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楼诗词品鉴(121-126)|杨逸明(一)

 昵称5466805 2020-03-20

小楼诗词品鉴(121-126)|杨逸明(一)

卷首语

入选作品自定义为:或满目珠玑,或偶见亮点亦不乏瑕疵,或立意生新,或构思独特,或比兴出奇,或意境幽远,等等。评语无心面面俱到,但期搔到痒处,点到穴位。

——段维


小楼诗词品鉴(121-126)

121,赠抗日老战士

……李建新(上海)

122,与小楼师友游小芝红树林

……章雪芳(浙江)

123,晚 炊

……王海娜(北京)

124,一剪梅·母爱

……马星慧(南京)

125,行香子·戊戌清明祭落花

……韩倚云(北京)

126,浣溪沙·隔窗看早桃花

……何其三(安徽)

本期嘉宾简介

小楼诗词品鉴(121-126)|杨逸明(一)

杨逸明,1948年8月生于上海。第二、三届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第四、五、六届上海诗词学会副会长。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顾问、上海诗词学会顾问。已出版诗词选集有《飞瀑集》、《新风集》、《古韵新风》、《路石集》、《晚风集》、《当代诗词百首点评》等。

小楼诗词品鉴(121-126)|杨逸明(一)

赠抗日老战士

李建新(上海)

烽火年方少,今成九十翁。

一提驱寇事,声响尚如钟。

杨逸明点评:前两句言简意赅叙述了老英雄的一生。但是人老心未老,老战士一提及当年抗击倭寇的岁月,还是兴奋异常,激动不已。寥寥几笔,小小一个细节,把九十岁的抗日老战士的火爆性格、铮铮铁骨刻画得活灵活现。这样的老英雄,何等可歌可泣可敬可佩。古人赞扬杜甫:“欲知子美高明处,只把寻常话入诗。”写诗“深而晦,不如浅而明”,能词浅情深,词浅意深,诗短情长,最妙。


与小楼师友游小芝红树林

章雪芳(浙江)

野涧飞山鸟,红云映翠林。

客行迷远近,万树一溪深。

杨逸明点评:沿着野涧走,听着山鸟唱,深深的树林渐渐被晚来的云霞映红,这才发现迷路了。我有一次游览一个小山村,也迷路了,村民教我一个出村的办法,只要沿着路边的小渠流水走,就能走到村庄的一个出口。这首小诗最后说“万树一溪深”,大概也是给迷路的游客指出了一条走出树林的方法:树有万株,溪只一条,沿着溪走,就能走出树林。小诗只有二十个字,已经描述和展示了一个优美的境界。可是“涧”“溪”,“林”“树”,意复,似尚可斟酌。


晚 炊

王海娜(北京)

下得厨房开小窗,洗青摘绿一时忙。

知夫今日归来早,灶上黄昏先煮香。

杨逸明点评:现实生活中的一个普通场景,可以被诗人写得有声有色有香。前两句写厨房一景,青的绿的一大堆蔬菜,作为家庭主妇的诗人正忙着洗涤。后两句写出忙碌的原因,因为丈夫今天回家要比平时早些,所以晚上还没到,黄昏时就要开始上灶做烹调准备。忙着“洗青摘绿”,不说“洗瓜摘果”,要把“黄昏煮香”,不说黄昏时候做菜,这都是出之以“诗家语”。短短一首小诗,将妻子的勤快和善解人意,以及对于丈夫的爱慕和体贴,平时夫妻的和睦和家庭的温馨,表现得淋漓尽致。“是真佛只说家常”,但是“说家常”也须说得有情有趣,否则有谁要听啊!


一剪梅·母爱

马星慧(南京)

满满瓶装碎辣椒,已用油浇,再用油浇。为防渗漏百层包,横绑三遭,竖绑三遭。

别后谁怜老病腰,忙到深宵,疼到深宵。手机早晚任唠叨,不是歌谣,胜似歌谣。

杨逸明点评:歌颂和赞美母爱的诗词作品历来不少,当代更多,作者都有真挚的情感,但是要写到催人泪下,还必须有写作上的好手段。这首词,上片只写了一件事情,就是母亲给自己准备一瓶碎辣椒,一连串的动作:“装”,是满满的;“浇”,是已用油、再用油;“包”,是百层;“绑”,是横三遭、竖三遭。可谓细心,母亲对于女儿的爱,可见何等之深。当年“临行密密缝”的诗句,也正是这个意思。下片写自己离别后对于母亲的思念,老人家还在日日夜夜的忙,老寒腰一直未愈,教人放心不下。母亲的唠叨,都是对于女儿的嘱咐丁宁。这虽然不是歌谣,却胜似歌谣。能听到这样歌谣般唠叨的儿女真是有福了!我已经听不到了!读至此,不禁泪下。这首词写真情实感,遣词造句和谋篇布局看似平凡,但是意境不狭,技巧不疏。前人云:“全用极平凡、极通俗之辞句,而胜似镂肝雕肾者千百倍。”此首得之。


行香子·戊戌清明祭落花

韩倚云(北京)

暂蛰严冬,仰望苍穹。数寒宵,锁恨千重。春来破蕾,绽放情浓。看尖儿紫,萼儿绿,瓣儿红。

三生缘分,一片深衷。有心人,留恋芳容。成尘艳骨,别恨无穷。化霎儿雪,霎儿雨,霎儿风。

杨逸明点评:有人说,诗人写应时应景的诗词,无非是春夏秋冬来了就开心,春夏秋冬去了就伤感。好像也有点道理,因为很多的诗词写得就是这个题材。但是要把这个内容写到位,写得让人动心,也不容易。这首词,上半片就是写的春天来了开心:“春来破蕾,绽放情浓。看尖儿紫,萼儿绿,瓣儿红。”三个“儿”,都是在极细微处见颜色,可见诗人感官的敏锐和细腻。下半片就是写的春天走了伤感:“成尘艳骨,别恨无穷。化霎儿雪,霎儿雨,霎儿风。”三个“霎儿”,特指时间之迅速和短暂,对于美好事物转瞬即逝感到悲伤和无奈。四季的匆匆,花草的荣枯,使人慨叹人生的须臾。这是文学艺术作品写不完的主题。“恐美人之迟暮”“朝成青丝暮成雪”“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一江春水向东流”……无不在抒发此种情怀。这首词题目中有“戊戌清明”,词中有“三生缘分,一片深衷。”恐是作者另有本事在。诗人实有所指,有感而发,读者也可以由此及彼,浮想联翩,产生共鸣。


浣溪沙·隔窗看早桃花

何其三(安徽)

禁足何能作远游,窗前有景入双眸,红鲜几朵锦云浮。

人为多情人易老,梦因无迹梦难求。有桃花处有春愁。

杨逸明点评:禁足在家,与春色相违。仅仅是小窗外几朵红鲜如锦云般的桃花,已经使诗人心醉。下阕一联,寻常词语,淡淡写来,但是能“寄深于浅,寄厚于轻”。古人所谓:“性情薄者,词深而转浅;性情厚者,词浅而转深。”此正是“词浅转深”之句也。结句似曾相识,类似“有斜阳处有闲愁”,但不碍此词洵称佳作。此首读来有味。我不大填词,一是意懒,二是笔拙。但是读到当代人的好词,还是会反复吟诵。袁枚老夫子曾言道:“余不耐学词,嫌其必依谱而填故也。然爱人有佳作。”余亦然。

嘉宾/杨逸明 编辑/章雪芳 审核/刘鲁宁 校对/冯 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