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第二初级中学八年级生物复习提纲和过关练习题(北师大版).doc
2020-03-15 | 阅:  转:  |  分享 
  








第二初级中学





复习提纲和

过关练习题



(八年级生物)



生物复习提纲

第15章

§1.动物运动的方式:水中:游泳;陆地:爬行、行走、奔跑、跳跃;空中:飞行(注意复习运动跟相应的运动器官有关,体现运动方式与生活环境相适应)

§2.(1)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骨骼肌组成(在这里要想到骨和骨骼的关系),在神经系统的调节和其他系统的配合下,运动系统起支持、保护和运动的作用

(2)两个图















图1:长骨的结构图2:关节的结构



骨膜:血管和神经(成骨细胞不断产生新的骨组织)

骨的结构骨质骨松质:呈蜂窝状,内有骨髓

骨密质

骨髓红骨髓:有造血功能(婴幼儿时期)

黄骨髓:(失血过多,黄骨髓可转化为红骨髓实施造血功能)

长骨的骨髓腔成管状,适宜人体运动功能

骨的成分:有机物(可燃烧,具有柔韧的特性)

无机物(不能燃烧,具有脆硬的特性)

关节面:关节头和关节窝(表面光滑)

关节的结构关节囊(有韧带,起加固作用)

关节腔(有少量滑液)

关节有灵活性和牢固性

(3)人体有206块骨,人体骨骼分为中轴骨和附肢骨;骨骼肌有600多块,包括肌腱(由结缔组织构成)和肌腹(由肌细胞构成)

(4)躯体运动的形成:运动以骨骼为杠杆、关节为支点、骨骼肌收缩为动力形成的。骨骼肌的收缩要受神经系统的协调和控制,运动消耗的能量来自肌细胞内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第16章

§1.(1)动物体在内外刺激下所产生的活动表现叫做动物的行为;动物的行为受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主要受神经系统调节,受遗传物质的控制。

(2)根据行为的发生分:A、先天行为:也称本能行为,通过遗传、自然选择进化而来,如:蜘蛛织网、蜜蜂筑巢、公鸡打鸣;B、后天行为:动物对环境的改变作出的有利于生存的反应,学习行为是后天的。

§2.根据行为的功能分:取食行为、领域行为、攻击行为(同种之间)、防御行为(不同种之间)、繁殖行为、节律行为(日、月、年)、社群行为

§3.(1)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观察法、实验法

(2)研究动物行为案例:法布尔对昆虫的研究(观察法)、弗里施对蜜蜂色觉的研究(实验法)、廷伯根对银鸥幼雏求食行为的研究(实验法)、劳伦斯对小野雁学习行为的研究(实验法)

第17章

§1.(1)动物是生物圈中的消费者(直接或间接以绿色植物为食)

(2)动物是食物链的结构成分;动物对环境的影响:动物适应环境,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而且影响和改变环境。(3)食物链的写法:

§2.大熊猫(四川卧龙)、白鳍豚(长江特有)

§3.(1)动物的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2)保护动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就地保护,就地保护的主要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以及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第18章(与第25章结合)

§1.腐生性微生物—分解者:枯草杆菌、乳酸菌、蘑菇等

(1)微生物的种类及例子寄生性微生物—消费者:所有病毒、头癣、炭疽杆菌、肺炎双球菌等

自养微生物—生产者:蓝藻、硝化细菌、硫细菌、根瘤菌(固氮)等

(2)腐生性微生物:将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将无机物归还到非生物环境,供绿色植物在利用,对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19章

§1.(1)生长:生物体的体积增大、体重增加的变化;发育:生物体的结构由简单到复杂,功能活动由不完善到完善的变化

(2)男性生殖系统组成(图),主要性器官(睾丸:能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

(3)女性生殖系统组成(图),主要性器官(卵巢: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输卵管(输送卵细胞、受精作用的场所);子宫(胚胎发育的场所)















女性生殖系统男性生殖系统

(4)胚胎发育初期由卵黄提供营养,后期通过胎盘由母体供给营养。

(5)人生殖的一般过程:

(6)青春期发育的特点:性发育和性成熟,男女差异:第二性征(男长胡须、喉结突出、声音洪亮而低沉;女:骨盆宽大、乳腺发达、声调较高)

(7)月经:女孩进入青春期后,每月一次的子宫出血现象叫月经;男孩进入青春期,有时睡梦中会出现精液排出的现象叫遗精。

§2.(1)动物从幼虫到成虫的发育过程中,幼虫的形态、生理、习性等发生一系列显著变化叫变态;变态发育的过程经历了受精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叫做不完全变态,例如:蟋蟀、蝗虫、蜻蜓等;发育过程经历卵、幼虫、蛹和成虫的发育时期,叫做完全变态,如:蜜蜂、家蚕、蚂蚁、蝴蝶、蚊、蝇等。

(2)两栖动物:体外受精、变态发育(幼体在水中)鸟类:体内受精、卵生。(复习鸟卵的结构)

§3.(1)有性生殖:由亲体产生的两性生殖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2)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叫无性生殖,无性生殖产生的子代个体数量多,繁殖速度快,且能稳定地保持母体的遗传性状,但生活力有下降的趋势。

(3)绿色开花植物利用营养器官(根、茎、叶)繁殖新个体的无性生殖方式叫做营养生殖;有利于保持母本的优良性状,加快繁殖速度;常用方法:扦插(葡萄)、嫁接(桃、梨)、压条(桂花、夹竹桃)。

(4)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植物体的每一个活细胞(花药、子房、叶片、茎或根的一部分),在适当的离体条件下,都具有重新形成一个完整植株的潜在能力。

第20章

§1.(1)性状是指生物体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相对性状是指同一种生物体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例如:人的毛发有直发和卷发,眼色有蓝色、茶色和黑色。

(2)子女和父母之间的性状存在相似性,表明性状可以从亲代传递给子代,称为遗传;子女和父母之间以及子女之间的性状表现存在差异的现象称为变异。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是遗传现象;“一树结果,酸甜各异”“一猪生九子,一窝十个相是变异现象。父母的性状是通过生殖细胞(配子)传给后代的

§2.(1)基因是控制性状的基本遗传单位,是DNA分子上具有遗传效应的片段,位于染色体上。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两种重要的有机物:DNA和蛋白质。每一种动植物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特定的,成对的,人的体细胞中有46条(23对),每一对中其中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生殖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减半,且成单出现,如:精子中染色体为23条,卵细胞23条,受精卵染色体数目为23对。



(2)基因是通过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来表达自己所携带的遗传信息,从而控制生物个体的性状表现。很多性状表现是由遗传物质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3)基因组:一种生物的全部不同基因组成的一套基因,就是这种生物的基因组。

§3.以教材练习为主。等位基因:染色体上成对的基因中,两个不同的基因称为等位基因;

显性基因→用大写字母表示→决定显性性状基因型:生物个体的基因组成(用字母表示)

隐性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决定隐性性状表现型:生物个体的某一具体性状表现(用文字描述)

以大写字母,如A表示有耳垂,以小写字母,如a表示无耳垂,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是成对出现的,有AA、Aa、aa三种表现形式,其中Aa是一对等位基因,A为显性基因,a为隐性基因;Aa中有一个基因为A为主导地位,表现为显性,AA、Aa、aa为基因型,有耳垂、有耳垂、无耳垂为表现型。

会分析,画遗传图解:

§4.(1)性染色体与常染色体:在人体的23对染色体中,有22对染色体在男女两性中是一样的,与性别决定无关的染色体叫常染色体,只有一对染色体在两性中不同,是决定性别的染色体叫性染色体。

(2)男性体细胞中有一对异型的性染色体(XY),女性体细胞中有一对同型的性染色体(XX)。在生殖过程中,女性产生一种卵细胞(22条常染色体和1条X染色体),男性产生两种精子(22条常染色体和一条X染色体或22条常染色体和一条Y染色体)。性别决定于卵细胞与哪种类型的精子结合,比例为1:1



§5.(1)生物的变异分两种:遗传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不遗传的变异是由于环境条件直接作用于新陈代谢过程的结果;遗传的变异是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引起的。

(2)环境既可以直接影响性状,也可以通过诱发遗传物质的改变来影响性状。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

§6.(1)疾病可分为遗传病和非遗传病。遗传病是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疾病,致病基因可通过配子在家族中传递,因而在患者家系中表现出一定的发病比例。

(2)近亲结婚是指三代之内有共同的祖先的男女婚配。血亲近的夫妇从共同祖先那里获得相同致病基因的可能性大,其中某些遗传病是隐性基因。近亲结婚时,夫妇双方携带的隐性致病基因可能同时传递给子女,提高了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

第21章

§1.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起源于原始海洋。巴斯德鹅颈瓶实验结论:生物只能来源于生物,非生命物质绝对不可能随时自发地产生新生命。米勒实验证明:在类似于原始地球条件下,无机小分子可以生成有机小分子。

§2.(1)生物进化的趋势: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

(2)化石:a.概念: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和遗迹

b.鸟类是由古代的爬行动物进化而来的。始祖鸟是爬行动物向鸟类进化的中间过度类型。

(3)地质年代:a.地球历史(46亿年)b.生物类型:中生代:裸子植物、爬行动物;新生代:被子植物、哺乳动物

(4)达尔文的自然选择:自然选择学说是由英国伟大的生物学家达尔文提出,自然界中的生物在剧烈的生存竞争中,适者生存下来,不适者被淘汰,这叫“自然选择”。自然选择通过生存竞争实现,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环境的定向选择作用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

§3.(1)现代类人猿包括:长臂猿、猩猩、大猩猩、黑猩猩

(2)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两足直立行走是人类祖先与猿分界的重要标志;(3)四个人种:蒙古利亚人、高加索人、尼格罗人和澳大利亚人

(3))进化论的建立者达尔文提出: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

人类的进化过程:

原因:森林大量消失,树栖生活为主的森林古猿为了适应环境下地生活,逐渐能直立行走、制造

并使用工具、最后进化成人类。

一部分生活在草地进化

地球环境发生变化现代人类

森林古猿

(如造山运动和气候剧变)一部分生活在森林进化

现代类人猿

人类祖先与猿分界的重要标志――两足直立行走

人与类人猿本质区别:人能劳动、能在劳动中制造和使用工具;人有语言,有思维。



第22章

§1.(1)生物分类:以生物性状差异的程度和亲缘关系的远近为依据;分类等级:界、门、纲、目、科、属、种,种是分类基本单位;特点:生物的分类等级越大,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多,生物之间的共同特征越少,亲缘关系越远;反之,生物的分类等级越小,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少,生物之间的共同特征越多,亲缘关系越近;同种生物的亲缘关系最密切。。

(2)以犬为例:动物界-脊索动物门-哺乳纲-食肉目-犬科-犬属-犬

§2.四个类群及代表植物:

藻类植物:绿藻、褐藻、紫菜、海带;

苔藓植物(先锋植物):葫芦藓、小墙藓、地钱;孢子植物

1.植物的类群蕨类植物:贯众、卷柏、肾蕨、满江红;

种子植物:(1)裸子植物:银杉、水杉、油松、银杏、苏铁等;

(2)被子植物:常见的粮食作物及大多数花卉



2.种子植物是植物界最高等的类群,两个基本特征:A、体内有维管组织(韧皮部和木质部);B、能产生种子,并用种子繁殖。主要区别:裸子植物种子裸露;无果皮包被;被子植物种子外层有果皮包被。

§3.动物的主要类群(150多万种):

无脊椎动物原生动物(最古老、最原始、结构最简单的动物,整个身体由一个细胞构成)

节肢动物(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类群;主要是昆虫,是唯一能飞的节肢动物)

脊椎动物:动物界中结构最复杂、进化地位最高的一大类群,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鸡、鸭、鹅)、哺乳类(最大类群,如:牛、猪、羊马狗、大熊猫、蝙蝠)







§4.(1)微生物:细菌、真菌、病毒个体体积微小、结构简单的低等生物,称为微生物。

(2)细菌是具有细胞结构的单细胞生物,身体微小;有球形、杆形、螺旋形;细胞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构成,无成形的细胞核。分裂方式繁殖;大多寄生或腐生

(3)真菌有真正的细胞核,寄生或腐生,孢子繁殖。举例:蘑菇、银耳、木耳、虫草

(4)病毒是超显微结构的非细胞生物,两部分结构:蛋白质外壳和包含遗传物质的内核;依据宿主不同,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



第23章

§1.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自然区域内,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的环境共同构成生态系统。生物圈是地球最大的生态系统,包括所有生活在地球上的生物和生活的环境。

植物——生产者

生物因素动物——消费者

生态系统细菌、真菌——分解者

非生物因素——阳光、空气、水、土壤等

§2.(1)食物链与食物网的概念:略。食物链和食物网反映了生物之间因食物关系而形成的复杂关系,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基础。生态系统中的有机物和能量通过食物链在生物间进行运输和传递。

(2)太阳能是所有生物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是沿着食物链依次流动的;一个环节只能把所获能量的约10%~20%传递给下一环节,即能量在沿着食物链各个环节的传递过程中逐级递减。愈向食物链的后端,生物数量愈少,储存的能量愈少。

(3)组成生物体的物质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往返循环就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

§3.(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经过长期的发展过程,逐步形成了生物与非生物物质、能量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相对稳定平衡的状态,就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有两类:自然因素、人为因素

第25章

§1.(1)生物技术是人们利用微生物、动植物体对物质原料进行加工,以提供产品来为社会服务的技术。

(2)乳酸菌可以制酸奶、泡菜;酒药中含有曲霉、毛霉、酵母菌(发酵过程中,曲霉和毛霉把淀粉转化为葡萄糖,在没氧的条件下,酵母菌经过代谢把葡萄糖转化为酒精)

(3)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利用微生物将有机物制成沼气的过程叫沼气发酵,利用厌氧微生物(产甲烷细菌)的作用。

生物复习基础题(八年级上册)

第十五章

一、选择题:

1.鱼向前游泳,主要依靠身体的()

A.胸鳍和腹鳍B.尾部和躯干部C.尾鳍D.所有鳍

2.儿童少年造血机能比成年人强的原因是

A、脾中有大量的造血组织B、骨松质中有大量的红骨髓

C、钙对人体的作用都是重要的人体中最大的钙库是A.小肠B骨C皮肤D.肌肉三.识图题

1.右图是一个长骨的结构,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下列番号的结构名称:

abc

de

(2)对骨的生长和再生起主要作用的是图中的,

因为它含有_____细胞。

(3)颜色和功能都会随着生理过程不同而发生改变的是

图中的,幼年时期是___色,主要是____

成年后是___色,主要是_____。

(4)与一般人相比,运动员的长骨中编号___所示的

骨质要厚一些。

2.右图是关节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关节能灵活运动是因为[]_____内有少量

滑液和[]_____表面光滑,从而减少骨与骨之

间的摩擦。

(2)关节能牢固是因为[]_____把相邻两骨联

系起来,其里面和外面还有很多_____起加固作用。

四.实验题

完成“鉴定骨的成分”实验报告,并回答问题:

实验材料 鱼肋骨 鱼肋骨 实验处理 浸入15%稀盐酸 煅烧 观察结果 (1) 冒烟变黑,燃烧,仅剩下灰白物,敲打易碎 实验涉及的原理 (2) (3) 实验结论 骨中含有柔韧的有机物 (4) (5)骨中不同成分含量和骨的特征随人的年龄增大而变化,老年人易骨折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



第十六章

一.选择题:

1.不属于动物行为的一项是()

A.鸟儿鸣叫B.鲸“喷”水

C.狼捕食,鹿奔跑D.避役经常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体色

2.属于后天学习行为的是()

A.红雀喂金鱼B.野鸭的迁徙C.鹦鹉学舌D.蜘蛛织网

3.属于先天行为的是()

A.大山雀偷饮牛奶B.蚯蚓走迷宫C.猕猴做花样表演D.母鸡哺育小鸡

4.在紧急情况下,蜥蜴的尾巴能自动段落,段落部分还能做屈曲运动,蜥蜴的这种行为是动物的()

A.攻击行为B.繁殖行为C.社会行为D.防御行为

5.不属于防御行为的是()

A.野兔发现天空中的鹰正在盘旋时,飞快跑回洞穴B.长颈鹿踢狮子的头

C.一群蚂蚁将一条毛虫的尸体拖进蚁穴D.枯叶碟像一片枯叶

6.不能起到同种个体之间交流信息作用的动物行为是()

A.乌贼受到威胁时释放墨汁B.鸟类的各种鸣叫声

C.蜂王释放的特殊分泌物D.蜜蜂的舞蹈作用

7.属于攻击行为的是()

A.两只雄海豹为争夺一只雌海豹而争斗B.一条蛇追击一只青蛙

C.一只鹰捕食一只飞行的小鸟D.螃蟹举起螯反击天敌的进攻

8.蝶类白天活动,蛾类夜间活动的行为属于()

A.昼夜节律B.潮汐节律C.季节节律D.没有节律

9.攻击行为和防御行为的本质区别是()

A.行为过程是否激烈B.行为结果有无伤亡C.行为双方是否同种D.行为双方是否主动

10.下列有关动物行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B.后天性行为是动物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C.动物的行为都是从亲代继承获得的D.动物的本能是先天性行为

11.蚂蜂遭受到袭击时,蜂群共同向侵犯者发起攻击,从个体和群体的角度来看,其行为属于

A.攻击行为和社群行为B.防御行为和社群行为C.取食行为和社群行为D.学习行为

12.动物行为的产生是复杂的生理过程,主要起调控作用的是()

A.激素B.神经系统C.运动器官D.感觉器官

13.下列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中,属于实验法的()

A.用摄影机拍摄猎豹的动物,研究猎豹追击猎物的方法

B.用望远镜观察大猩猩的活动

C.大熊猫繁殖基地用闭路电视研究大熊猫的生产过程

D.用声波干扰水中活动的海豚,观察到海豚对声波反应敏

二.填空题

1.动物的先天性行为是指_____就有的,是由身体内部的_____所控制的行为。

2.小明傍晚带小狗出去散步,小狗沿途撒尿,这属于行为,途中遇到另一只小狗,两只狗相对吼叫,这属于行为。

3.螳螂是昼伏夜出的昆虫,科学家把螳螂放在实验室里,

人为的把实验室的白天和黑夜加以颠倒,大约经过一周后,螳螂就在人造的“黑夜”时间里出来活动,尽管这时实际上是白天。请分析说明:

⑴螳螂昼伏夜出,说明它具有行为,从行为的发生看这是螳螂的行为。

⑵本实验说明,螳螂的这种行为受环境因素中因素的影响。

⑶根据螳螂的习性,你认为放毒或捕杀螳螂的最佳时间是。

4.在动物行为的研究中,法布尔对昆虫的研究采用的是_____法,劳伦斯对小野雁学习行为的研究是_____法。



第十七章

一.选择题

1.动物与其生存环境的关系是()

A.动物受环境的限制,环境不受动物的影响B.动物与环境相互影响

C.动物决定环境的改变方式D.环境对动物的生存总是有利的

2.下列哪项不是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意义()

A.是对自然进行保护的唯一有效途径B.保护珍贵的动植物资源

C.保护代表不同地带的生态系统D.有利于研究珍贵动植物的生物学特性

3.下列属于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的关系的是()

A.青蛙捕食蝗虫B.兔子啃吃松蘑C.山羊吃树叶D.人类吃黑木耳

4.动物多样性实质上是指()

A.基因的多样性B.染色体的多样性C.细胞的多样性D.环境的多样性

5.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是()

A.相互依赖.相互制约B.各自独立.互不干涉

C.相互促进.共同发展D.你死我活.势不两立

6.生活在长江中下游水域中的我国珍稀哺乳动物是()

A.扬子鳄B.白鳍豚C.蝾螈D.大鲵

7.当你遇到受伤无法飞行的鸟时,你认为最好应当()

A.立即把它放回大自然B.把它带回家中养着观赏

C.把它抓住去卖钱D.给它治疗.饲养,待伤好后放归大自然

8.我国的卧龙.王朗和九寨沟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保护生物多样性中的()

①生物种类的多样性②基因的多样性③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

9.动物对于一个生态系统来说是很重要的,这是因为()

A.动物是人类食物的唯一来源B.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C.动物能固定二氧化碳D.动物能释放氧气

10.保护动物的措施不包括()

A.易地保护B.就地保护C.加强法制教育和管理D.严禁开发和利用

二.填空题

1.动物体不断地从周围摄取食物,同时又将其食物残渣和代谢废物排到中去,因此,动物的生命活动过程也相应地改变它们周围的。

2.保护动物的多样性要在物质、和环境三个层次上制定保护战略和采取保护措施。



第十八章

一.选择题

1.下列微生物属于单细胞生物的是()

A.霉菌B.细菌C.病毒D.蘑菇

2.微生物的主要活动场所是()

A.荒漠B.动植物的体表和体内C.空气中D.土壤

3.下列微生物均属于寄生性细菌的是()

A.头癣致病菌、脚癣致病菌B.枯草杆菌、乳酸菌

C.炭疽杆菌、肺炎双球菌D.硫细菌、硝化细菌

4.下列生物中,不具有细胞结构的是()

A.乳酸菌B.霉菌C.根瘤菌D.SARS病毒

5.下列生物中,全部营寄生生活的是()

A.病毒B.细菌C.真菌D.植物

6.食品放在冰箱中能保存一定的时间不腐败,主要是因为在冰箱的环境中

A.没有细菌B、细菌被冻死了

C.细菌繁殖的速度很慢D.细菌很少

7.蘑菇和细菌的生殖方式分别是()

A.孢子生殖.出芽生殖B.营养生殖.分裂生殖

C.孢子生殖.分裂生殖D.出芽生殖.分裂生殖

8.在下列细菌中,对人体有害的是()

A.根瘤菌B.肺炎双球菌C.乳酸细菌D.醋酸杆菌

9.下列生物体中,能产生抗生素和维生素的是()

A.青霉和酵母菌B.酵母菌和青霉C.曲霉和乳酸菌D.乳酸菌和曲霉

10.下列微生物中可产生致癌物质的是()

A.爱滋病毒B.痢疾杆菌C.毒红菇D.黄曲霉

二.填空题

家庭制作甜酒时,常需往煮好的糯米中加入酒曲(内含大量的酵母菌),并且需将酿酒的器皿密封,若遇天气寒冷,器皿还需要采取保温措施,据此作答:(1)加入酒曲的目的是利用酵母菌分解。(2)密封器皿是使器皿中缺,在此条件下,的产生量将大大增加。(3)保温的目的是使酵母菌速度加快。(4)酿好的甜酒表面有一层泡沫,这是什么气体产生的?(5)若不将器皿密封,暴露在空气中,酒味便淡薄些,其原因是



第十九章

一.选择题

1.睾丸和卵巢分别是男女最主要的生殖器官,是因为()

A.他们能产生生殖细胞B.它们能产生生殖细胞和分泌性激素

C.它们能分泌性激素D.它们能分别分泌雄性激素和雌性激素

2.胚胎发育初期所需的营养物质来自()

A.母体B.子宫C.胎盘D.卵黄

3.下列属于营养繁殖方式的是()

A.播撒玉米种子种地B.野生水果落地后萌发出幼苗

C.用土豆芽发育成新植株D.埋下.能促使人体()

A.促性腺激素B.生长激素C.胰岛素D.性激素

.下列关于月经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月经是指每月一次的子宫出血现象B.月经是由疾病引起的不正常的生理现象

C.月经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D.月经的形成与卵巢和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有关

.下列现象中()

A.男性喉结突出,声音变粗B.男性胡须、腋毛等的生长

C.女性乳房增大,声音较高D.女性卵巢发育迅速,重量增加

.下列有关青春期的叙述错误的是()A.青春期是人体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B.青春期身体生长快代谢旺盛

CD.进入青春期,脑细胞、神经元数目大量增加

.自然状态下,输卵管堵塞,该女性则不能怀孕,原因是()A.不能产生卵细胞B.精子与卵细胞不能结合成受精卵

.不能产生雌性激素D.受精卵无法着床.下列动物中精子与卵细胞在水中受精的是()A.蝗虫B.蚕C.鸡D.青蛙

.昆虫的完全变态发育过程是指()A.卵蛹茧B.幼虫成虫C.卵幼虫蛹成虫D.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青蛙的发育与昆虫的发育都经历了变态发育B.青蛙的变态发育经历了蝌蚪时期

C.蝌蚪用鳃呼吸,用尾游泳D.青蛙用鳃呼吸,用四肢游泳12.蚕茧代表家蚕的()

A.卵期B.幼虫期C.蛹期D.成虫期

13.下列能够正确表示蛙的发育过程的是()

A.卵细胞→幼蛙→蝌蚪→成蛙B.受精卵→幼蛙→蝌蚪→成蛙

C.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D.卵细胞→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

14.植物组织培养成功的理论基础是()

A.植物细胞的多能性B.生殖细胞的全能性

C.植物细胞的全能性D.植物细胞的分裂

.无性生殖的主要特点是()A.简单B.繁殖速度快、子体与母体基本没有差异

C.子代能产生更大的变化D.对进化有利

.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根本区别是()A.有性生殖能产生有性生殖细胞

B.进行无性生殖的生物不能产生有性生殖细胞

.有性生殖产生生殖细胞,两性生殖细胞结合

D.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只是生殖形式上的不同,没有根本区别17.切取一段葡萄的枝条,插入湿润的泥土中,不法叫()A.扦插B.压条C.嫁接D.组织培养

.植物园引进了一种稀有花卉,技术人员想在短时问内将其大量繁殖,比较理想的方法是()

A.种子繁殖B.组织培养C.扦插D.压条.将冬枣树的枝嫁接到普通枣树的枝干上,将来这个枝条上结的果是()A.普通枣B.冬枣C.黑枣D.一半冬枣,一半普通枣生殖是指

2.大多数单细胞进行生殖。水螅,酵母菌环境适宜可进行生殖。青霉,曲霉等进行生殖。鸟卵的结构受精发生在鸟类的胚胎在(体外/体内)发育。.某些昆虫在幼虫期对农作物危害极大,利用昆虫的蜕皮激素可以对其进行有效的防治。其道理是图为女性生殖系统组成模式图,试填写有关内容。.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的器官是[]。.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即受精)的场所在[]。

.胚胎发育的所在器官是[]。 甲:黄毛×黄毛 全部是黄毛 乙:黄毛×黑毛 既有黄毛,又有黑毛 丙:黑毛×黑毛 全部是黑毛 丁:黑毛×黑毛 既有黄毛,又有黑毛 A.黄毛、甲组B.黄毛、乙组

C.黑毛、丙组D.黑毛、丁组

15.小明是个男孩,他的母亲又怀孕了,

那么她这次生个女孩的几率是()

A.100%B.75%

C.50%D.25%

16.下列是等位基因的是()

A.FfB.AAC.aaD.bb

17.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遗传单位是()

A.蛋白质B.DNAC.染色体D.基因

18.一种生物的全部不同基因所组成的一套基因,就是这种生物的()

A.基因组B.基因型C.等位基因D.表现型

19.决定双眼皮的基因为显性(A),决定单眼皮的基因为隐性(a)。某人是双眼皮,基因型为Aa,那么,他的父母的基因型不可能是()

A.Aa和AaB.AA和aaC.AA和AaD.AA和AA

20.一对双眼皮夫妇,基因型为Aa,则他们所生子女的基因型可能是()(07年会考)

A.AA、Aa或aaB.AA或AaC.AA或aaD.Aa或aa

21.人受精卵中成对的基因()(07年会考)

A.必全为隐性B.必全为显性

C.必为一显性一隐性D.必一个来自父亲一个来自母亲

22.近亲结婚是指三代之内有共同祖先的男女婚配,近亲结婚的最大危害是()(07年会考)

A.大大提高了子女患隐性遗传病的概率B.大大提高了子女患急性传染病的概率

C.大大提高了子女患白痴的概率D.大大降低了子女对疾病的免疫能力

二.填空题:

1.生物的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如:亚洲人的黄皮肤、黑眼睛,每个人的声音、血型),这些特征在遗传学上叫做____________。同一种生物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如:头发有的是卷发,有的是直发,眼睛有蓝色、黑色、绿色),总称为生物的_______________。

2.生物的______________传给后代的现象,叫做遗传。(例如:牛生牛,就是________,)父母的性状是通过他们的______________遗传给子女的。

3.生物的______________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之间在性状上____________,叫做变异。

4.细胞核内存在着一些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叫做____________。

5.染色体在体细胞中通常是____________存在的,在生殖细胞中____________存在。成对的染色体一条来自________一条来自_________。因此,后代具有____________的遗传物质。

6.遗传物质中控制生物性状的小单位,叫做____________,是具有_______效应的DNA片段。一种生物的全部不同基因组成的一套基因就是这种生物的___________。

7.基因在体细胞中也是____________存在的,成对的基因分别位于成对的两条____________上,成对的基因有显性和____________之分。

8.基因通过指导____________的合成来表达自己所携带的遗传信息,从而控制生物个体的____________表现。性状是指生物的形态特征和______________。

9.在遗传学上,生物个体的基因组成叫做个体的____________。(如:Aa、AA)。生物个体的某一具体的性状表现叫做_________。表现型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

10.在生物的传种接代过程中,____________是联系上下代的桥梁。是传递____________的唯一媒介。

11.遗传病是______________改变而引起的疾病。禁止近亲结婚,原因是血缘关系亲近的夫妇,从共同祖先获得的相同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可能性大。

12.我们把决定性别的染色体叫做_____________。与性别无关的染色体是_________。

13.生男生女决定于______________同哪种______________结合。

14.生物的变异可分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遗传的变异是由于_______的改变引起的。仅仅由环境条件引起的变异叫做______________。

15.人的性别是由染色体决定的。在人体细胞的23对染色体中,与性别无关的22对染色体叫做_______________,与性别决定有关的一对染色体叫做_______________。

16.将下列名称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染色体人体细胞DNA细胞核基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分析探究:

1.在丹麦曾经对许多家庭作过眼睛颜色的遗传调查,下表是原始资料,请回答:

婚配 调查家庭数目 子女眼的颜色 甲:蓝眼×蓝眼 150 蓝眼 乙:蓝眼×褐眼 158 既有蓝眼又有褐眼 丙:褐眼×褐眼 29 既有蓝眼又有褐眼 分析结果:眼色这一相对性状是显形,根据组判断。

2.识图题:某同学的父母都是双眼皮,而他本人却是单眼皮,这是怎么回事?请画出基因的遗传图解来解释:(用Bb表示等位基因)

父亲(双眼皮)母亲(双眼皮)

父母的基因



生殖细胞的基因







受精卵可能具有的基因



子女的基因





子女的性状双眼皮(75%)单眼皮(25%)

3.若人有耳垂用大写字母D表示,无耳垂用小写字母d表示,请问:

(1)在有耳垂和无耳垂这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是,而无耳垂的人的基因组成是。

(2)若这对夫妇都有耳垂,生了一个无耳垂的孩子,请用基因的传递图解来表示这个过程:

精子

父方()-→()受精卵-→子女

卵细胞()()

母方()-→()

(3)这对夫妇能生出一个有耳垂的孩子吗?;

(4)这对夫妇生一个有耳垂的女孩的几率是。

4.一对有耳垂的夫妇,为什么会生下一个无耳垂的子女呢?下面的图解可以说明其中的道理:

(1)右图说明,人类决定性状的基因是显性基因,决定性状的基因为隐性基因。

(2)在进行生殖时,该子女的父母分别产生种类型的精子和卵细胞。当含有基因和基因的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时,所生子女的性状就表现为无耳垂。

(3)在生物的传种接代中,是联系上下代的桥梁,是传递遗传物质的唯一媒介。

5.小明同学有酒窝,母亲也有酒窝,但父亲没有酒窝,仅此,是否能推论控制有酒窝的基因是显性基因,为什么?

用假设法做这道题:

(1)假设1:假设没有酒窝为显性基因A控制,那么有酒窝为隐性基因a控制,则小明的基因型为,母亲的基因型为,父亲的基因型为。

(2)假设2:假设有酒窝为显性基因B控制,那么没有酒窝为隐性基因b控制,则父亲的基因型为,母亲的基因型为,小明的基因型为。

由以上假设可知,本题告诉的条件(填“能”或“不能”)推论有酒窝基因是显性基因。

6.下图是人类的性别决定图解。据图回答以下问题。(07年会考)

(1)人类的性别是由染色体决定的。在人体细胞的23对染

色体中,22对与性别决定无关,叫做_______染色体,1对与

性别决定有关,叫做_______染色体。

(2)上图说明,当含__________染色体的精子与含________

染色体的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时,受精卵将发育成男婴。由此可见,生男生女决定与,生殖过程中_________细胞与哪种类型的________相结合。

(3)小明是个男孩,如果他的父母再生第2个孩子,一定是个妹妹吗?为什么?



7.在人类中,惯用左手与惯用右手是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R与r控制。一对惯用右手的夫妇,生了一个惯用左手的子女。试分析与探究:

(1)左撇基因和右撇基因哪个是显性基因?为什么?





(2)该家庭中,子女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父母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该夫妇再生一个子女,请预测未来子女的基因型和表现型。

基因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现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物复习资料(八年级下册)

第二十一章

一.选择题

1.根据目前的有关资料分析,地球上最初生命起源的基本条件是()

A.原始大气B.紫外线、雷电等

C.原始的海洋D.以上各项

2.地球上原始大气的成分与现在大气成分的明显区别是()

A.现在大气中有氮气B.现在大气中有水蒸汽

C.现在大气中有氧气D.所有的气体成分都不一样

3.关于生命的起源,下列叙述中()项不正确

A.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B.生命起源于原始的陆地

C.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是水蒸气、氨气、沼气等

D.现代地球上不可能再形成原始生命

4.在美国学者米勒探索生命起源的实验装置中,泵入的混合气体中绝不能含有()

A.甲烷B.氧气C.氨D.氢气

5.关于生物进化趋势的下列表述中,不合理的是()

A.由单细胞→多细胞B.由体型小的动物→体型大动物

C.结构由简单→复杂D.低等生物→高等生物

6.中生代陆地上繁盛的动、植物分别是()

A.两栖类、蕨类B.爬行类、裸子植物

C.哺乳类、被子植物D.鱼类、藻类

7.自然界的生物与环境的适应是经过长期的()

A.遗传的结果B.变异的结果

C.人工选择的结果D.自然选择的结果

8.在下列动物中,不属于类人猿的是()

A.黑猩猩B.大猩猩C.长臂猴D.长臂猿

9.我国北京周口店发现的“北京猿人”和“山顶洞人”分别属于()

A.南方古猿和能人B.智人和能人

C.能人和直立人D.直立人和智人

10.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最先发展的是()

A.使用工具B.两足直立行走

C.大脑发达D.文化和意识

11.最高等的植物类群是()

A.藻类植物B.苔藓植物C.种子植物D.蕨类植物

12.最高等的动物类群是()

A.两栖类B.鸟类C.爬行类D.哺乳类

二.填空题

1.巴斯德“鹅颈烧瓶”实验的结果告诉人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地球上的生物是经历了漫长的地质年代逐渐发展变化的,其总的进化趋势是:从________到__________;从_________到_________;从_________到_________。

3.鸟类是由古代的_________动物进化而来的。_________是_________动物向鸟类进化的中间过度类型。

4.自然选择学说是由英国伟大的生物学家_________提出的。自然界中的生物在剧烈的_________中,_________生存下来,_________被淘汰,这叫做“自然选择”。自然选择是通过_________实现的,生物的_________和_________是自然选择的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

5.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_________。现代类人猿过着以_________为主的热带雨林生活。

6.人类根据皮肤颜色和鼻形等特征,将现代人种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四个人种。

7.科学家确定南方古猿化石是最早的原始人类化石,而不是最早的原始类人猿化石,其重要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十二章

一.选择题:

1.从生物在分类上的位置,可以了解生物间的()

A.生存环境B.亲缘关系C.外形D.习性

2.对“种”这个分类等级,下列表述中错误的是()

A.一种生物就是一个物种

B.同种生物的雌性和雄性个体之间能够繁殖后代

C.同种生物个体之间的基因差别是最小的

D.一个生态系统中生物都是同一个“种”

3.能够表示不同生物之间相似特征最少的分类等级是()

A.目B.纲C.门D.种

4.油松和向日葵的主要差别是()

A.根、茎、叶是否发达B.生长期的长短

C.种子有没有果皮包被D.能否耐干旱和贫瘠

5.我们常见的猪、牛、羊、兔、虎、鼠等动物,都属于同一纲的动物,因为()

A.都有头、颈、躯干和四肢B.体内都有脊髓

C.都是胎生、哺乳D.都是体温恒定

6.与植物的叶肉细胞比较,细菌细胞缺少的结构是()

①细胞壁②细胞膜③细胞质④成形的细胞核⑤叶绿体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④⑤

7.病毒繁殖时,遗传信息来自于()

A.病毒的遗传物质B.病毒蛋白质外壳

C.寄主活细胞内遗传物质D.寄主活细胞内的染色体

8.下列疾病不是由病毒引起的是()

A.爱滋病B.肝炎C.口蹄疫D.蛔虫病

二.填空题

1.生物学家以生物____________的程度和______________的远近为依据,将不同的生物进行分类。

2.生物学家将地球上现存的生物依次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个等级,其中_______是生物分类中的基本单位。把各个分类等级按其高低和从属关系顺序地排列起来,就构成生物分类的__________________。在分类等级中,_________的共同特征最多。

3.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大约30多万种,根据它们的形态结构和生活环境,我们可以把它们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四大类群。

4.地球上的动物已知有约_________种,根据身体内有没有_________,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两大类。

5.动物界中最低等的是_________动物,最高等的是_________动物,种类多的是_________动物。两栖动物不是真正的陆生动物,是由__________向__________的过渡类型。

6.细菌的形态主要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三种。

细菌的细胞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等部分组成,但没有__________________。有些细菌还有能够转动的_______,可以使细菌在水中流动,有的细菌的细胞壁外还有__________,有保护作用。

7.霉菌和蘑菇都是依靠_______来繁殖的,除此之外,酵母菌还可以进行_________生殖。酵母菌的营养方式是______________。

8.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有由__________组成的外壳和内部的__________组成。病毒必须寄生在_______中,离开后则不能进行生命活动。

9.病毒按其寄生的细胞不同,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三大类。

10.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的个体体积微小,结构简单,通常称为“微生物”。

第二十三章

一.选择题

1.动物在自然界中扮演的角色是()

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破坏者

2.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A.大兴安岭林区B.黄河中的鲤鱼

C.昆明湖中的生物D.草原上的羊

3.在自然界中,动植物的遗体不会长时间保留着的主要原因是()

A.绿色植物能够分解植物遗体B.细菌分布十分广泛

C.腐生细菌能够分解动植物遗体D.动植物的遗体自身会分解

4.在一片草地上属于分解者的生物是()

A.草B.蚱蜢C.牛D.蜣螂

5.下列属于消费者与生产者关系的是()

A.青蛙捕食昆虫B.松鼠吃蘑菇C.蛇捕食青蛙D.蚕吃桑叶

6.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是()

A.互相独立B.相互竞争,你死我活

C.低等生物服务于高等生物D.相互依赖,相互制约

7.在对“植物→蝗虫→大山雀”这条食物链的分析中,描述正确的是()

A.只有大山雀是消费者B.只有蝗虫是消费者

C.只有植物是生产者D.它们都是消费者

8.下列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链正确的是()

A.阳光→草→蝗虫→食虫鸟→蛇→鹰B.草→蝗虫→食虫鸟→蛇→鹰→细菌

C.蝗虫→食虫鸟→蛇→鹰D.草→蝗虫→食虫鸟→蛇→鹰

9.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是指()

A.动物能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

B.动物能将有机物转化为能量释放及产生水和无机盐回到自然界中

C.动物能为植物提供粪便,促进植物生长

D.动物能抑制植物(如草)的生长,保护自然界中生物的平衡

10.下列正确表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关系的是()

A.生产者→消费者B.生产者→消费者

分解者分解者

C.生产者→消费者D.生产者←消费者

分解者分解者

11.麻雀偷吃粮食,人类如果剿灭它,后果是()

A.破坏生态系统B.彻底毁灭生态系统

C.影响生态系统D.对生态系统有益无害

12.在一个由植物→雷鸟→猛禽组成的食物链中,若捕捉了全部猛禽,雷鸟的数量会()

A.缓慢上升B.迅速上升C.保持相对稳定D.先迅速上升后急剧下降

13.根据生态学的原理,要使能量流经食物链的总消耗最少,人们采取的食物结构是()

A.以禽类、蛋类为主B.以淡水养殖的鱼虾为主

C.以谷物和植物蛋白为主D.以猪、牛等家畜的肉类为主

二.填空题

1.在一定自然区域内,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共同构成生态系统。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________________。

2.一个生态系统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组成的。

3.在生态系统中,_______________为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的生活提供物质和能量,分解者的______________作用使生态系统中的有机物变为无机物,供给_____________再利用。

4.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基础。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通过这个渠道在生物之间运输和传递。

5.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是沿着________________依次流动的,在传递过程中表现出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

6.无机环境中的二氧化碳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进入生物体。生物体中的含碳化合物又可以通过动物和植物的________________作用以及微生物的________________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回到无机环境。由此可见,组成生物体的物质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是________________的。

7.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完成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8.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维持是因为生态系统内部具有一定的______________能力,这个能力是______________。

9.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因素和______________因素两类,其中更主要的是______________因素。此外,______________不合理也会使生态系统原有的稳定性失去。

三.下面是草原生态系统:

1.在这个食物网中,画出了草原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部分的

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2.在这个食物网中有__________条食物链。

3.最长的食物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人们大量地消灭蛇,你认为老鼠的

数量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请说明原因)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这个食物网中,你认为数量最多的生物是_____________;数量最少的生物是_____________。

6.在生态系统中,从根本上来说生物所获得的能量是来自地球以外的__________,能量沿着________依次流动的,在传递过程中,表现出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

第二十五章

选择题

1.成功制出酸奶的关键是()

A.牛奶中加入足量的糖B.将牛奶煮开

C.牛奶中加入酸奶D.将牛奶密封

2.在酿酒和制酱的过程中都能起到作用的微生物有()

A.曲霉和毛霉B.酵母菌和青霉菌

C.曲霉和乳酸菌D.乳酸菌和大肠杆菌

3.特殊的大肠杆菌能产生大量的胰岛素,对此解释正确的是()

A.大肠杆菌本身能产生胰岛素

B.大肠杆菌的基因经过了自身变异,形成了许多胰岛素基因

C.科学家把合成胰岛素的基因转入到大肠杆菌的结果

D.这是不可能的

二.填空题:

沼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沼气发酵主要利用的是________微生物(主要是___________)在_________条件下发酵作用的结果。

初中毕业会考生物复习题

探究活动题专题

【知识要点及要求】

1.实验法研究的一般步骤:(1)发现并提出问题;(2)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3)作出假设;(4)设计实验方案;(5)实施实验并记录;(6)分析实验现象;(7)得出结论

2.实验方案中一般只设一个变量因素;每个变量因素应该设置对照。

3.生物学家在进行实验研究时,首先需要提出一个明确的问题,然后再针对问题提出合理的假设,通过进行对照实验来判断它是否成立,最后得出相应的结论。

4.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确认变量、作出假设和预期、设计可行的实验研究方案、对实验现象和结果作出合理的解释等。

5.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作出恰当的评价和修改。



【举例】

玉米种子在适宜的外部条件下,就会萌发成幼苗。一般来说,影响种子萌发的外部条件包括温度、空气、水分和光照。有位同学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对此提出了疑问,认为以上四种外部条件并非全部都是玉米种子萌发所必需的条件。

于是,他对此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并查找了相关资料,提出自己的假设:光照不是玉米种子萌发所必需的外部条件。

下面请你根据该同学的探究与假设,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验证假设,预测可能的实验结果,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实验方案

(一)材料用具

培养皿2个,纸巾若干,玉米种子若干等

(二)方法步骤

1.取2个培养皿,编为A、B两组。

2.在2个培养皿上放入3张纸巾,并在纸巾上各放入10粒玉米种子;

3.每天洒入少量的清水,使纸巾湿润;

4.将A组放在有光照的室温下培养,B组放在无光照的室温下培养

预测可能的实验结果:

一段时间后,A、B两组培养皿中玉米种子均萌发

结论:

光照不是玉米种子所必需的外部条件。



【练习】

1.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发现夏季多雨天气时落叶很容易腐烂,而冬季的干燥季节则不易腐烂。他们为证明细菌对植物树叶的分解作用,分别提出三种实验方案,其共同之处是:将同一种树的落叶分成甲乙两份。实验过程中滴加蒸馏水,使树叶保持湿润。其他实验条件和步骤如下表所示:

序号 实验处理 甲 乙 方案一 无菌条件 自然条件 方案二 先灭菌,再放于无菌条件下 自然条件 方案三 先灭菌,再放于无菌条件下 先灭菌,然后接种细菌,最后置于无菌条件下 分析:

(1)甲乙两组为什么用相同的树叶?

(2)你认为哪个实验方案能够达到目的?说明原因

(3)如果你认为以上三个方案不能达到目的,请设计一个可行的实验方案



2.为了探究“种子萌发是否需要从外界吸收营养物质”,某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将A、B两只烧杯中装入适量的土壤,各种上一粒小麦种子,然后定期在A烧杯中浇清水,在B烧杯中浇配置的完全营养液。观察两只烧杯中种子的萌发情况。

(1)本实验设计中的变量是:完全培养液和清水

(2)你认为该同学设计的A、B两组实验能起到对照作用吗?为什么?能,只有一组变量

(3)如果你认为该实验方案还可以进一步改进,请提出你的修改意见。

(注意:这类题一般给出合理意见就给分)

如:一粒小麦种子带有偶然性,应有适量的种子,如多粒

3.下面是同学们熟悉的一个实验方案,据此回答以下相关问题。



















实验开始后,各装置的重量变化如下:























(1)该实验方案探究的主要目的是叶片是植物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及叶片上下表面蒸腾作用的差异。

(2)该实验方案中设置C组实验的作用是作为实验的对照组。

(3)通过对上述实验方案中,A和C两组实验结果的对照分析,可以说明植物蒸腾作用主要是通过叶片来完成的;通过A和B两组实验结果的对照分析,可以说明,植物叶片的上表面也能进行蒸腾作用。

(4)除本实验方案所获得的实验结果以外,为了能够更直观的比较植物叶片上表面与下表面蒸腾作用的差异,还可以增加一组实验。实验处理及实验结果预测如下:

a.用文字或图说明来说明你的实验设计。

在增加一组实验,装置如A,只是在叶片的上表面涂上凡士林,下表面不作处理。

b.将你预测的实验结果,绘在题中的曲线图中,并说明你的预测依据。

结果如图曲线A所示,因为叶片上表面分布的气孔比下表面少,因此,下表面蒸腾作用的强度比上表面强。

4.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特的柳苗实验得出的结论是:柳苗生长所需要的物质,并不是由土壤直接转化的,水才是使植物增重的物质。他的实验结论完全正确吗?不对。他是最早通过实验来解释植物生长现象的学者,而且结论来源于对实验数据的分析。

5.红光中学初二·3班的同学,在探究种子的成分时,各个小组做了以下几个实验,动动脑,你来帮他们回答吧!

(1)A组将装有干种子的试管在火上烘烤,不久,试管壁上出现了水珠。这种水是由小麦种子受热后散发出来的水蒸气凝结而成的,说明种子中含有水分。

(2)B组同学在试管中加入一些和面团时从纱布中渗出来的乳白色液体,滴入碘液后变成蓝色。说明种子含有淀粉。

(3)C组同学将烘干的种子放在火上燃烧后,剩下了灰白色的灰。这些灰是(B)

A、蛋白质B、无机盐C、脂肪D、淀粉

(4)D组的同学将烘干的小麦种子切下胚,放在白纸上挤压,纸上有透明的油迹,说明种子中含有(C)

A、蛋白质B、无机盐C、脂肪D、淀粉



6.右图表示了骨中某成分含量随年龄的阶段变化

(1)这类物质是。(有机物或无机物)

(2)当骨受到外力冲击时,容易骨折的是

阶段,原因是:



(3)骨的柔韧性最大的时期是阶段。



7.下图是用试管加盐酸对骨的成分探究回答问题。(盐酸能溶解无机物,能产生气泡,不能溶解有机物)

(1)该实验方案探究的目的是



(2)设立B组的作用是

(3)A组的现象是。

说明了留下的物质是骨中的,通过,

对折骨变软了,说明留下的物质具有性质



8.学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将6粒具有萌发能力的玉米种子,按下图分别放入A、B两个烧杯中。将B烧杯放在30℃的通风地方,A烧杯放在冰箱中。据此回答以下相关问题:

(1)该实验方案探究的主要目的是。

(2)该实验方案中设置B组实验的作用是。

(3)上述实验中,通过两粒种子实验结果的

分析,可以说明种子萌发需要空气;通过两

粒种子实验结果的分析,可以说明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

温度。



9.海鲜馆里有一道菜叫“西施舌(一种贝类)炒九层塔(一种香料植物)”,媒体报道九层塔含有黄樟素,小明看了报道后做了如下实验:

(甲)用两组老鼠,一组喂含有微量黄樟素的事物,另一组喂不含黄樟素的事物;

(乙)一年后,两组老鼠都没有患癌症。

(1)上文中小明对探究的问题作出的假设是黄樟素是致癌的物质

(2)从实验结果看与假设不相符,说明小明的假设是错误的。

(3)步骤(甲)采用的是探究活动中常用的对比实验法。

(4)步骤(乙)得出的结论是黄樟素不是致癌的物质



10.下面是对植物的光合作用的一个实验图,在B区域进行了遮光处理,实验中光照后对叶片进行了褪去叶绿素的处理,然后滴加碘液染色。请分析

(1)实验中A、B作了不同的处理的作用是。

(2)实验中滴加碘液是为了检验光合作用中是否有产生。

(3)通过对A、B区域的实验结果分析可知,光合作用需要在条件下产生。

(4)实验中你能预测的现象是A色,B色

(5)滴加碘液后,A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产生了。

(6)该实验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7)若要证明光合作用需要在叶绿体中完成,你可以增加一个实验来与此对比,请用文字描述你增加的实验









(8)新增加的实验只能和图中的

(A或B区域)作对比。



11.为了验证阳光对绿叶合成淀粉的作用,同学们曾做过如下实验。

一、材料用具(略)

二、实验方法与步骤

(1)实验前2~3d,把盆栽的天竺葵放于暗处。

(2)用不透光纸从上下两面盖住叶片的一部分(见下图),然后将盆载天竺葵移到阳光下照射。

(3)几小时后,摘下这片部分遮光的叶片,去掉遮光的纸片。

(4)把这一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里,隔水加热,待叶片由绿色变成黄色后,取出叶片用清水漂洗。

(5)将漂洗后的叶片平铺在培养皿中,滴加几滴碘液,片刻后,用清水洗去碘液,观察叶片的变化。

分析实验,回答以下问题:

(1)在这个实验中,你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叶片上被遮光纸盖住的部分遇碘液碘液_____,未盖住的部分遇碘液______。

(2)这个实验中有几个变量?_____,

它是_________。

(3)这个实验方案中是否设计了对照实验?

那么该实验方案如何说明实验的结果?

























1











青蛙







蝗虫



















献花(0)
+1
(本文系轻淡K心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