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一本书,能够如此深刻的影响一个时代,和这个时代的最广大读者,不管是喧嚣的城市,还是静谧的农村,总有人抱着这本书,看的泪如雨下,当他们擦干泪水之后,一种崇高的,原生的,激励的感情油然而生,像是看见了应该去做的事情,到底是什么。 也许,就是这种感触,使得路遥深入人心,使得这部书畅销至今,前前后后,销售了一千八百万册之多!是第二名,《白鹿原》销量的十倍。当然,这空前绝后的巨大销量,没有给作者路遥带来任何经济的喜悦,而撒手人寰的路遥,死的时候,还欠着足以感到屈辱的外债。 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贯穿一个观点,就是人只有劳动才能活得更有价值。我非常赞成这种观点,一个人如果不能在这个社会中,以劳动创造社会价值为荣,我想这个社会已经够悲哀了,遗憾的是,辛苦写作的路遥,从窑洞里重见天日的时候,已经油尽灯枯。 从来没有一本书,像平凡的世界这样,贯入如此强劲的价值观!我认为这是平凡的世界最珍贵的,它给无数个青少年抑或中年的人,给他们这个社会最光明的希望,就在于奋斗,就在于抗争,我认为这就够了。至于很多评论家说它不够深刻,那不过是没有理解路遥,没有理解那个时代。 读路遥,到底该读懂什么?这么一个时代的弃儿,这么一个走不出乡村的灵魂,这么一个挣扎着奋斗的失败者,给了我们什么?让我们提起他,就想到了巧珍,高加林,就想到了孙少平,田晓霞,那一个个似乎远去,却越来越清晰的面孔,一个个从眼前飘过,历经岁月蹉跎,愈加清晰动人。 人物如何生动,来源于真正的感同身受。 近年来,我们总是感叹,很多东西看起来,就是那么不真实,战争的炮火连天,也难以弄脏主角的干净衣服,来自偏远农村的姑娘,却总是透着都市的浮夸,而这些,在路遥的作品里是绝对不会存在的,他很笨拙,笨拙到描述真实,没有一丝的夸张和想象。 在人生里,巧珍喜欢温文尔雅的高加林,就尽量的接近他,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开始刷牙,牙刷,把嘴里戳的冒着血沫,路遥没有避开这份来自农村的真实,而那个时代,真正刷牙的又有几个,即便是漂亮青春的姑娘,她的土气,没有让我们看不起,反而让我们心碎。 学校的操场上,飘着雪花,自卑而穷困的孙少平,犹豫着,观察着,等待其他人远离,才躲躲藏藏的出来,拿最便宜的饭菜充饥,跟他同样如此的,还有一个可怜的姑娘,郝红梅,几年之后,郝红梅又出现在了乱糟糟的集市上,背着孩子,卖着水饺,这就是生活的本真,没有任何掩饰,就这样,赤裸裸的呈现在你面前。 路遥知道,他无法掩饰生活,更无法扭曲真实,于是,刚刚踏入城镇的高加林,只能卖馍,挎着篮子,怯生生的喊着自己都听不清的话语,感受着无人理睬的窘迫,他没有看见,就在拐角处,爱着他的巧珍,心疼他的巧珍,早已泪流满面,伤心欲绝。 意义从何而来,只能是发自内心的呐喊。 没有人愿意,坠入平凡,哪怕倒在追求的路上。即便在干零工的窝棚里,孙少平也没有沉沦,他要追求更好的人生之路,哪怕承受屈辱和苦难,那一盏昏黄的油灯,照亮的,是心灵,是物质之外的丰富内心,他不知道会不会脱离贫困,会不会脱离鄙视,他只知道,他在路上,一步步前行。 哪怕背负着家人和故土,孙少安也在抗争命运,他想改变的,不仅仅是自己家庭的生活,还有那个魂牵梦绕的家乡,爱人远去,那份深情埋入心底,他不怪命运的不公,而是脚踏实地,开办砖窑,给自己,给乡亲们一个前途,一个希望。 高加林,一个被唾骂的角色,也在苦苦的挣扎,他不想留在农村,看不到远方的地方,为了抵抗命运的安排,他做了错误的选择,背离了可怜的巧珍,他错了吗,是的,他错了,他错在生在农村,却有着对于城市的眷恋,对于富足的期盼,时代,就是造化弄人。 经典因何永恒,时代变了精髓不变。 路遥的作品,都有很强的时代局限,城乡区别,早已模糊,户口隔阂,也已淡漠,但没有人忽视他的小说,平凡的世界,仍然高居销量榜首,为什么?我想,是一种精神力量,永远被我们念念不忘,那就是劳动光荣,那就是哪怕平凡,也要奋斗的正确观念。 高加林们,到底去了城市,当了农民工,他们在搬货的仓库,在建筑的工地,在送货的路上,因为他们,家乡也改善了生活,有了快餐面,有了矿泉水,城乡差别,终于越拉越近,岁月无痕,年轻一代已经买房买车,路遥没有看到,却早已幻想的情景,实现了。 即便是农村的二流子,王满银,也走入城镇,靠着辛苦的劳动,成为商人,个体户,将农村的媳妇孩子接到了城镇,开始关注学区房,关注美容化妆品,时代的脚步,越来越快,时代的变迁,也越来越大,沉寂的,落后的农村,也悄悄的起了变化,绿色农业,养殖,旅游;路遥,那种农民脸上的困惑和苦难,已经远去,假如在天有灵,也会含笑九泉,倍感欣慰吧。 题外话,路遥作品的生命力。 我们知道,任何文学作品,都有自己的生命力,有的如同浮萍,风吹浪打去,有的如同佳酿,岁月更加香醇,玩弄任何文笔,技巧,流派,都是外在的包装,内核,才是生命力密码,一部足以传世之作,必然震撼心灵,给人以源源动力,路遥,仅仅几部作品,就获得了千万读者的青睐,和几十年滔滔不绝的赞誉,绝不是偶然得之。 沉下心来,潜心创作,是路遥的写作本色,在灰蒙蒙的前途面前,在摆脱不了的经济困境下,路遥没有退缩,没有丧失斗志,拖着病体,跨入窑洞,在一只只香烟缭绕中,陷入创作的世界里,进入时代的漩涡里,他倾注了所有心血,奉献出这部作品,是一种精神力量,而不是物质的鼓励。 相比莫言,陈忠实,他的文笔显然不够老辣,丰富,更没有魔幻色彩加持,有的,只是一份真心,一份坚持,资料不够,就老老实实的把时代数据一一对照,情节不够,就苦思冥想,立起一个个鲜活的人物,让他们自己活起来,动起来,冲突,矛盾,推进,就自然来了,路遥窑洞里的灯光,照亮了他的精神世界,也照亮了我们。 内容来自懂车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