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徐玉基:诗联当重压轴句 ​

 风吟楼 2020-03-20

徐玉基 上海

2020年2月20日,安徽省黄山市率先全面恢复生产生活秩序,黄山市诗词学会老会长程极悦先生即兴赋《浣溪沙》一阙,发来让我过目。程先生出身书香门第,是著名古建专家,设计工程得过鲁班奖,诗词联均工。我因好为人师,见到好诗好联就要赞几句,有点想法也不藏着掖着,蒙了不少人。程先生给我看新作,当是真心诚意的。我看过之后,大为赞赏,只是觉得末句“但从心底为禳灾”平了一点,气势不足,似可用“但期从此远祸灾”。程先生从善如流,当即作了修改,末句改用“从今莫使后人哀”,我一看,拍案叫好,当即回复:“有杜牧《阿房宫赋》意,使全词陡然提升境界,是为佳句。”程先生当然也很满意,说“真知我者。”

读过《阿房宫赋》的人都知道,杜牧在铺陈了阿房宫的富丽堂皇和灰飞烟灭后,结尾有一段精彩的话:“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从今莫使后人哀”正是借用了杜牧文意,切中当前抗疫的实际,为人们留下更多思考。此词因有末句压轴,气势一层更上。

由此我想到了一个问题,就是压轴句对于诗联作品的作用,为此又读了一些名诗名联,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

“压轴”是戏曲名词,原指倒数第二个剧目,但现在大多数人和部分辞书都称其为最后一个节目,“谓其质量高,表演最精彩,足以压住全台”。吾从众,并借用戏曲术语,将诗联的最后一句称为“压轴句”,这是先要说明的,以免歧义。

在对联创作中,有一种观点,认为下联的分量应重于上联,这是有道理的。但此处不是论上下联,无论多少分句,只论最后一句,特别是多分句联,所以谓之压轴句。还有一个理论,即诗眼(联眼同),为诗联中点睛传神之笔,可以一字一词或一句。压轴句虽与诗(联)眼有关,但只论最后一句。

律诗将尾联称作合,对联将末句称为结。“合”和“结”都要将前面的内容作情绪、逻辑、意义上的揭示和升华。一首诗,一副联,不管几句,总要有结束句,末句即起到这个作用。或事情叙述完了,或感情抒发完毕,或逻辑已作演绎,或判断已有结论,与写文章一样,豹尾是必须的。

压轴句的精彩,当使全诗全联锦上添花;也有末句平庸,黯淡了全诗全联色彩。那种末句诗(联)意丰满、震撼有力、韵味深长、引人遐思的精彩句,确实能为诗联锦上添花,甚至决定一诗一联的成败。

压轴句的精彩,可以多角度、多层次、多方面论述,我们以研究对联为主,本文着重分析对联,兼顾诗词。我选择了四个“标点”作意象,分别分析压轴句的四种特征。传统对联和悬挂对联是不用标点的,宜用什么标点全靠自己判断。此标点是意象,与对联中实用的标点并不一致,这是需要说明的。

一、画一个百川归海的句号

一首诗一副联,总要演绎一个主题,如果既切又雅地将意思说得清楚明白,那么就达到目的,可以画一个圆满的句号。作为一副对联,特别是多分句联,无论是正对反对流水对,滔滔不绝,末句总要完美收官。好比大江大河,一泄千里,任它千回百转,一旦归入大海,即有了最终归宿。如《登鹳雀楼》合句“更上一层楼”,是回答转句“欲穷千里目”的,全诗已达高潮,可以画一个圆满的句号。又如《竹枝词》“道是无情还有情”,别致有趣,将男女情思演绎到极致,也是画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对联更是如此,特别是春联,大多是可以画句号的。当然也有写诗写联,到了末句还未讲清楚,或草草作结,或平淡无味,都是失败的,不能说句号画好了。

让我们来分析两副联,看看作者如何画句号。

方留聚《咏松树》联。

幽色出凡尘,雪作裳,霜拂袂,独处断崖怀劲骨;

朔风呼旧雨,梅为友,竹是邻,疏横野陌起涛声。

此联从“骨”和“声”两条线演绎主题,对于刻画松树的风格,是很成功的。同时又拟人化地借喻了人的品质,因而境界高,气魄大。此联上下各有四个分句,上联前三分句和上结前四字,都顺理成章地归结到“骨”,无一字傍逸斜出。下联亦同,一如滔滔江水,到此汇聚。这个“声”,当是高洁、坚韧、顽强之誉,且与上联相呼应,“骨”是“声”的底蕴,“声”是“骨”的必然。压轴句“疏横野陌起涛声”为全联增色不少。

张颖《题河北省援鄂抗疫医疗队出征》

从来燕赵出英豪,正艰难际,易水萧萧,义无反顾随金鼓;

自信河山书俊烈,待凯旋时,红旗猎猎,气贯长虹壮甲兵。

抗疫联很多,但此联颇有特色。给河北医疗队壮行,当有河北特色,要有鼓舞,有激励,有期待,作者运用了燕赵、易水这些意象,不仅切河北,而且均为豪迈之典,符合壮行气氛。上结甚为精彩,作者没有用套话俗语,而是化用“晓战随金鼓”古诗句,既有报国之心,又有慷慨之意。下联预祝胜利,殷切期待,联想凯旋之日,定是国靖之时。压轴句虽然气势宏大,但语气平和,画上了一个休止符,犹如告诉人们,胜利是属于我们的,是毫无疑义的,我们就静静地等待英雄们归来,与起句的“自信”遥相呼应。此联从上起的“出”,到下结的“壮”,气脉流畅,意蕴圆满。

二、打一个引人思索的问号

末句问号用于反问句,其实是联的另一种终结。用疑问的句式,表达肯定的观点,是陈述句的改版,是为了强调语气。诗联中的问句,大多已回答明了,但用了疑问句,引起人们思考,效果更加明显。例如古诗中“难道归来尽列侯?”(龚自珍《咏史》),其实是已明白没有列侯,经过一反问,就更有说服力,比用陈述句画句号效果更好。“画眉深浅入时无?”(朱庆馀《近试上张水部》)不但生动,而且表现出来的那种自信,更能打动人心。对联中压轴句用疑问句,所起的作用亦然。

魏艳鸣《题郁金香》

香韵郁千年,宜霞宜锦,漫吟午后阳光,此时忽忆兰陵酒;

春情凝几许?难画难描!欲倩风中词笔,何处可寻太白仙?

上联以“韵”起句,历久弥香,五字给郁金香定下基调。腰节步步登高,上结大回环,落脚于“兰陵酒”,看似突兀之笔,游离主题,实则是高明之处,令人想起“兰陵美酒郁金香”的美丽诗句(李白《客中行》)“忽忆”是作者引导人们进入一个美妙的遐想空间,自然而然想到郁金香,可谓水到渠成。下联以“情”起句,用了设问句,自问自答,甚是有味,也为结句铺垫。如此美丽的鲜花,我们都无法描画她的春情,可能只有大诗人李白能够信任吧,到哪里去找李太白呢?在深深的遗憾中,郁金香的美丽形象呼之欲出。压轴句的问号,用得甚是高明。

吴金城《汉武帝》

功莫伟焉,尊儒术强基固本,伐四方拓土开疆,丝路悠长驼铃千载,兴社稷堪称大帝;

过尤多也,征税粮重敛繁刑,侵万众穷兵黩武,民生凋敝泪雨两行,问古今谁是完人?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评说汉武帝,功过分明,功不掩过,过不损功,读来令人信服。上联论功,抓住汉武帝足以振古烁今的三件事,顺理成章地得出“称大帝”的结论。下联评过,也是为世人诟病的三方面,“过尤多也”,本应得出负面形象的结论,但作者笔锋一转,出人意料地用了“问古今谁是完人?”的压轴句,作者不作结论,让给读者来作,这个问句堪称神来之笔。试想,如果此联下结用正面陈述句,能达到如此完美的效果吗?恐怕是不能的,由此可见压轴句问号的魅力。

三、砸一个力敌千钧的惊叹号

惊叹号往往表现需要强调的字词,或表达强烈的感情,起到震撼的作用。诗词中很少用叹号,往往用句号代之,但我们在吟读时,感觉到强烈的感情处须用叹号才能表达。例如“更无一个是男儿!”(花蕊夫人《述国亡诗》)悲愤地诉说,强烈地抗争,使全诗更有感染力。“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将一腔激愤,抒发得淋漓尽致。现在的对联中,使用叹号的比较多,而且一般用在联尾,起到振聋发聩的作用。

万宇忠《中国女排》

累累伤痕无所惧,连连打击无所惧,只因为胜负未分、英雄未死;

频频倒下不言输、次次起来不言输,请坚信铁为战血、我是战神!

此联胜在气势上,句句斩钉截铁,叠词、反复、重字用法,感觉象一个个排球扑面而来,反击而去,切中中国女排的奋斗历程和拼搏精神。上联围绕“无所惧”,下联围绕“不言输”,如霹雳,如浪涛,有横扫千军如卷席之气概。压轴句尤为霸气,一口吐沫一个钉。此处惊叹号与语气相一致,不可移易。

董文学《题泰山》

一支笔仰哉齐鲁,看杖履春秋,辄寻骚客缘何不朽?

五岳峰渺矣烟霞,笑云天高古,漫诩红尘唯我独尊!

此联用了自问自答的撰联手法,妙语联珠,既显古朴,亦觉清新。上联用“一支笔”演绎,表古今文人骚客多有极尽赞美之词章。下联从五岳切入,突出“五岳独尊”的崇高地位,则泰山的形象生动而庄重。压轴句用了叹号,显示出一种正气、霸气和王气,全联到此如板上钉钉,稳且有力。

四、留一个余音不绝的省略号

诗联中是不用省略号的,但我们可以将那些故意留下空白,让读者想象;或余音未绝,言有尽而意无穷;或欲说还休,不说比说好的末句理解为后面可用省略号,这种用法余味深长,余音绕梁,能为诗和联增加含蓄、隽永的魅力。将强烈的感情、纷繁的头绪、无尽的遐思深藏于字里行间。陆游《小舟游近村舍舟步归》:“斜阳古柳赵家庄,负鼓盲翁正作场。死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说蔡中郎。”蔡中郎何意,留给读者去想象吧。(已经有人写出长篇论文)“便向襄阳向洛阳”(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到洛阳去干什么,可以继续写下去,但此处刹住,憧憬更炽。对联中如能在末句使用此手法,当增其亮色。

张项学《玄武门之变》

家国两权处,首谋大略,忍剑举刀横,或惜豆箕吟月下;

输赢一梦时,几闹此门,看星移斗换,终为词曲唱人间。

上联是当事人视线,下联是后来人眼光,把玄武门之变放在历史的长河之中,当时的无奈和后世的贬褒,都跃然纸上。虽有萁豆之憾,亦为情势所困。作者是持正面观点的,但他不直说,先从大略考虑,继而责以箕豆,再从事件重复,步步为营,层层深入,抽丝剥茧,全联落在末句“终为词曲唱人间”,怎么成为词曲,谁来唱,怎么唱,留给读者去理解,婉转而有说服力地阐明了自己的观点,全联构思甚为高明,压轴句尤为精彩。

拙作《登黄鹤楼》

五月斯楼壮,好寻来崔颢赋诗,黄鹤追云,千年犹绿汉阳树;

百花此地馨,只觉得江梅落魄,山樱泣血,一泪顿飞鹦鹉洲。

这是我为“疫后最想去的地方”主题征联写的,平生没去过武汉,疫情中每日关注武汉,日久生情,真的好想去看看。联从历史与现实两条线来写,崔颢、黄鹤、汉阳树、江梅、山樱、鹦鹉洲都是武汉元素,赋予这些名词历史上的辉煌与现实中的悲壮,感觉还能表达自己的感情。上结末句,想表达经过灾难,武汉依然生机勃勃,延续英雄城市的风采。下结末句,欲表达疫情中武汉人民的牺牲,抗疫勇士的悲壮,以及自己的情感。联中没有直接写奋斗、牺牲、付出等豪言壮语,压轴句“一泪顿飞鹦鹉洲”,为何飞泪,“顿”字见景生情,联至此结束,应该能让人铭记 、思索庚子之初这一场发生在武汉和中国大地上的疫情。联很浅陋,并非王婆卖瓜,略有体会而已。

写下这么多,无非是想说明诗联最后的那一句不可轻视,所起的作用较大,如果创作中能在压轴句上下功夫,一可弥补前面的不足,二可加重全联的分量,三可升华对联的境界,值得我们重视。当然,实际创作对联,绝大多数末了都是句号,少数用问号和叹号,没有用省略号的。本文只是以此作意象,说明一下,免得被当作笑话。同时重视末句并非否定其它,写好一副联,是一个整体。

2020年3月5日于上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