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策划2020-03-18 18:57 钱德虎“我把我做的每一件事,都当做解决问题的机会……我希望我能使人们变得更好。” 去年vivo X30宣布和Alexander Wang联名限量款手机后,后者曾经这样表达对于跨界捉刀外观设计的初衷。作为国际顶级的时尚设计师,这是他第一次操刀手机的设计,最终的镜面效果,也堪称惊艳。 vivo X30和Alexander Wang联名限量款手机 作为世界上最流行的电子产品,iPhone在很长一段时间中,掌握了功能和美学设计上的话语权,至今智能手机依然没有能完全摆脱乔布斯手上初代iPhone的基本形态,而早些年,几乎只有苹果每年“科技春晚”上的新手机,和抄作业的其它厂商。 但今天,我们已经似乎习惯了安卓阵营和苹果的分道扬镳,尽管仍然存在着技术基础上的一致,然而无论是谷歌、三星还是vivo、华为和小米等国产手机厂商,都拥有了各自设计趋势,甚至很多时候会认为苹果保守和落伍。 很显然,手机设计的话语权发生了变化,而让变化发生的,是来自2018年的一次革新,在这次革新中,国产厂商就像Alexander Wang说的那样,以设计创新和行动力解决了某些问题,并将手机带入了一个更好、更新、更有活力的新阶段。 从概念到量产 2018年2月26日,巴塞罗那MWC2018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vivo推出了初代APEX概念机,通过升降式摄像头方式将前摄隐藏,并采用了屏下指纹技术,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全面屏。 vivo APEX 2018 随后两年间,各家旗舰机的设计之争,其实就是围绕全面屏解决方案的竞争。 保罗·格拉汉姆在《黑客与画家》一书中所说,真正的好设计,应当有可复制性。APEX虽然惊艳,但当时大家都认为这仍然是一款参展概念机,量产仍然离普通用户很远。 此前一年9月发布的iPhone X采用了刘海屏设计方案,虽然遭遇了很多吐槽,但其代表的“异形屏”的方案依旧是当时一段时间之中的首选,只是迎来了不同类型的美化与变种。占比更小的水滴屏、挖孔屏相继出现在不同厂商的量产手机上,并带动了大众整体对于全面屏概念的理解和普及。 然而他们并没有解决最终的问题:占用屏幕空间的前摄,始终如白纸上的墨迹,是消费者对全面屏渴望中的瑕疵。 当大家以为要再需要忍受这种瑕疵1到2年的时候,等待前摄部件在技术上的彻底革新时。6月12日,vivo发布了量产旗舰品牌NEX的初代产品,虽然在许多方面做了妥协,但依然惊喜的保留了APEX的升降摄像头和屏下指纹的方案,普通消费者第一次有机会用上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屏”。 今天回头看,机械式的升降摄像头也许并非一种“完美”的设计方案,由于无法保证手机的密闭性,它衍生出进灰等客观问题。但它证明了,凭借精巧的设计,真正的全面屏可以实现。最终NEX初代成为了当年热度、好评率最高的手机之一。 当时vivo之所能够如此快的实现量产,除了设计部门的努力,也凭借了与供应商的良好关系。业界周知的事情是,vivo一直是手机厂商中对供应商最友好的一个,而且很多时候针对新技术,愿意与厂商共同分摊成本和风险,因此供应商也就更乐于将最新的技术和最大的产能提供给vivo。比如正是因为和汇顶的良好关系,他们最早实现屏下指纹手机的量产。 对于工业产品来说,设计不仅仅比拼巧思,同样比拼资源和整合。 这之后,跟随着NEX的思路,OPPO Find X采取了相同的升降式方案,换来一张干净的“正脸”,而小米、荣耀之后推出的滑盖式设计,同样是机械结构的变种。可以说这一时期,国产厂商的敢为人先和快速响应,第一次让全球的手机消费者意识到,中国手机设计可以做出让人信服的产品。 OPPO Find X 至此,iPhone诞生11年之后,苹果对于手机设计的话语权第一次出现了松动,初代iPhone定义的外观样式开始瓦解,home键渐渐离开历史舞台,前置摄像头微型化乃至隐藏,屏占比成为了接下来两年间最为用户热衷的话题。从概念、供应链到量产乃至营销层面,国产众厂商都展示出各自的能力与优势,“国产没有设计”的偏见作古,曾经的学徒,开始出师。 国产厂商定义手机未来? 2018年之所以如此重要,除了完成全面屏的革新,还在于正是从这一年开始,终于有真正意义上面向未来的量产机型出现,为手机的下一轮设计革命打下基础。 全面屏虽然让“屏占比”成为了这两年的时髦词汇,但其本质上,依然是在传统智能手机的框架下,放进更大屏幕。如今主流的旗舰机屏占比起码都已经突破了90%,这个赛道的竞争依然还会延续,但每次进步几个百分点的数字游戏,既刺激不了消费者,手机厂商想要突破也愈发困难。 这也是为何,以国产厂商为首的手机大厂们,正在一些新的概念上不断尝试,目前在量产机中,最常见的两种突破方案,是双面屏(折叠屏)和曲面屏。 双面屏方面,2018年底,vivo推出了NEX Dual Display,推出了更为激进的正反面双屏设计,仿佛不约而同的,努比亚X也推出了同样结构的手机,次年,Galaxy Fold和华为Mate X这样折叠屏产品的出现,则是拓展屏幕空间的另一种尝试。 vivo NEX Dual Display 曲面屏方面,2019年开始,vivo NEX 3、华为Mate 30 Pro、OPPO Find X 等产品都不约而同的采用了“瀑布屏”方案,除了从正面追求屏占比,同时也将屏幕向两侧延伸向边框,并随之拿掉了“祖传”的侧边按键,使机身变得更加一体化。 先说结论,严格意义上来说,二者都并不算突如其来,而是历经了多年的技术打磨和试错。如今双屏和折叠屏依然无法成为主流,更多作为概念存在,价格也普遍比较昂贵。而“瀑布屏”方案则将曲面屏幕带入主流,并正在成为承上启下的重要存在。个中核心,在于柔性屏幕的发展机遇,以及软件生态的适应能力。 一直以来,柔性屏幕始终是对于未来手机形态想象的重要载体,无论想象中将手机卷轴化,和手机折叠化,都需要一块成熟而柔软的柔性屏幕——而要将这种想象化为实际,依然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来实现这种弯曲屏幕的渐进。 双屏幕是在可弯曲屏幕出现之前较为常见的设计解决方案,大家最先尝试类似于任天堂NDS的可折叠方案,早在2010年,富士通就已经推出了可旋转的双屏概念机,次年索尼Xperia Tablet P 和京瓷Kyocera Echo也纷纷跟进,但手机厂商并不如任天堂一样可以实现软硬件的一体控制,真正能够完美支持双屏的软件很少,这种尝试也就无疾而终。 任天堂NDS 有类似境遇的是今天的折叠屏,合起来是手机打开是平板的想法很美,但安卓系统的软件生态,是其普及的真正制约。 于是一些折中方案就渐渐产生,2012年的YotaPhone曾经引领一时的话题,其正反设计样式(当时采用的是E-ink+电容屏的方案)也启发了如今的双面屏。但这一设计方案虽然解决了软件适配的问题,但对于大多数用户来说并不算实用,依然没有很好地普及。 YotaPhone的双面屏 随着屏幕的可弯曲程度不断加强,曲面屏的应用逐渐丰富了起来,不说实验性的三星Galaxy Round和LG G Flex,早在2016年,Galaxy S6 Edge的出现就曾经引领过一波类似于今天瀑布屏的设计风潮(当时前摄和Home键还是挤占了大量上下空间),但除了“好看”之外,并没有真正打入市场。 三星Galaxy Round 为什么当年没做到的事情,今天的“瀑布屏”可以做到呢?重点在于曲面屏的再次进步,以及厂商优化的问题。以刚刚发布的vivo NEX 3S为例,其屏幕弧度接近90度,覆盖了整个手机两侧,同时完全使用屏幕覆盖了实体按键,配合X轴线性马达来完成反馈,并且加入了防误触优化。当年糟糕用户体验成为曲面屏的死穴,而今天随着技术进步,体验完善,同时和普通手机能够共用一套软件生态的“瀑布屏”,自然成为了新的审美风向标。 如果说全面屏的设计之争,是面向手机正面面积的存量竞争,那么“瀑布屏”就已经开始争夺屏幕显示的增量部分。如果手机的侧面也可以变成屏幕,那么更具有想象力的屏幕拓展方式,也并非不可能。 “瀑布屏”的出现预示着“屏占比”概念将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手机设计的竞争将迎来一个阶段,完全突破iPhone式智能手机掣肘的全新形态,以及全新体验终于有了一丝曙光。而目前已经拿到了参与这场角逐的入场券的中国厂商,则第一次有机会和苹果、三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他们对于设计的重视,得到了回报。 设计维艰 设计这件事情,虽然有时候被看作玄学,但真的不做,可以参考许多年前山寨机时代的风评。而真要做好,则需要巨大的投入,包括但不限于资本、人力、营销和对于时代的审时度势——即使在一些有时候不为消费者所注意的方面。 比如NEX 3S产品线中,有一则配色是“琥珀醇”,有颜色从浅至深的渐变。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只需要作出好看或不好看的二元判断即可。但对于设计师而言,则需要考虑:在当下推出暖色系产品是否为人喜欢?从工艺上来说是否可行,成本是否可控?在颜色细节上,能否呈现如想象般的效果? vivo NEX 3S vivo单是为了在手机上呈现“琥珀醇”的颜色,就动用了四个设计部门的力量,在设想出“陈酿被光穿过那一瞬”这个概念后,先是消费者趋势研究创新技术预研团队进行市场调研并提供报告,然后ID 部门(工业设计部门)着手进行整体设计,接着CMF 部门(Color、Material & Finishing)会针对颜色质感进行具体研究,再由3D 部门做整体调整,才有目前我们看到的量产成品。 颜色作为手机设计的冰山一角,仅此一项就如此复杂,更何况整体设计的成形。vivo的设计总监萧铭楷这样形容其中的工作量: 设计理念出现,经过一步步的验证,一版版的设计手稿,期间转换成一个又一个的手板模型,到最终定版,一共经历了 286 个手板模型。 令人欣喜的是,国产厂商经过了山寨时代,经过了模仿时代之后,终于逐渐拥有了这种完整的工业设计能力,并且在手机产品上一步步将能力展现出来,并得到了更加广泛的认可。这些年可以频繁的看到中国厂商的手机设计向外“破圈”的趋势,诸如vivo X30和alexanderwang的联名限量这些案例,已经在逐渐证明国产厂商带来的审美趋势,渐渐得到时尚圈和消费者的青睐。 但也必须看到,虽然从视觉、外观层面,中国厂商已经具有了相应的实力,技术与审美的结合也能游刃有余。但如果细究软硬件一体化和操作体验来说,依然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苹果作为终极Boss,即使外观设计上饱受诟病,但依然能够凭借生态和体验,占据高端市场。这引出了所有国产厂商,乃至所有安卓阵营厂商的下一个命题: 能否在不久之后到来的,更加彻底的外观革命机遇中,实现对智能手机体验的重新定义。 这种定义将最终影响到那些手机市场上,国产厂商无解的问题:如何卖出更高的单价?如何解决消费者换手机的迁移成本?以及如何脱离性价比魔咒,塑造独一无二的国产品牌? 自智能手机出现以来,设计美学始终是穿针引线,为整个手机产业链找到未来出口的重要一环。而今后,这些问题的答案,也在每个设计师的笔下,在每一个创新的设计概念之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