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作文5.docx
2020-03-15 | 阅:  转:  |  分享 
  
知行合一,惟“信”不破盛笑凡朱熹在《答曹元可》中这样写:“为学之实,固在践履。苟徒知而不行,诚与不学无异。然欲行而未明于理,则所践履者,又未
知其果何事也。”这是朱子教导我们在学习上要知行合一,而王阳明最初的“知行合一”则更多是一种道德劝勉。其实,无论做什么事,都只有先明
白道理,再忠实地去履行,才有可能成功。正所谓“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可是如今我们却往往成了“精神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网易
云热评中的那句“我懂得那么多道理,却依旧过不好这一生”一度被网友疯狂转载,它直击当代人的内心,原来我们都如中岛敦《山月记》中描写的
患有“纠结虚无症”的青年般,明知美玉须精雕细琢,却依旧无所作为,把自己蹉跎成了曾经最不愿成为的碌碌瓦砾。甚至连《贞观政要》也说:“
非知之难,行之惟难;非行之难,终之斯难。”那么到底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道理我都懂,就是做不到”的现象?因为我们还缺少了信仰。“我写的
不是一部文学作品,而是一部信念之作。”罗曼·罗兰为点燃法国人民的民族信仰,创造了约翰.克里斯朵夫,一个追求自由却不得不被现实打磨的
典型象征。“真正的光明绝不是没有黑暗的时刻,而是永不被黑暗的阴霾所掩蔽,真正的英雄绝不是没有卑下的情操,而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
。”其实我们都像克里斯朵夫,年轻时满腔热血,横冲直撞,想要揭露高高在上者的虚伪,为受欺侮的人们打抱不平,但社会的不公、人情的脆弱往
往让我们热忱冷却,从漠不关心开始,最后变成从前我们所反抗的说一套做一套的虚伪分子。而克里斯朵夫的不同就在于,他始终坚信“自己就是上
帝”,坚持着对“自由生命”的追求,一次次挣扎后依旧选择了光明。这是克里斯多夫的信仰,更是罗曼罗兰本人的信仰,这种信仰为那些徘徊在社
会圈边界的独行者带来一颗星火,促使他们冲破腐朽,遵循内心。我大中华又何曾缺乏信仰之士呢?曾国藩到晚年还写下“禽里还人,静由敬出;死
中求活,淡极乐生”来警醒自己不忘读书;张伯苓在“保姆式”管理之风盛行下依旧奉行“自我教育”之理念,发明“立志改过签”;90后姑娘陈
炼抛却时代浮躁之气立志成为“红军守墓人”,只为保留那一段充满苦痛和荣光的历史……他们,都是以信仰为剑,破开陈俗与偏见,终于抵达了最
初企盼的彼岸。知行合一,惟“信”不破。我想,我知道该怎么做了,我要一直这么做下去。
献花(0)
+1
(本文系CasiReal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