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底钓找口,精找底只是第一步,这些环节到位,漂动就是实口

 地铁司机 2020-03-17

有钓友曾经问我,能不能用一句话,来形容钓鱼以及钓鱼的结果呢?思索了很久,用“时来天地皆同力”来形容是最好不过的,为什么呢?同样的鱼情、水情,可能前一次来,随便什么东西做钓饵,连竿甚至爆护。

而下一次再来,精心准备的钓饵、窝料,却绝望的发现,鱼什么都不吃,似乎上一次的连竿或者爆护,如同做梦一般,而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诱因很多,除开大多数客观原因,那么剩下的问题,就是饵料和调钓。

饵料的问题好解决,无非是味型、状态的调整,只要有耐心,找到合适的配比是迟早的事,但是调钓上的问题,却麻烦的许多,因为鱼口不好,所以我们调钓的思路无从参考,很多钓友只能被动的守口,但结果是到收竿为止,浮漂几乎不怎么动。

那么这个时候,仅仅从调钓的角度,其实给不出多少好建议,毕竟没有鱼,就是没有鱼,漂怎么调都没有用,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当我们的调钓,变的有目的,有逻辑,有针对性,那么至少我们能做到,只要漂动,基本上都是实口。

精准找底,其实只是我们找准鱼口的第一步

在很多钓友的认知中,调钓的结束,以精找底并验证为终止,因为找准了精确的水汽,就意味着我们已经对钩饵在水底的情况了然于心,理论上来说,从此刻之后的漂讯,都能精准的反馈钩饵在水底的真实鱼口,但实际上,并不是这么一回事。

精准找底,只是确定钩饵在水底的一个状态,也就是至少底钩带饵,是触底的,那么以这个状态,在黑坑钓、竞技钓中使用是没有问题的,因为这一类的水底,就算偶有起伏,但是起伏不可能太大;

换句话说,抛投的误差不是太离谱,钩饵落底后,钓目几乎不会发生变化,那么钓目变化,反馈的水底情况,不管是饵料雾化,还是有鱼进窝,都是真实、有效的。

但是在野外水域,可能钩饵落点相差20厘米,水底的起伏,落差大的了么会大到半米以上,这个时候,会因为浮力的原因,钓目是不会发生变化的,那么我们的钩饵到底是不是触底了,只能通过精找底来验证,从而让我们精准的判断,钩饵的具体落底情况。

那么为什么说这只是第一步呢?因为钩饵在水底的具体情况,只是参照,而不能以此为判断,鱼群一定会在这个位置进食,因为鱼群除了在栖息的时候,不管是在觅食、游曳,亦或者其他行为时,不存在真正的完全落底。

而我们之所以要精准找底,目的很简单,一旦有连续的鱼口出现时,我们能通过鱼中钩的位置,如上唇还是下唇,鱼唇还是鱼鳍,大致判断进窝鱼群可能所在的水层,然后再次调整钩饵位置,从而将钩饵调整到最合适进窝鱼觅食的位置。

小结:当我们在开钓之前的调钓,其真实的作用,仅仅是我们人为了设置了一个参照,用路亚钓法的说法,就是我们找了一个标点,根据这个标点,我们才能做出判断,所以说,精准的找底,就调漂而言,确实是完成了浮漂、铅坠、钓饵、鱼钩之间的静态平衡,但是,对我们找到真正的鱼层而言,仅仅是第一步。

找口之前的试口,是准确找口的第二步

关于试口,还有一个说法叫做微调,意思是根据鱼情,通过调整浮漂的位置,来改变钩饵的位置,或离底,或躺底,一直到有了连续的鱼口为止;但是,试口这个操作,并不需要马上就操作,而是要等到浮漂出现了一些漂讯,但是我们又打不到实口,而且是连续的打不到实口,常见的,有以下这么几种情况:

1、浮漂缓慢升起有缓慢下降,底钩并没有触底,可能是有鱼撞击钩饵、蹭线,导致浮漂缓慢上升、下降;

2、浮漂缓慢上升但是不下落,确定不是饵料提前雾化,基本上确定进窝鱼截口;

3、钓目附近鱼星、鱼花都有,但浮漂有半目左右的起伏,但是总抓不住实口,窝料和钩饵落到了淤泥、草底、石缝底,进窝鱼找不到饵料;

4、饵料上升1~2目后又小顿口,提竿总是空竿,多半是饵团太硬、太大,进窝鱼无法顺利吞咽,所以不停撞饵。

5、浮漂频繁出现顿口,提竿总是空竿,钓组太灵,需要将子线调整的弯曲一些。

小结:当我们的正钓开始之后,其实只要浮漂有讯号,我们抓不住实口,并且是连续抓不住实口时,就说明调钓或者饵料的状态上是有问题的,以上五种仅仅是最常见的,但并不能全部包括,但是,只要窝点有任何迹象,都说明有鱼进窝,剩下需要做的,就是调整之精后,找口真实、连续的鱼口,而具体的手段,无非就两种,要么调整浮漂,改变钩饵落底的情况,要么改变饵料的黏软程度。

通过连续中钩鱼的中钩部位,确定完成了找口

当我们微调之后,连续开始中鱼,那么这里有一个关于连续的定义,就是2~3次的中鱼,称之为连续中钩,然后我们通过观察中钩部位,然后二次微调之后,来确定是否完成找口,而比较常见的,也就是以下这几种情况:

  • 1、频繁有口无鱼

连续的微调之后,都是有口无鱼,也就是空竿率很高,基本上都可以判断为钓组太灵,还没有等到鱼钩刺鱼成功,鱼钩就已经被吐出鱼唇,或者被我们拉出鱼唇。

这个时候,我们只需要上推浮漂,每次推浮漂1~2目的距离,最多不超过5~6次,一旦有连续的中钩鱼,而且都是上唇中钩,不管是上钩中鱼还是下钩中鱼,都说明找到了正口。

  • 2、底钓漂讯频繁无实口

这种情况在上文中分析过,多是淤泥底、草底、石缝底,钩饵、窝料都落到了淤泥、石缝、杂草中,进窝鱼被味型吸引,但是在窝子里找不到食物,所以来回蹭线、撞漂;

这种情况,应下拉浮漂,每次下拉距离为浮漂的一半长度,或者漂脚的长度,一半最多不超过3~4次,一直到有连续鱼口出现,但是上唇还是下唇中钩,都可以,因为这种情况,鱼群完全上浮了,只要有连续的鱼口,就说明找到了正口,而这种情况不存在钓钝这个说法,怎么做都是钓灵。

  • 3、连续的下唇中钩

因为鱼钩的结构原因,鱼在吸食钩饵时,往往是钩尖朝内,而不管是吐出鱼钩时中钩,还是我们拉动钓组时刺鱼,往往上唇中鱼的概率会大很多,而只有一种情况会导致下唇中钩,就是子线完全弯曲,鱼在吸食钩饵时完全没有察觉,钩饵在鱼唇内,被鱼吐钩后导致了刺唇。

比较直白的说,就是钓的太钝了,一般出现这种情况,基本上子线都不会是紧绷状态,事实上,如果鱼口连续,哪怕间隔周期略长些也无所谓,但是如果间隔周期过长,如超过了10分钟以上,两次中钩都是下唇中钩,那基本上可以判断,是钓的太钝,为了增加中钩鱼的数量,需要调灵。

具体做法,就是下拉浮漂,每次推漂目2格即可,因为钩饵是躺底,且子线弯曲,所以不用担心下推浮漂,导致钩饵离底,只要有鱼中钩,且上唇中钩,就算找到了正口了。

小结:在正钓中,还有诸如锚鱼、挂鳍的现象,但是水底的情况不同,我们处理的方法不同,但是,锚鱼、挂鳍现象很少见;而实战中,即使找到了连续的正口,也不代表找口完全结束,因为鱼情始终是动态的,一旦我们中钩鱼的中钩部位,不是以上唇为主,那就需要继续调整,方法和思路是一样的。

总结语:

我们经常将调漂找口连到一起说,但实际上,调漂仅仅是个基础,而找口才是调钓中,最关键,最影响最终渔获的的关键环节,而大多数新手,往往将调漂看的很重要,却忽略了找口的重要性,用本末倒置,是最恰当不过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