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成都专栏】湛蓝 | 寻常巷陌成都记忆(4)

 香落尘外 2020-03-14

本文已授权本平台发布

文、版式设计:湛蓝 | 图源:网络

  常巷陌成都记忆 (4)

与同学在优品道广场道别,深冬的夜风裹挟着寒意,我尽力将下巴缩进围巾里,街头橱窗飘来赵雷的歌声:成都,带不走的只有你。

每每听到这首歌,缠绵悱恻之外,怀旧情绪也被牵引出来,总让人感叹时光不再。让我想起木心老先生的诗句: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大概,这触动了那些年慢生活的片段,思绪搭上列车,开往成都……

初来成都的时候,除了公共交通,满大街的自行车阵容跟越南的摩托车党一样壮观,着实让我惊叹了好一阵子。这种阵势在重庆几乎是看不见的,因为地势起伏较大,就算想骑车,上坡的时候恐怕车要骑人。

冬天的清晨,起床洗漱完毕背了书包下楼,在食堂吃过早餐就往阶梯教室走。路上,能见度很低,有雾锁楼台,烟迷津渡之感。常常有叮当叮当的自行车铃声在雾霭中响起,从身边驶过,然后又消失在雾霭中,那声音,在巷子深处,因熟悉而安全。下课回公寓的路上,对面男生公寓的飞哥几乎每天都会骑车从我身边经过,他往往在快要靠近我的时候对着我的背影撂下一句话:打倒陌小染!我听到这声音回头,迎接我双眸的是一张面带微笑的脸。飞哥总是独来独往,形容干净,头发浓密,眉目清秀,穿着讲究,一张白净的国字脸上看得见包在皮肤里的青青胡渣,典型的中国式美男。接着,路上的男生就吹口哨起哄,同行的女声就意味深长地笑。他教过我骑车,在川办的篮球场上,很有耐心,鞋带散了,他蹲下身替我系,我终是辜负了他的美意,直到现在也没学会骑自行车。我手受伤他曾帮我洗过一次衣服,我去拿衣服时他请我喝啤酒,一点点,说是液体面包......“分别总是在九月,回忆是思念的愁”。那些纯粹而简单的日子,纵使不能让一颗心雀跃,记忆却总也不老。

那些年,成都的主要交通工具就是公交车和自行车。马路上交通意外少,但自行车逆行或者亲密接触倒是在所难免。时常能在马路上遇见这样的情形:骑车人之间发生摩擦,无辜的一方不经意一句表达气愤和不满的“瓜娃子”脱口而出,宽容的人听了苦笑一下,没有大碍就各自继续上路。当然,也偶有较真的,因为那句“瓜娃子”大动肝火。肝火熄灭之后,脚踏上自行车踏板,临走还是很不甘心地在风里抛下一句“瓜娃子”。这句话在成都人的口头使用的频率太高,一如满大街的自行车。

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是在美协。薪酬不高,工作清闲。早上十点上班,下午4:30闭馆。中午休息的时候就去展厅,在那里见识了许许多多绘画和摄影作品,在那样的环境中浸润过,生命仍有激越,却更多走向了端宁。那时候住在川大校园内,每天下班从人民西路走五分钟到人民南路一段坐16路公交车到人民南路四段,然后步行一站路到川大。当年,初中的同学尚在川大念书,他没课的下午就会骑车到美术馆一楼的书店,等我下班后,顺道载我回家。单车上的日子,虽然没有怀紧贴背的温暖,风拂过脸庞,发丝飞舞的影像都是慢交通留下的印痕,“在那座阴雨的小城, 我从未忘记你”。

前些年,生活相对散漫。经常和闺蜜静芷约了去春熙路逛,我们买同样款的裙子,她穿中码我穿小码,知道我喜欢蓝色,就把冷色的蓝白让给我,她买暖色的。其实,那时候她顶喜欢淑女屋的衣衫。

早上出去的时候打车,逛累了就找个雅致的甜品店喝咖啡,适度让胃得到填充,也不急于回家。当年,伯妈还在,她会烧了菜等我们回去吃,我蹭了午饭再回家,那是常事。也是蹭饭,吃伯妈烧的泡野山椒猪手,味道好得难以抗拒,为了侍奉自己的胃,学会了野山椒烧猪手的做法。

从甜品店出来,就在春熙路喊一辆人力三轮车,慢悠悠地坐回菊乐路。与现在相较,那时空气里含铅量相对少,干净,人力车环保又比计程车坐着舒服。空气缓缓流动,呼吸里的花草香味,加上心理上的慢,比起汽油味有天上人间的美。一路看慢慢流动的城市街景“深秋嫩绿的垂柳,亲吻着我额头”,一边聊天。夏秋时节,若有大一点的自然风也是求之不得的事,任裙裾在风中翩翩蝶舞;若没有风,三轮车行驶中携带的微风,温柔地抚慰着脸庞和长发,特别在不赶时间的前提下,是一件十分惬意的事。

如今,人力车在城市之舟的行列销声匿迹。随之出现的火山轮、电瓶车,在大街小巷跑得风快,而且神出鬼没。出于安全和卫生考虑,路程近宁愿步行也是不会问津这种交通工具了,最主要的还是再也找不到过去人力车那种悠闲自得的情趣。有时候驾车路上,它们冷不防从路口和桥下直端端地冲出来,不得不急刹车或者旋转方向盘避让,没有事也吓个半死。大家都是为了生计奔忙,不忍心责怪,每每面对这些,便愈加怀念从前。

我们再也回不到旧日那个场景里,那些影像,坚韧地驻扎在我的记忆里,无意铭记,却终身难忘。

近十年,成都的交通工具结构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那数以万计的私家车如雨后春笋,似乎一夜之间把大街小巷挤了个结实。从成都到重庆高铁只需要1.5小时,从东站坐公交车到家,走走停停也需要一个多小时,而且坐得头晕脑胀,这时间价值没法比较。

于此种种,成都人民不得不靠智慧问天要路,从三环到第二绕城高速,从地铁到二环环线高架桥(相当于两个二环路)的建设,再加上五年前开始政策性限号行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交通拥堵的问题。

这几年修地铁和高架桥,近乎把城市翻了个遍,一点点掏空。很多路段围堵,车辆驶过卷起的烟尘和排放的尾气混合,刺鼻又令人发晕,空气质量大不如从前。

最辛苦的几年熬过,当车在二环高架桥没有设置红绿灯的路上行驶,更上层楼的开阔视野和没有障碍的顺畅让人感觉到无尽的淋漓。

当车行驶在平地上,想着地下和头顶还有车辆在行驶,这样层次感的交通规划,竟有种做为成都人的自豪感莫名其妙地涌起。

当地铁一条一条接轨,城市出行越来越便捷的时候,对修路围堵的忍耐终于换来守得云开见月明的喜悦。

为方便市民出行,还开通了区间公交车,刷卡但不计费。

公共交通建设的逐渐完善,市民出行尽量选择公共交通,缓解了交通拥塞也是一种环保措施。私家车用量减少,尾气排放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

我在这座城市生活多年,离开武侯区依然找不着北。那天,旅游大巴从峨眉开回市区,时值下班高峰期。看着前面一条红色的神龙不见首尾,头皮就开始发麻。经同事和师傅指点,在衣冠庙下车搭乘地铁回家,不需要找零买票,机器上点了站点就自动计算出车费,微信扫描支付,出卡,花了四元钱。以往需要近一个小时的车程,在衣冠庙坐地铁去太平园换乘7号线,十多分钟就到家了,那种瞬间穿越时空的感觉让我在凛冽的夜风里兴奋了一阵子。

我的城,尽管有时候也会因为熟悉生出逃离之心,然,带走的只不过是一个行囊。多少次出行后,又归心似箭。“让我掉下眼泪的 不止昨夜的酒/让我依依不舍的 不止你的温柔/雨路还要走多久 你攥着我的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