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偷家族》:让我们在艰难的生活里,深情款款地活下去

 小鱼叔 2020-03-18

镜头转向最初挨饿的小女孩由里,此时的她,唱着信代教给她的儿歌,跳上高台,踮起脚尖,看向外面的世界,电影结束。

我还沉迷于电影情节无法走出来,坐在位置上,听完最后一个音符,才缓缓的站起来,离开了电影院。

有一个声音一直在我的脑海里回荡:善良与邪恶真的是泾渭分明的吗?并不,而是所谓的恶,有时是迫于无奈,有时是因为无知。

正如导演在戛纳电影节上对自己作品的解释:电影的存在并非为了审判个人,导演也不是上帝和法官。设计一个坏人,故事也许就变得黑白分明,但我认为不这样做,反而会让观众将这个问题带回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反复思考。

一、父母对孩子,究竟有多重要

《小偷家族》是枝裕和导演的最新作品,并在第71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上,获得了最佳影片金棕榈大奖。

影片灵感来源于一则日本媒体报道的,关于养老金欺诈的社会新闻,家中老人去世后,其他家庭成员隐瞒事实真相,继续领取老人的养老金的事件。

这部影片,以一种温情缓慢的节奏,讲述一个个边缘人物的边缘生活。

以父亲柴田治与祥太在超市里娴熟的偷盗开始,直接切入正题。

前几十分钟,电影娓娓道来,以生活细节刻画人物形象。

在这个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重组家庭里,六个人,共同蜗居在一个小的不能再小的房间里,屋子被周围的高楼大厦全部围起来,屋外荒草丛生,彼此之前近乎没有隐私可言,只能以纱幔遮挡,屋内散放着杂乱的生活物品,除了落脚地,再无多余的地方。

他们各司其职,每天以盗窃为主,方便面、洗发水、钓鱼竿等等,都是靠着父亲治与祥太偷盗而来,日常所用,几乎都需要偷来。

在他们眼中,偷东西是理所当然的,并不违背常理。只要家里东西没有了,那就去超市偷。

什么样的环境滋养什么样的人,在这样的环境里生活的人,对生活标准的要求已是最低,因为穷困潦倒、毫无生存能力,只能依靠奶奶的养老金过活。

偷盗,成了他们唯一肯去做的事,穷苦的生活环境深深的烙印在他们的心中,时刻提醒着他们,穷已经深入骨髓,除了和父亲治去学盗窃,别无选择。

在这个关系复杂的家庭中,原生家庭环境在影响着每一个人,使他们卑微、无助、面对生活时可怜巴巴的祈求。

正如在影片末尾,警察质问父亲治:为什么你要教小孩去偷东西?你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心里在想什么?

他茫然的说:我不知道我能够教他一些什么,我只是把我会的生存技能教给他,因为我只会这个。

父母的格局,能够影响孩子的未来。因为父亲治只会偷盗这样的本领,他便以为教给孩子的就是最好的本领,殊不知,他的眼界,已经限制了孩子发展的可能性。

目之所及皆是偷盗,耳濡目染中,便影响着孩子的身心发展。这是一种可悲,是整个社会最底层的可悲之处,他们看到的就这么多,能教给孩子也只能这么多。

其中一个细节,让人感慨万千:祥太带着妹妹在超市里,相互配合偷东西,被超市老板发现,超市老板递给祥太两根冰棍,示意他今后不要带着妹妹盗窃了,她还小。

面对狼狈不堪的生活,祥太第一次感到内心被什么东西撞击了,我想,那应该是生而为人该有的良知吧!

随后,当父亲治要求祥太在停车场一起盗窃时,祥太本能的拒绝了,他害怕了,害怕违背自己的内心。

孟子曾说:人性本善。生来本为善,环境造就人,环境虽不是决定性作用,但却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这也就是为什么现如今“原生家庭”这个词这么热,家庭带给个人的影响,有时将会伴随自己一辈子。

二、爱与被爱的救赎

影片的中,父亲治与祥太在回家的路上,遇见被家暴的小女孩由里,父亲柴田治展现其温暖的一面,将由里“诱拐”出来,以此拉开了影片的序幕,小女孩孤独的眼神始终印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

那是一种对周遭一切都失望了的眼神,他们把由里带回那个并不富有的家,待由里吃饱喝足之后,父亲治和祥太决定把她送回去。

但当他们来到由里家楼下时,听到楼上震耳欲聋的争吵与打骂声,让他们退缩了,他们决定,为了由里的安全着想,又将其带回了那个不富有但充满爱的家庭。

奶奶对由里的关怀,使由里想到了自己的奶奶,感受到了曾经的温暖。

母亲信代和由里一起洗澡,互相嬉戏打闹,轻松的氛围里藏着无尽的关爱,由里问信代手臂上的伤疤是怎么回事?信代说是烫伤的。

由里伸出手臂让信代看,她的手臂上也有一块同样的伤疤,两人默契的相视一笑。

两人曾经相似的记忆,在此刻,让彼此的笑容更加澄澈。

在一次“购衣”回来后,由里换上新的裙子,旧衣服在烧掉的那一瞬间,信代抱着由里说:真正爱你的人是不会伤害你的,而是会像我这样紧紧的抱着你。信代抱着由里很久很久,久到由里忘记自己从前的痛苦。

这本身就代表着一种新的开始,信代的爱救赎了由里,由里的信赖成全了信代的爱,爱与被爱,都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救赎。世上每一种爱的表达方式或许不同,但意义却有着惊人的相似。

正如奶奶临终前的那一句:谢谢你们了!这其中包含了,无数看似辛酸,实则温暖的爱。

陪伴与爱、内心充盈,也同样是一种自我救赎。

三、失望着,也期待着

影片中,祥太和妹妹一起去超市,妹妹拿着自己喜欢的零食示意祥太要拿走,但祥太担心妹妹这样做被发现,自己决定故意偷盗引开店员,但很不幸的是,祥太被店员追赶,直至从桥上掉下去,被抓进看守所。

这是祥太最后一次偷盗,他的内心早已不愿意再这样继续下去,为了拯救妹妹,也为了拯救整个家族。

当父亲治进到看守所,他的第一反应或许想过要救他,然而,迫于现实生计,决定举家逃跑。但这也不难理解,爱,有时候也会力不从心。

当祥太得知父亲治不打算救自己时,他的内心仍然是失望的,但又怀有希望。

所以,当祥太离开看守所,从孤儿院逃跑出来,又找到父亲治,想要问清楚,他始终是期待父亲治不是这样无情。

当天晚上,祥太决定留宿与父亲治作伴,他和父亲治在床上的谈话,让人不禁落泪。

祥太问他,那天是否真的要抛下他,准备逃离?

父亲治回答他,确实是要的,但是最后没有逃走成功。

坦诚,有时是需要勇气的。祥太多希望这不是实情,父亲治是不会抛下他不管的,但他的眼神闪过一丝失望。

祥太赌气般的说了一句:我也是故意被抓的。是的,只有这样,才能结束盗窃生活,回归正常生活,哪怕做一个平凡的人。

父亲治的无奈,祥太的失望,彼此之间感情,寂静无声。

两人同床共眠,却各有各的心事,一夜无眠。

清晨,父亲治送祥太回孤儿院,坐上公交车后,父亲治的眼神中流露出内心的不舍,使得他追赶着车辆,跑了很远很远,想要抓住与祥太在一起的最后时光,他对祥太的爱是愧疚的,也是隐忍的。其实他想要留住的不过是曾经他们在一起的温暖时光。

祥太隔着车窗,看着窗外父亲治的身影,想起了曾经父亲治让他开口叫“爸爸”,但他无论如何也叫不出口的场景。

为了曾经的遗憾,不成为一辈子的遗憾,祥太终于隔着车窗叫出了那句“爸爸”,但父亲治却遗憾的没有听到,或许他这辈子也不会再听到了,遗憾,终将成为最深的痛楚。他的身影在车窗外渐渐地变小,直至消失……

尽管我们有千万个理由去质疑他人的深情,但也有千千万万个理由,让自己为身边人送去温暖。生活不易,让我们灵魂相依,执手前行,道一句,我对生活不失望。

四、让我们在艰难的生活里,深情款款的活下去

在影片中,由里换了发型改名成玲玲,和“家人”一起出门散步,奶奶对信代说:不是我们选择了由里,是她选择了我们,她自愿留了下来,自己选择的羁绊,才最牢固。

是啊!有时候,我们是没有办法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但我们可以以优雅的姿态来面对生活。

正如泰戈尔那句诗歌:生活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就让我们在艰难的生活里,深情款款的活下去。

春风十里

不如你

关注我

你最美

书/文艺/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