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四专栏 | 清风梅影 | 茶事

 香落尘外 2020-03-14

本文已授权本平台发布

茶   事

文 | 清风梅影

朗诵 | 魏小裴

版式设计 | 湛蓝

1

       林语堂的女儿林太乙说,父亲的理想女人是《浮生六记》的芸娘。他爱她能与沈复促膝畅谈书画,爱她的憨性,爱她的爱美。

       雨夜,读到《浮生六记》里描写这位被称为历史上最可爱的女人品茶的一段:夏月荷花初开时,晚含而晓放,芸用小纱囊撮茶叶少许,置花心,明早取出,烹天泉水泡之,香韵尤绝。竟有些痴了。茶为嘉木,想芸不但是好的茶人,心似琉璃,内外明澈,更有一颗草木之心。用天泉水泡出沁透荷香的茶,与自然万物为一,芸品味的岂止于茶?

       突然想起家里刚买的百合,百合的花瓣大且有韧性,又清香四溢,何不试试?于是我剪了一小块白纱布,取一小撮茶叶包之。轻轻掰开百合的花瓣,先将其黄色的花蕊摘下来,再把茶包小心翼翼地塞进去......

 2

       轻轻点开巫娜的《美妙教法》,古琴幽幽里,用玻璃杯泡上一杯新买的正山小种。茶汤泛出一种经过沉淀后的宁静而悠然的红,执杯,闭眸轻嗅,顿觉茶香袭人。那种香气,不似任何花香,果香,不浓不烈,若有还无,宛若置身深秋的丛林,阳光明媚而通透,鼻息间是树木,落叶与时光相融的味道。

       品茶,不同的人应是滋味有别。泡茶的,是每个人的生活经历及对生命的体味。或浓或淡的茶汤里,氤氲的是悠悠岁月......  

3

       冬季,我觉得更适合喝红茶。一杯在手,暖的是胃,也是心。

       前段时间,先生的朋友给了些武夷岩茶的茶饼,被我一个人独享了。每个午后,阳光透过店里的落地玻璃窗,让人仿佛整个身心都沐浴在温煦的冬阳里,泛出柔软的光泽。掰下一小块茶饼,放在瓷杯里,虽没有妙玉那“海棠花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的小茶盘”,“旧年蠲的雨水”,一缕清音里,依然喝得心清神宁,悠然自得。

       记得那年与先生一起游历武夷山。我们曾特地穿过山坡上种植的大片茶园,去看传说中的“大红袍”。那棵古老的茶树,悬空生于半山间,沐雨栉风,历经岁月,却愈加苍翠。“大红袍”不但是一种品牌标识,更象征了一种风骨,文化,精神......

       晚饭后,漫步于山下小镇。镇上随处可见出售茶叶的商家,成品或半成品的茶叶堆放在店面里,于是,仿佛整条街都被茶香沁透了......

4

       季老曾说过,“天人合一论,是中国文化对人类的最大贡献”。而茶,之所以成为一种文化且被国人推崇,也与其蕴涵的深厚文化底蕴有关。品茶的过程,便是回归自然并与之合一的过程。

       说起喝茶,常会想起我在厦门的姐妹“小白菜”。那年,我在厦门小住。深冬的厦门,三角梅开得浓烈而肆意。“小白菜”和她的先生常陪我到处游玩,品尝当地特色美食。有一次,她们夫妻陪我去爬山。山路蜿蜒,其先生却一直拎着一只不大不小的圆柱形军绿色布兜子,我有点好奇里面装的到底是什么?难道是好吃的吗?

       乃至到了半山间,终于依泉寻了处可供小憩的石凳石几。其先生打开那只布兜子,我才惊奇地发现,里面装的并非美食,而是一瓶开水,接着又从中小心翼翼地取出三只用报纸包裹严实的小巧而精致的瓷杯,杯身雕着花纹。身在此山,一盏清茶,竟品出几许风雅......

       后来,又和“小白菜”一起去过南普陀。后山上,寺门前的相思树下,竟也有许多慢慢品茶的人,不疾不徐,若清风徐来,全然不像那些印象中仿佛总是在急吼吼赶路的游人。我想,那时那地的茶,许是也濡染了几分禅意吧!

5

       小城人也爱茶,并产有绿茶。不论你到了哪家或大或小的饭店,都有免费的茶水供应,俗称“大把抓”的低档茶叶泡上一壶,一人一杯,酒菜未齐,在腾腾的茶雾里闲话家常,也是惬意。

       我听说,当地的老人每天早起后第一件事便是用烧心壶燎上开水,朝暾初上时,一两壶茶已经下肚。只是不知道氤氲的茶雾里,老人是否会回忆起自己的一生?

简  介

作者简介:清风梅影,本名伏影,生于苏北,居于黄海之湄。伽蓝寺下风舞袂,梅花樽前香满衣。人在红尘,神驰物外,心若琉璃,浅笑嫣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