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终点就在养老院

 陈衍福图书馆 2020-03-16

回家听说邻居二大爷死了,再过二十多天就是90岁的人了,也算是高寿了。他一生光棍,进养老院也有十多年了。能够活这么大年纪,亏得养老院了。邻居们说,不是在养老院,骨头早就沤烂了。这也有一定的道理。他独自一人,老娘去世以后,自己是想吃就做点,不想吃就拉倒,经常是饥一顿饱一顿的,生活没有规律;本有靠弟侄生活的打算,可是怎么那么容易?如果有自己的爹妈或者爷爷奶奶,大家没有办法,不养不行,可是对于哥哥大爷,人们是能不养就不养的,何况乡里有了待遇很好的养老院呢?

在养老院里,一天三顿饭,家常便饭吧,有人给做,吃个热饭,喝个热汤。有时参加些力所能及的劳动。更多时候去乡里集上溜着玩耍,与养老院里的老人们东家长西家短地唠嗑,不会寂寞。我们村里有谁家有喜忧事的时候,他也去忙活一阵子。

听说,去年夏天生了一场病,病得不轻,可是他挺了过来。原本以为他还能活个几年的,不想一阵咳嗽,一口气没有喘上来,走了。

因为死得突然,送葬的亲戚不多,从养老院拉到坟地,简单地埋葬了。

这应该是一个不错的结局。以前村里的五保户,也不过是管吃管喝管发丧。就目前村里的实际情形看,有儿有女的老人,比起二大爷来,名义上有人管,有人伺候,区别就是生病的时候和发丧的时候。

确实,去年二大爷生病的时候,弟侄们倒是常看看他去,主要是一个受雇的养老院里的老头伺候他。比起有儿有女的是不行,但比起光棍的他在家里,是条件好得多。发丧当然更是不如有儿有女的人家热闹大发,但是既然死去万事空,那热闹不热闹也就无所谓了。

我们村里还有几个人在养老院里生活。他们都是光棍。二大爷就是他们的未来。

想一想自己,想一想我们大家,我们能够免除生老病死吗?我们的最后一公里是怎样度过呢?

病了,孩子管事,住上一段医院,或许能够称得上有尊严的离去,有条件的再像模像样的送一回葬。

我想,我们的养老院现在还是处在刚刚起步的阶段,如果在生病发丧这个环节加以改进,是不是更好一些呢?

我们乡里的养老院办得比较好,人们都愿意去,可是只能让那些老光棍和无儿无女的老人去。如果生病发丧这个环节搞好了,养老院的接纳能力增强了,人们都愿意去的都可以去的话,中国的养老问题,算不算是一个出路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