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草上光阴

 冬可燃冰 2020-03-17

  仪征 李明富

  很多的时光以及时光背后的幸福,再也找不回了。稻草编织的物件早已从生活中悄然退场,曾经的温暖只能留在记忆里。

  稻子收割之后,有着阳光一样肤色的稻草堆成草垛,散发着清幽的气息。一个个草垛蹲守打谷场、树林里、屋舍旁,宛如时光的看台。

  草绕是稻草最简朴的变形。一根筷子或者小木棒,将一束稻草拦腰一挽,转动起来,有了劲,草绞了草,往外拉,更多的草参与进来,形成一股细细的流水,到手臂再也不可伸展了,环过来一折,两股有劲的草绞在一起,变成一根糙糙的“麻花”。这样的“麻花”,短短的,半人高,捆绑荒草、树枝、秸秆刚刚好。用草绕捆稻草,颇有“以夷制夷”的味道。

  粮囤打好了,草垛码好了,顶部覆上一层草,再甩过几根草绕缠上去,下端的草绕压进底部,或者用石块压住,大风就干瞪眼了。扎篱笆时,将长草绕对折,编小辫一样,一根木棍、树枝从两股草绕的缝隙间穿过,插在土埂上,新鲜的篱笆墙上就有了一条蜿蜒的长蛇。

  化身草绳,稻草要像杂技演员一样,将身体扭曲到极限。稍稍洒些水,滋润后的稻草柔顺了。掌心里再蘸点水,取上五六根,分作两股,放在两掌中间反复揉搓,自然地两股绞成了一股。绳头成形了,就坐到屁股底下,用点力拉着搓,也无须绷多紧,搓到草的尾部时续上几根接着搓。搓一截抬一下屁股,草绳往后面挪一点。慢慢地,一条盘龙一样的草绳搓出来了,不扭曲,不粗糙。

  没有麻绳、塑料绳、尼龙绳的年代,粗细不一的草绳多么风光呀!拴簸箕、搭棚架、盖草房、扎草帘、牵牲畜……都用草绳。上学的孩子书包里大多藏着一根草绳,课间,放学后,掏出草绳,大家比赛着跳绳。也有穷苦的懒汉拿草绳当裤腰带用的。

  扎个稻草人,立在稻田里,吓唬偷嘴的麻雀,是农民的狡黠。稻草人穿着旧衣裳,戴一顶破草帽,臂缠几根布带,以一根竹竿为脚,站立在田野。风儿吹拂,稻草人摇摆起来,布带飘动起来。

  相对于打草帘,打草鞋是个技术活。草帘平整,打的过程中无需弯曲变形。长而扁的一条,垂在茅厕前,遮一点隐私;挂在猪圈门口,给猪挡一点寒风。而草鞋,有鞋帮、鞋带,前后掌大小不一。手拙一点的,根本打不好,勉强打成也不合脚,还硌脚。纯粹用稻草配合麻绳打的草鞋,相当于今天的凉鞋,透气防滑,轻便舒适。在编织过程中添些芦花、布条一类柔软的辅料,就是蒲鞋了,手感软和,保暖养脚,类似于如今的棉鞋。

  编扎草焐和草窝,需要用一把铁制的管状锥子型的工具。将一束稻草整理好,用稻草一节一节拧住,扎紧,固定好。一边添草,一边将“管锥”插进草把的缝隙里,将草从“管锥”里引过来,扎紧盘着的草把。如此循环往复,慢慢就见了雏形。要收口了,渐渐地减些草,密密地扎,封好头,考究的人还在收口处扎上精细的麻绳。

  如此穿扎,根据需要,大小随意,形状各异。平面的,可以当坐垫、缸盖。垂直的,成草焐,成草窝。像茶叶筒子的草焐,有筒有盖,衬上碎布或者芦花,放进钢精锅、陶罐,保温效果蛮好。巧手的人还会在上面留一个可以拎的草绳结,方便提着挪动。草窝子,像一艘小船,可以让小孩锻炼站立;冬天,在草窝隔档的下面搁个火盆,两个人坐里面烘火,太舒服了。

(责任编辑: 和讯网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