工,孩子只能跟(外)祖父母留守在家;有些父母离异,只好与(外)祖父母相依相伴;还有些父母不在身边,爷爷奶奶年事已高或身体状况不佳只能跟着亲戚在外求学......他们有些让我感动,也有些让我头疼。但每次遇到问题我总会想:问题源头在哪里?似乎每次都能找到同样的答案——爱的缺失。留守儿童跟其他孩子相比,物质的缺乏并不是最主要的,爱的缺失才是根本。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弥补这一块缺失呢?《中国留守儿童日记》给我提供了新的思路,我们不仅可以让他们把自己的心声写出来,还可以画出来;我们不仅可以让他们写自己的故事,还应该让他们了解其它地方的留守儿童的故事,让他们明白留守的天空并不孤单;我们不仅要给予他们浓浓师爱,还要倾注款款亲情。用真情为“留守儿童”营造温馨气氛,用实际行动为他们送去点滴温暖。让他们沐浴在无言的感动和人性的光辉里,使亲情得以补偿,学习得以进步,情感得以升华。 伸出我们双手,让留守儿童感受到你的温暖,让他们忧郁的眼神中不再有一丝孤单,让他们知道有许许多多的人在关心他们爱他们。留守的天空多一份守望,他们的今天就多一份阳光,他们的明天也多一份希望。 编后语: 想起几年前,QQ好友自发组织的长期捐助山区孩子的事,也想起成都树德中学,每学期末,孩子们与义工联一起努力,整理不用的书籍和一些家庭捐赠的衣物,将捐赠的书籍和衣物由人亲自开车送往偏远山区......也曾看过类似的纪录片《走进黄河源头》,那些孩子生活环境的艰苦自然不必说,每个孩子自小便担负起一个家庭的责任,衣衫单薄褴褛的孩子却拥有一双清澈的眼睛,童稚又充满希冀,真是让人百感辛酸。 我本不为煽情,但每每触及这类似画面,时时提醒着我活着的时候,悲悯之心不应泯灭。看过江小爬的书,也曾有过走近那个群体的想法,不久之后,一定会走进他们的生活...... ——湛蓝 作者简介: 操艳红——微微一笑 爱教育,爱孩子,爱生活,和教育一起教育,和孩子一起孩子,和生活一起生活!喜欢蹲下来和孩子们一起看世界;喜欢和有趣的人一起品人生;喜欢和有思想的人聊梦想! 香落尘外管理团队 主编:湛蓝 总监: 犇 徐和生 顾问:刘向东 龚建明 蒋新民 崔加荣 孟江海 李思德 王智林 张建华 特邀顾问:乔延凤 排版:强哥 凤尾 审稿一组: 铜豌豆 柳外斜阳 莲之爱 审稿二组:连云雷 风碎倒影 无兮 终审,校对:烟花 清欢 播音:从前慢 魏小裴 向日葵的微笑 过往云烟 叶儿 佳石 自在花开 稿费:湛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