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亦称之为“卒中”,是以卒然昏仆,不省人事,伴有口眼㖞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或不经昏仆而仅以㖞僻不遂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疾病,本病特征是起病急骤,症见多端,变化迅速,中风属于本虚标实之证,在本为肝肾不足,气血衰少,在标为烽火相煽,痰湿壅盛,气血瘀阻,现代医学中的脑出血,脑血栓形成,脑栓塞等病可以参照治疗; 治法一 取穴: 颈交感神经,位于甲状软骨两侧旁开约1.5厘米处; 操作: 注意避开动脉,勿提插,直刺3-4厘米,留针5-6分钟,中间捻转3-4次后出针; 来源: 中国针灸,2(6):17, 1982; 治法二 取穴: 上肢穴或下肢穴; 下肢穴,位于大腿外侧,当腓骨小头向上2.5寸,股二头肌腱上缘是穴; 上肢穴,令患者健侧上肢屈于胸前,由前臂尺侧内缘中点偏上5分取穴; 操作: 采用上,下,左,右交叉取穴,左下肢瘫,取右上肢穴,左上瘫,在右下肢取穴,反之亦然,用28号针快速进针透皮后,改为轻捻转,慢进针,至肢体直径的1/3,待患肢感觉有力,运动功能有所改善,医者持针手指有沉,涩,紧之感,说明“得气”,留针30-9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来源: 中国针灸,(1):6, 1985; 治法三 取穴: 外金津,外玉液,仰卧位,当喉结上方正中之廉泉上方1.5寸,再旁开0.3寸,左为外金津,右为外玉液; 操作: 用外金津,玉液治疗中风失语症,患者仰卧位,取穴后针刺向舌根方向,进针深至1.5-2寸,强刺激,不留针; 来源: 中国针灸,(3):30, 1985; 治法四 取穴: 鹰上,坐位或仰卧位,曲肘关节,于鹰嘴上4寸处,偏尺侧一横指处取穴; 操作: 用鹰上穴治疗中风上肢功能障碍,令患者仰卧位,取鹰上穴,针尖向上斜刺1.5寸; 来源: 中国针灸,(1):8, 1988; 治法五 取穴: 颈三夹脊,在第三颈椎横突边缘旁开0.5寸处取穴; 操作: 令患者侧卧,患肢向上,头部前倾,在第三颈椎横突边缘两侧取穴,直刺进针6厘米,留针30分钟,日针1次,15次为1个疗程; 来源: 浙江中医,(3):131, 1988; 治法六 取穴: 经验穴,在手背掌骨间,4个指缝后1寸许处; 操作: 用此经验穴治疗中风手指关节僵硬,在手背掌骨间指缝后1寸处取穴,采用泻法,直刺行强刺激,每隔5分钟提插1次,患者自觉针感强,并向5个指尖放血,或见手指抽动,一般行针40分钟为宜,针刺时注意避开血管,防止出血; 来源: 针灸学报,(6):44, 1992; 治法七 取穴: 涌泉,蜷足时,在足心前1/3的凹陷中取穴; 操作: 取涌泉穴,常规消毒后用30号1寸毫针,刺入0.3-0.6寸,强刺激,平补平泻,留针15分钟,每日1次; 来源: 中国针灸,(2):46, 1996; 治法八 取穴: 丰隆,仰卧,在条口穴后方一横指取穴,约当犊鼻与解溪的中点处; 操作: 进针得气后,施平补平泻法,并边行针边嘱患者活动舌体,约行针10分钟,教患者数1,2,3,,每日1次,用丰隆穴治疗中风失语; 来源: 中国针灸,(6):338, 1997; 治法九 取穴: 头皮针运动区; 操作: 定好部位后,分开头发,常规消毒,快速进针,达到头皮下,沿头皮皮下或肌层斜向捻转至要求的区域长度,固定真题,开始快速持续捻转,一般3-5分钟即能达到适应刺激量和刺激强度,病变部位会出现一定针感,如热麻,出汗等,用此法治疗各种脑血管病偏瘫; 来源: 新医药学杂志,(1):27,1972; 治法十 取穴: 百会,在后发际中点上7寸处,或于头部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取穴; 操作: 患者取仰卧位或正坐位,先确定百会穴,再从百会至曲鬓取一延长线,取穴原则是选择患肢对侧的穴位,选用1.5寸不锈钢毫针,先从百会刺入1针,再在延长线上刺入1-2针,呈斜刺,刺入帽状腱膜下,入皮要快,减轻进针疼痛感,进针约0.8-1寸深,持针柄快速捻转,每分钟约200转,持续捻转1-2分钟,留针30分钟,中间行针3次,本针法刺激强,注意防止晕针,日针1次,10次为1个疗程; 来源: 笔者临床常用之法,治疗脑梗死早期或脑出血恢复期肢体功能障碍效果显著; 治法十一 取穴: 头皮针言语一区; 操作: 取双侧言语一区,用1.5毫针快速刺入皮下,达帽状腱膜下,持针柄快速捻转,每分钟200转,留针30分钟,中间行针3次,日针1次,10次为1个疗程,治疗时,配合语言训练; 来源: 笔者临床多用之法,治疗中风失语有一定效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