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河新 | 难忘拾柴岁月

 香落尘外 2020-03-14


难忘拾柴岁月
作者:李河新(月亮之上)              编辑:微凉


仿佛一觉醒来,就在不知不觉中告别了儿时懵懵懂懂的时光。在人生漫长的岁月中,在故乡贫瘠的土地上,睡梦中,我经常站在高高的沙梁上,和儿时的伙伴们一起回望着那段拾柴岁月。
过了炎热的盛夏,就入秋了。捡完了棉花,收获了瓜果,沙漠里一片枯黄。家乡人忙碌一年了,悠闲的日子,打个牌、串个门、喝个闲酒,在燃料困乏的年代,这期间还有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要想方设法多拾柴砍柴,囤积起来为过严寒的冬烧饭、取暖做准备。

吃饭需要烧柴,学校也要让学生上交“冬柴”呢!所以,拾柴砍柴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了大人和孩子们所要经历的一个必修的课程。当微微的秋风送着袭人的凉意,晶莹透亮的露水珠还没有凝结成白刷刷的浓霜时,儿时的伙伴们,乘着秋高气爽,艳阳高照的好日子,把结实的麻绳拴在腰上或搭着脖子上,趁着太阳没出来的时候出发了。踩在盐碱地上,沙沙作响,伙伴们一路上说笑着,打闹着、追逐着,跨过了这道渠,翻过了那道沙梁,密集的胡杨林里,细沙被小风吹得起皱,象湖面的波纹,一环环漫延而去,片片的沙丘上,红柳、沙棘、沙打旺现出原有的本色,傲然、不屈地挺立着。

大片的红柳、胡杨枯枝出现在眼前的时候,就是安营扎寨的地方。我们把绳子、水壶地上一放,就开始拾柴了。专捡那些枯死的红柳、落下的胡杨枝,枯干的沙棘。因为干柴太多,不一会垛起了一堆。把绳子折成平行线,干柴一束束放在上面,捆扎好,就开始玩耍了。



几十米的沙梁,金灿灿的黄沙了无痕迹,我们在宛如海浪的流沙间爬上爬下,踩在这样的沙丘上,像踩在柔软而舒适的地毯上,绵软的肌肤上留下深深浅浅的脚印。不知哪个调皮的伙伴提议比赛爬沙梁,我们光着脚,弓着背,向沙顶上冲去,脚下的沙瀑布般地向下滑去。第一个爬上去的,总是得意地大喊着,聚齐的时候,才想起清晨憋的第一泡尿没撒呢!于是十几个伙伴,一字形排开,掏出“小鸡”看谁尿的最远,沙丘上留下一道道水印和一串串得意的怪笑声。

“快开呀,红柳窝里有只兔子。”大家从四面八方奔跑过来,细看,一只兔子后腿卡在兔夹中,躺在沙土地上奄奄一息。善良的小秋把壶中的水放在兔唇边,可野兔已经断气了。“呱、呱、呱”一群乌鸦从南面胡杨林里惊起,惶惶地张望着。枝杈上一个个鸟巢就特别地醒目,顽皮的伙伴们奔跑着爬上树梢,用手中的小棍把乌鸦窝捅掉,地面上落下一片狼藉的干树枝,害得乌鸦在蓝天下哀鸣着盘旋。可乌鸦也不是好惹的,不一会乌云般的乌鸦呼啸而来,用爪子敲打着我们,往我们头上拉屎拉尿,发泄着不满,伙伴们吓的抱着头四处逃窜。

回家的路上,已是后半晌了,太阳照在戈壁滩上,地气渺渺,一切景象都虚幻抽象起来,除了脚下的大地,遥远的连队显得那么遥远。小伙伴们已经气喘嘘嘘,满脸通红,额头的汗不停地往下淌,用小手一抹,就变成了大花脸。穿过红柳桥,背柴的绳勒进肉里,有点筋疲力尽了。可是,遇到奔跑的黄羊、野兔,还是忍不住放下肩上的干柴,开始追逐,惊跑的动物们在戈壁上留下黄沙荡荡。进了连队,背柴最多总是被大人们赞不绝口,夸奖为“懂事的孩子”。柴放在家门外,肚中早已饥肠辘辘,不过,妈妈早已做好了香喷喷的饭菜来犒劳我们了。

每个周末的下午,伙伴们从四面八方把自己亲手拾到的柴禾交到学校,堆得小山似的,心里觉得特别的自豪。漫长的冬日,教室大火炉里的干柴,呼呼地吐着火苗,一明一灭,像是盛开的花朵,很是漂亮。上午最后一节课的时候,离家远的同学把饭盒放在火炉上,饭菜散发的飘香溢满教室,玻璃上的霜花也流了口水。这些“冬柴”在寒冬腊月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温暖。
记得有一年冬天雪下得很大,班里的同学都跑出去打雪仗了,我因个子小,坐在近靠火炉的第一排,不知怎么睡着了,醒来时,同学们都在帮我灭火呢!书桌上的作业本,书包都烤焦了,老师心疼地抚摸着我的头说:“回头我给你买个新书包。”

童年的砍刀,已经锈迹一片,那结实耐用的麻绳,被岁月的风雨腐蚀的斑驳不堪,都已经珍藏在我的记忆宝库里了。但柴禾总是和光明、温暖等字眼连在一起的,这么多年过去了,我对柴的记忆还这么清晰明朗。在回忆那段拾柴砍柴的岁月时,我会觉得自己是个做错事的孩子,感到内疚,因为那一堆堆燃烧的红柳、胡杨、野麻……都是防风固沙的屏障啊!有了它们,故乡才有这瓜果飘香。值得庆幸的是,如今我的家乡为了保护生态,已经不让人拾柴砍柴了,随着家乡经济迅猛地发展,现在烧水、煮饭、烧菜、取暖已经用上了液化气,柴已慢慢在人们的生活中淡化了。喜爱光照的沙蒿、黄毛柴、柠条、红柳、野麻郁郁葱葱,我的故乡还是当初的模样——沙漠里的绿洲,在甜甜地微笑着呢!





作者简介
李河新,笔名:月亮之上。祖籍河南开封,生于新疆,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河南散文家协会会员、平顶山曲艺家协会副主席。曾做过河南《医药卫生报》记者、平顶山文艺广播电台文艺编辑。现在平顶山市卫生系统工作。滚滚红尘,喧哗而迷乱,唯有读书而静心,工作之余,便写起了诗歌、散文,先后在《读者》、《散文选刊》、《西部文艺》、《南方文学》、《知音》、河南日报、健康报等全国各类杂志、报刊发表诗歌、散文30余万字,文学作品多次获奖,其中诗歌《走进故乡》2012年荣获全国《大江东去杯》一等奖,《子债父尝》荣获中国曲艺二等奖,《幸福在等懂爱的人》荣获2015年全国诗歌大奖赛一等奖,出版散文集《沙漠中的那条河》荣获东坡文学奖。

   我们的团队
    主编:湛蓝
                 副主编:微凉                 
        排版编辑:微凉   绿腰
                      审稿编辑:黄丽苹  慕柒  云颜
终审、校对:烟花
        配乐:罗晚词
    稿费:湛蓝
总策划:深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