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宰相刘罗锅的父亲是谁,功绩居然丝毫不弱于名满天下的儿子?

 鸢飞九天2018 2020-03-17

拜电视剧《宰相刘罗锅》所赐,刘墉刘罗锅成为了家喻户晓的清朝名臣,然而,很多人可能并不知道,真实历史上,他的父亲刘统勋,其名声和影响力,都远在其子刘墉之上。

历史上的刘统勋,乃是乾隆皇帝的股肱之臣,他一生政绩卓著,为官清廉,自奉节俭,更是乾隆年间有名的大学士、军机大臣。虽说儿子刘墉因为电视剧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但是,他的父亲刘统勋的事迹,其实丝毫不弱其子。那么,作为清廷重臣的刘统勋,在历史上到底有多牛呢?  

   刘统勋剧照

刘统勋于雍正二年考中进士,雍正皇帝在位期间,他担任过翰林院编修,入南书房、上书房为皇帝、皇子陪读,逐步获得清朝最高统治者的赏识。随后,他曾亲自前往河南、湖北等地担任乡试主考官,为朝廷选拔了不少优秀人才,深得皇帝好评。

乾隆元年,刘统勋被新继位的乾隆皇帝青眼有加,直接提拔为内阁学士;第二年,担任刑部侍郎的刘统勋,又前往浙江担任兴修水利一职。他到任以后,由于当时官员钻营之风大盛,败坏了清朝吏治,刘统勋上书乾隆建议废除一些用来培植亲信的职位,比如河功、军前效力等职,此举得到皇帝赞同,也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官场上任用亲信的不良风气。

刘统勋画像

乾隆六年,回到京城的刘统勋,又被提拔为都察院左督御史一职,此后,他正式开启了严查、严办贪赃枉法官吏的“铁面御史”生涯。作为朝廷监察机构的重要人物,刘统勋在面对地方的贪官污吏之时,从来不留情面,对于那一些苛扣军饷、收取贿赂的官员,更皆按照律法处置。

不仅如此,刘统勋对于作风不正的朝廷重臣,也敢于向皇帝直接上书弹劾。在他尚书皇帝的奏章中,就弹劾过一位三朝元老张廷玉,此人借助自己的势力与联姻之名,为两个家族的亲信举荐、袭荫,导致冗员虚衔泛滥。此事过后,乾隆下令三年以内这些人停止升转,以正朝廷风气。

刘墉、刘统勋父子

刘统勋之所以能够闻名朝野,还有他清正俭朴的作风有关。据史书记载,刘统勋做官期间,每次外出巡视从不铺张浪费,只有两三仆从随同左右,到了地方也不滋扰地方官员,在吃喝住宿上也不多加讲究。更是注意与地方官员的私下往来,凡是有人请客或者馈赠礼物与他,刘统勋一概严厉拒绝。

正所谓富在深山有远亲,更何况,刘统勋担任还是位高权重的内阁大学士,没过多久,就有同窗好友托亲戚捎来重金拜托他,对于自己刚当上山西巡抚的儿子多加照顾,可是,刘统勋却当面拒绝了好友的礼金,并让送来礼金之人将这笔钱带回去送给生活贫苦的亲戚朋友。

刘统勋画像

在有着“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清朝官场上,能够十年如一日坚持自己的廉洁与公正的大臣,实属不多、也实属不易,历朝历代官场上为权势索取者比比皆是,像他这样的清官确实难得。尤其是他在治水这样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上,刘统勋更是建树颇多。

担任工部尚书期间,刘统勋查办过侵吞公款的河道总督,更微服私访、暗中调查过向乡民所要贿赂的河吏,其雷厉风行的作风,实在是令人敬佩。刘统勋去世以后,在朝为官50年的他,家中一贫如洗,土地更是未增一寸,像他这样的“真宰相”,也难怪能够得到乾隆皇帝“终身不失正”这样的高评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