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蚕豆种植技术及虫害防治

 摘文缘 2020-03-16
蚕豆又叫罗汉豆,相传蚕豆是张骞出使西域的时候带回的物品之一,在我国的栽培历史十分悠久。蚕豆中含有的蛋白质能延缓动脉硬化,膳食纤维能有效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促进胃肠蠕动,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蚕豆含有植物血凝素蛋白,可粘附于癌细胞表面,抑制癌细胞生长,具有抗癌和抗癌作用。蚕豆中含有的磷脂是神经组织的一种成分。胆碱是神经细胞传递信息不可或缺的化学成分。蚕豆能增强大脑记忆和强化大脑。而且蚕豆不仅营养丰富,吃法也是多种多样,因而受到市场的欢迎。那么到底该如何种植呢?有哪些种植技巧?

一、栽培时期
蚕豆一般在春天或秋天栽培,春天在3月中下旬到4月上旬种植,秋天在10月上旬到11月上旬种植。适时栽种有助于苗齐,苗齐,苗壮的干旱谷物蚕豆在初秋不能栽培,在开花期防止蚕豆受到低温冷害。
二、选择种子播种
选育丰产,高产,无病的优质种子,有利于播种前耕地,软化土壤,根茎大膨胀发芽形成根瘤,利用根瘤菌接种提高产量。可以选择土壤接种的方法,在种植蚕豆的区域挖50公里左右的土,播种时撒在沟里。

三、种植条件
蚕豆,对温度要求随生育期的变化而不同,种子发芽的适宜温度为16~25℃,最低温度为3~4℃,最高温度为30~35℃。在营养生长期所需温度较低,最低温度为14~16℃,开花结实期要求16~22℃,如遇~4℃下低温其地上部即会遭受冻害,虽然蚕豆依靠根瘤菌能固定空气中的氮素,但仍需要从土壤中吸收大量的各种元素供其生长,缺素常出各种生理病害。
四、苗期管理
播种后要用土覆盖,盖上稻草维持温湿度。在生长中期对发病的植株进行处理,将病残体与杂草清除,集中销毁。喷洒农药进行病虫鼠防治,控制好水分,整理枝苗。要保证植株的正常发育。后期保证植株对水分的需求,控制好密度,保持好土地间的透风通光性。

五、施肥浇水
播种完后要及时浇灌,保持所需的水分,这样可以促进早点发芽出苗。播种完后要将土压实,防止长大后的植株出现倒伏现象。在长出幼叶时,适当追施一些氮肥,在生长期间要分时间追施磷肥和钾肥。结荚期要多施一些微量元素,可以减少掉花掉荚的现象,实现丰产。在初期的时候主要还是要保证排水与通风性,避免花荚掉落,豆粒干瘪。
六、中耕整枝
在出苗后要及时检查,如果发现了缺苗的情况要立即补种。在苗期时要经常中耕除草,将土拍实压厚,防止出现倒伏现象。在开花期前后要多注意苗的分枝情况,蚕豆的分枝难以结荚,应该要切除多余的分枝,为主干多吸收养分,提高结果率,提高饱满率。
七、后期管理
保证灌浆期对水份的需求使土壤含水量保持在20~25%,低于18~20%必须灌水,高产田块和迟熟田块终花散尖期进行打顶摘芯,利于通风透光、增粒重、促早熟。

八、防旱防涝
蚕豆既怕旱又怕涝,若田间排水不良则根系发育不良且易发生立枯病和锈病,如遇干旱尤其开花结荚期对产量影响更严重,应根据生长需要及时排灌。
九、适时收获
蚕豆成熟自下部豆荚开始,若采收青豆作蔬菜用可自下而上分3至4次采收,若采收老熟籽粒应待大部分植株中下部豆荚变黑一次采收。
十、病害防治
  • 蚕豆褐斑病可以侵染蚕豆的茎、叶、荚和种子。叶片染病初呈赤褐色小雀斑,后扩展为圆形或椭圆形病斑,病斑中央为淡灰色,边缘呈深褐和赤色,直径3~8毫米,其上密生黑色呈轮纹状排列的小点粒,病情严重时互相交融成不规则大斑块。

  • 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喷施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500~600溶液等,每隔7~10天喷一次,连续1~2次。


  • 蚕豆黄萎病初仅在植株一段发生黄化,另一侧颜色正常,茎部上面的叶片,自下部开始向上部逐渐黄化,黄化叶片起初呈苍绿色或绿黄色,后完全变黄。

  • 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轮作。药剂防治:发病初期浇灌50%混杀硫悬浮剂500~6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350倍液,每株灌兑好的药液500毫升。采收前3天停止用药。内容来源/头条号黔多彩彪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