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0年前红极一时的厦门本土名牌,哪些现在还能买到?

 馱夫 2020-03-21

厦门虽算不上是一个工业城市,但得益于其港口的优势,早期轻工业就可圈可点。成为特区后的厦门,工业体系更加全面,从传统的食品加工、化工业,扩大到机械、电子工业,并通过“外引内联”创办了不少“三资”企业。当时,为了招商引资,厦门出版了不少介绍厦门工商业发展与投资情况的画册。在这些画册里,本土品牌占据了广告版绝大多数的版面。可以说厦门的工业在80年代末达到了一个高峰,涌现出非常多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品牌。

当时,在改革开放的契机下,中国民众开始可以自由购买商品,同时国门也更加敞开,商家急需广告宣传以促进销售跟获取投资。随着印刷及摄影技术的进步,广告也不再是单色调,不再是手工绘图,取而代之的彩色实物照片,更真实地传递出产品的样貌与质感。

这些品牌不仅是外界认识厦门的名片,在厦门更是家喻户晓,与厦门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但在30年后的今天,对于年轻一代,或者新到厦门的人,恐怕就有些陌生了。它们中有不少产品已经被市场所淘汰,有些则淹没于市场大潮中。究竟厦门这些曾经响当当的品牌今天还有哪些可以买到的呢?手绘地图将一一为大家揭晓。

厦门的罐头产业自民国时期就非常有名,新中国成立后,厦门罐头厂(今古龙食品有限公司)一直是厦门的出口创汇的中流砥柱。1986年罐头厂以其诞生地—“鼓浪屿”的闽南话谐音,创立“古龙”品牌,并于1994年全面取代了使用了38年的水仙花品牌,如今依旧是厦门人煮菜配饭不可缺少的佐料。

曾几何时,厦门感光厂的胶卷和照相纸风靡全国,还获得了国家银质奖章。熟悉的鲁迅体,日光岩的logo,以“厦门”命名的品牌,对厦门人来说是一种骄傲与自豪。可如今厦门感光厂及其产品就像他们的广告语说的那样,成为“美好的回忆,永恒的留念”了。

海堤茶叶不用过多的介绍,一直强势,不但本地人爱喝,也热销海外。如今尽管茶叶品牌繁多,但是厦门茶叶进出口有限公司出品的海堤茶叶“俗搁有局”(闽南话,便宜又好),一直深受厦门人的喜爱,成为老厦门文化的一代表。

厦门酿酒厂集百家传统药酒工艺之精华,包括有始创于清乾隆年间的万全堂,问世于清道光年间的春生堂,始于清末的松筠堂。另外,酿酒厂所生产丹凤牌高梁酒、固本牌药酒等产品,畅销国内外。1998年厦门酿酒厂被菲律宾侨领陈永栽的亚洲啤酒集团收购,更名为“亚洲酿酒(厦门)有限公司”。如今大部分老字号产品依旧有销售。


厦门食品厂出品的鱼皮花生、花生酥、蛋花酥是老厦门人泡茶必备的茶配。1984年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访厦时,吃了厦门食品厂送去的鱼皮花生,赞不绝口。食品厂改制后,老员工成立了白鹭食品工业有限公司,继续生产鱼皮花生、蛋花酥、花生酥等脍炙人口的产品,并且沿用了原有的包装与品牌,延续了老厦门共同的记忆。

80年代厦门卷烟厂品牌众多,有友谊、鹭岛、五福、鹭江、沉香等,如今都已经停产。福建烟草业整合后,厦门烟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隶属“中烟福建”。2000年代中后期,中烟福建提出了“一优一特”的品牌发展战略,即不断优化七匹狼品牌,原有的“石狮”牌也改为了“七匹狼”牌。


80-90年代厦门卷烟厂曾出过鼓浪屿牌的混合型香烟,早期包装上面的字为著名书法家罗丹所书(与鼓浪屿码头上的一样)。现在鼓浪屿香烟已经停产,以厦门地名命名的烟还有“厦门”牌香烟。

华美卷烟有限公司是第一家中外合资烟草企业,1984年由厦门卷烟厂与美国雷诺烟草公司合作成立。除了代工国外烟草产品如骆驼、云斯顿外,还创造了混合型的金桥品牌。如今金桥由福建中烟销售,属于“一优一特”中的“特”,面向国际市场。国际上销量如何不清楚,本地的消费群体依旧是老厦门为主。

厦门酿酒厂于1988年开始生产啤酒。除了大家熟知的丹凤啤酒外,还曾生产长生啤酒、龙士达啤酒、丹凤生啤、外加工七匹狼啤酒。2001年底亚洲酿酒(厦门)有限公司(原厦门酿酒厂)所有啤酒产品停产。

1984年莲坂华侨啤酒厂正式投产,生产鼓浪屿厦门啤酒上世纪80-90年代是厦门本土啤酒最辉煌的时期,有厦门酿酒厂生产的丹凤啤酒,莲坂华侨啤酒厂生产的鼓浪屿、厦华啤酒,厦门冷冻厂生产的鹭江啤酒,还有同安银城啤酒厂生产的银城啤酒等。可惜,如今没有一个幸存,全部销声匿迹了。

2004年厦门星鲨实业总公司(前身厦门鱼肝油厂)与厦门建发制药有限公司(前身厦门制药厂)合并,组建厦门星鲨制药有限公司。2011年再次重组为国药控股星鲨制药(厦门)有限公司,属国药控股与厦门轻工集团合资企业,是全国最大的鱼肝油、维生素制剂生产经营企业之一。

厦门中药厂历史悠久,可追溯到400多年前创设的怀德居药铺。中药厂生产的新癀片、八宝丹、六味地黄丸等是家中药柜里必备的良药。改制后的厦门中药厂有限公司为中外合资企业,如今仍然生产鼎炉牌中成药。


“福达”是厦门80年代引进美国伊斯曼柯达公司彩色感光材料生产线所创建的胶卷品牌。在1998年,福达感光材料有限公司与美国柯达公司合资合作,组建柯达(中国)股份有限公司厦门分公司,是柯达公司在中国最大的生产基地,成为进驻厦门的国际知名企业之一。可惜没过几年影像数字化普及,胶卷使用的场合越来越少。柯达都倒了,福达自然也没有了。


在充电锂电池不普及的年代,使用便携式电器,经常需要更换干电池,所以厦门人对于厦门电池厂生产的三圈电池非常有感情。尽管现在绝大部分电子产品都可以USB充电了,买电池的频率比以前少了很多,但三圈电池依旧是厦门轻工集团的一主要品牌,与南平出产的南孚电池为厦门最常见的电池品牌。

厦门蚊香厂历史悠久,前身是始创于1904年的馥香堂。蚊香厂的品牌标识似乎对动物情有独钟,曾用过双龙伴塔牌、雄鸡牌、青蛙牌、金鹿牌等商标。如今“三圈电池”(1996年底,厦门电池厂与厦门蚊香厂、厦门化工厂合并组成,曾用名“三圈日化”)仍有生产青蛙牌蚊香,但市场份额很小了。

厦华曾是福建省最大的电子企业和中国最大的彩电出口企业之一,于1995年上市。在80-90年代,厦华生产的收音机、电视机热销全国各地,出口海外。2000年代中后期,当平板电视逐渐成为电视机的主流后,在全球化的残酷竞争下,厦华开始衰落,最终巨额亏损,无奈重组和卖壳求生。这些年厦华电子经历了停牌、复牌,如今仍摘不掉ST的帽子,名存实亡。

厦新电子2003年更名“夏新”,英文为“厦门”的旧译变体Amoi,与厦华是厦门电子行业的品牌骄傲。在2002年,夏新手机更是创造了营收8亿元的奇迹。可是到了2000年代中后期,品牌就陨落了,如今在市场上几乎已经被遗忘。

厦门自行车厂早期生产武夷牌自行车,后来与德国合资生产欧拜克运动型自行车。拥有一台欧拜克,是许多厦门青春少年的梦想。如今自行车厂已停产。原湖滨南路自行车厂如今已变成了万象城商场。

厦门橡胶厂曾是福建省最大的橡胶制品厂,主要产品包括胶鞋与车胎。1997年,橡胶厂改制为厦门海燕实业有限公司,2002年再次改制,其有效资产出让给正新橡胶有限公司(外资)。如今正新是中国第一、世界第九的轮胎制造商,主打“正新”、“玛吉特”、“樱花”等品牌,“海燕”似乎罕用了。

厦门工程机械厂简称“厦工”,是国内生产工程机械的重点骨干企业,主要生产装载机、挖掘机、叉车、小型机械等。1993年底改制为厦门厦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今属海翼集团,至今仍是行业内较为领先的工程机械制造商。

厦门面制品厂出产的蛋面、厦门泡面可是厦门人的家中厨房必备的面制食品。后来面制品厂改制成合资公司,即今日的厦门福禾食品有限公司,依旧生产双山牌厦门泡面,延续了经典的红白蓝包装。尽管现在市场上泡面的品种数都数不清,但厦门泡面的口味跟魅力还是无法被取代。

炒米粉是闽南人的家常料理,这个美食也跟着华侨带到了东南亚以及港澳台地区,所以厦门自然也少不了米粉厂。如今厦门米粉厂不存在了,这些米粉产品也找不到了。当年内销的牌子“嘉禾”的命名真是妙。“嘉”代表美好,“禾”代表粮食,“嘉禾”又代表厦门,一语双关。

厦门人喜欢吃“咸酸甜”(即“蜜饯”),厦门蜜饯厂曾是中国蜜饯业的三大厂家之一。如今厦门蜜饯厂不存在了。厦门人常吃的青津果还有独鹤牌的(还有另一款“翔鹤”,两款包装极为相似),但出品商变成了私营公司。

侨利食品厂是80年代中期中外合资的糕饼食品厂,为了适应厦门对外开放的需求,特别从加拿大引进设备和食品生产技术,烤制适合外国人口味的面包,也让厦门人享受到了与以往不同的西式糕点。如今侨利食品厂已经消失了,成为了厦门人美好的回忆。


若要问厦门的80后儿时最喜欢的饮料是什么?除了可乐外,非鹭芳莫属了。这两种饮料当时都是厦门饮料厂生产的。饮料厂改制后,“鹭芳”品牌几经辗转,在2008年被惠尔康以1111万元的天价购得。如今“鹭芳”依旧有在销售,但是影响力已大不如前了。



图/文:厦门手绘地图(特别说明外)

文中产品广告搜集自1980年代诸多工商业画册

版权归原投放者所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