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望着,盼望着,春天的脚步近了。 每天都在翘首期盼着,天气回暖,赶快脱下厚厚的棉服,换上轻薄的春装。待疫情结束后,摘下口罩,赏春光,看春花。 且慢! 春天虽然近了,但衣服却不能急着脱。 俗话说,“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春季气温就像孩儿的脸,一天变三变,民间也流传着“二月休把棉衣撇,三月还有梨花雪”的俗语。春季适当捂一捂,对我们的身体大有裨益。 “春捂”是指在气温刚刚回暖时,不要过早脱掉棉衣。早春时节,天气乍暖还寒,早晚温差大,冬天的阴寒之气尚存,此时脱掉棉衣,人体容易受寒凉之气侵袭,很多人都会因为此时不注意保暖而患病。 尤其对于中老年人来说,感冒、消化不良、青光眼、心肌梗死、中风等疾病的发病高峰都与冷空气南下和降温持续的时间密切相关。 很多老年人就是因为春季气温变化较快,昼夜温差大,血管受冷空气刺激突然收缩,导致血压升高,诱发或加重心脑血管疾病。 因此,“春捂”一直都是古人十分重视的养生之道。 不过,“春捂”也有讲究,捂哪里?什么时候捂?可不能捂错! 春捂捂哪里? 春捂,并不是全身都裹上厚厚的棉袄。而是要“上薄下厚”。 很多女生都会在春天早早换上短裙和薄裤袜,为了保暖再套一件羽绒服或大衣。而正确的做法恰恰相反,腿部才是真正需要保暖的部位。 因为人体下半身对风寒的抵御能力较差,且寒气大都由下而上侵入体内。因此,双脚和腿部才是春捂的重点部位。 第二个需要重点保暖的部位是肚脐。肚脐是最怕着凉的地方,作为腹壁的最后闭合处,因屏障功能较差,在人体又属相对虚弱之地,易受凉而染风寒。 在每晚睡前,也可将双手搓热,掌心左下右上叠放贴于肚脐处,逆时针做小幅度的揉转,每次20-30圈,温养肚脐。 春捂是什么时候? 通常,春分之后的10—15天,就是春捂的时间,老人、孩子和体弱多病的人,可以适当增加春捂的时间,大概在两周左右。 当然,春捂也要视具体温度来定。如果昼夜温差大于8℃,且气温还没有持续稳定在15℃以上,就应该适当捂一捂。如果气温已经高过了15℃,那就要及时减少衣物,否则超出身体的耐热限度,也对健康不利。 对于还不能用言语表达的宝宝来说,家长也要对孩子衣物的多少心里有个度。很多家长都怕孩子着凉,宁可多穿不可少穿。实际上,宝宝的新陈代谢更加旺盛,长久的高温会导致孩子出现高热、脱水、缺氧、昏迷,也叫作“捂热综合征”。 所以,给宝宝春捂,可千万不要捂过了头儿。宝宝衣物的多少可以和大人保持一致,不需要再额外增加,以手心温热,头颈无汗为度。 原创 Sunny |
|
来自: 昵称DdgmFysz > 《文件夹1药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