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由天道说人道:《周易》如何看世界之一下篇

 今世游 2020-03-22

三、解释天象天意的主体性思维

解释天象天意的主体性思维将天道、人道联系起来。

思维方式不同,关心的对象(主观、客观)、研究的目的不同, 方法也不同。

所谓主体思维,就是重视主体即人在天人有机整体中的地位 和作用,甚至意识到,主体在实现天人合一方面能起到决定性 作 用。具体说来,至少包括认识目的、评价标准、道德实践、决定性 功能四个方面:

1 观照天象目的的主体性

《周易》观照、认 识 天 象 自 然 的 目 的,与现代科学不同。现 代 科学认为天人相分,天有天的运行规律,人有人的运行规律,《周易》认为天人一体;现代科学以解释客体为目的,而《周易》解释自然客体的最终目的是为人道服务,为现实人生服务。

有学者认为中国的传统哲学当中,包含着对真善美的追求。 我们认为这话有道理,但是也有一定的偏差。中国传统哲学在对 天道的认识过程之中,确实包含着对自然客体的一些认知,比 如 说关于世界的起源问 题,比如关于自然当中的构成问题,都 包 含 着认识论意义上求“真”的成份。但是一定要注意的是,中国古代 传统哲学的终极目的并不是解释自然客体本身,而是在为“人道” 寻找理论依据。

在中国古代文献中,你能够发掘出很多宝贵的科技史资料, 比如说古人在那个时代就已经能够准确地记录,甚 至 预 测 日 食、 月食。据学者考证,人类关于日食最早的记录,出现在《诗经?小 雅?十月之交》中:“十 月 之 交,朔月 辛 卯,日 有 食 之”,据 考,此 次 日食发生在周幽王六年,即公元前776年9月6日,比巴比伦最早 的日食记录早了13年,在世界上现今所能看到的资料中是最早, 最精确,最可靠的。

《诗经》记录日 食 的 目 的 是 什 么?诗人并不是出于科学记录 的目的,而是通过观照天象推测人事,认为天显示日食、月食这种 天象是对人世的警告或者惩罚。把天人联系起来了。

所以这一点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中国古代哲学家解释天象 的目的是为现实政治 服 务的,是为了人道服务的,是 为 了 现 实 人 生服务的,它只不过以天道为依据而已。

《周易》不仅认识到生命的某种意义,从自然界寻求人类生命 的来源和根据,并且重视人类生命活动的实践意义和社会意义, 这就实现了人的主体性,表现出主体思维的特征。

在中国,学 哲 学 的 目 的 不 是 做 西 方 式的“学 者”、“科 学 家”、 “思想家”,而是铸就有修养的“人”,只有简洁,哲学才能在民间推广,达到熏陶每个 人 的 目 标。可 是,科学道理却是要求用文字符 号精确表达的。

关于世界、社会、人生诸问题的思考,“哲学家采取思辨的方 法,宗教走的是信仰的道路;哲学从理性方面做出解释,宗教从感 情方面给以满足”。“欧洲哲学只能给人以思辨的知识、逻辑的方 法,却不能教人从躬行履践中获得安身立命的精神受用”。“西方 人把安身立命的境界寄托于宗教,把 认 识 世 界 的 任 务 交 给 了哲 学”。中国“哲学没有条件从宗教中分离出来,宗教仍然统治着哲 学,两者划不清界限,这就造成了中国封建时代的哲学与宗教 浑 然一体的状况”(任继愈《天人之际》)。中国人的思维模式是以直 觉、体验、类比、象征取代了理性、逻辑,因而感性强,理 性 弱。西 方的科学是以逻辑推理和实验验证为基础的,而中国却不是走这 样的路。有别于西方智慧的逻辑型、思辨型、实证型,中国的智慧 是记录型、描述型的类比思维、整体思维。

《周易》的 类 比 思 维、整体思维与西方逻辑思维虽然存在矛 盾,但各有短长,可以并存,采长补短。过于强调类比思维,在一 定程度上会抑制逻辑思维的能力。

从阴、阳二爻所组成的每一卦以及六十四卦整体结 构,皆具有某种整 体 意 义。它除了预卜吉凶的原始意义之外,更 深刻的内蕴则是生命意义。《周 易》最关心的是人类和自然界的生命现象,它把人与自 然 界 统 一 起 来,从中寻求生命的意义和规 律。卦、爻辞所提出的最根本的问题,就是人类生命如何产生、发 展和实现的问题。在《周 易》看 来,人与自然界处在相互感应、相 互对应、相互作用的统一过程之中,是一个双向交流的有机整体。六十四卦中的每一卦,都与自然界和人类的生命有关,每 一 卦 中 的阴、阳二爻,便是构成生命的基本要素。

以天为依据,讲生命。在《周易》中,没有任何一卦是只讲物 象而与人的生命无关的,也没有任何一卦是只讲人的活动而与自 然无关的。不管某卦所指示的物象是什么,其实际意义都是讲天 人关系的,这种关系是以生命现象与生命活动为其轴心的。这就 是《周易》的天人之 学。按 照 这 种 思 维,天 人 是 合 一 的,但 并 不 都 是神秘的,也不是没有任何规律的“互渗律”。许多卦都是通过具 体物象表明生命的整体意义,隐含着人与自然的内在关系。比如 《乾》、《坤》两个最基本的卦,就 是 如此。《易 传》有 所 谓“观 象 取 义”之说,但严格说来,这种关系并不是认识论的,而是整体论的, 因为人和自然并不是 主 客 对 立 的,而是完全合一的,这 种 统 一 性 是建立在生命信息之上的。正因 为《周 易》从自然界本身解释了 生命的来源和 原 则,它 并 不 需 要“上 帝 创造 了 人”那 样 的 宗 教 学 说,后来也没有发展出那样的学说。

“道”却是与中国人的性情需求最为相符的。《周 易》要 人 依 天道行事。道 家 要 求 人 和自 然 达 到 高 度 的 统 一,达 到 忘 我 的 境界,而这正是情感的最高境界。《道德经》说:“人法地,地法天,天 法道,道法自然。”而自然则塑造了中国的性情文化。

2 评判天象道德的主体性

天有何德?天德是根据主体的道德标准投射在天象上,是人 根据主体的道德标准感悟、评价天象。

首先是认识天象,其 中 包 含 着 求“真”的 认识 活 动。阴 阳(符 号化为阴爻、阳爻)是《周易》解释事物的第一步,是 对 立 统 一,它 归纳出事物矛盾的两方,譬如刚柔、美丑、强弱、大小。

第二步根据主体的道德标准解释天象,主体按照“善”的标准 解说客体天的“真”,求“真”是过程,求“善”是目的;“真”是“善”的 哲学基础,“善”是“真”的主体道德实践。推演转化,由外而内,使 外在的、物质的、物 化 的 东 西转 而 向 内,由我们的感觉而知觉,由 知觉而心觉,由心 觉 而 性 觉,层 层 加 以 转 化,使那 些 外 在 的、认 知 的东西转化成可以融 成一 气 的 东 西 进 入 内 心,逐 渐 由 形 而 象、由 象而意、由意而气,然后是性,“性”就是见出了根本的东西。每一 卦给我们阐述不同的事情。我们把每一卦阐述的主题叫卦德,比 如《乾》卦说自强、《坤》卦说辅佐、《屯》卦说修 养、《蒙》卦 说 启 蒙、 《师》卦说团队、《比》卦说朋党、《小畜》卦说积 累、《履》卦 说 实 践、 《谦》卦说谦逊,等等。

《周易》是通过主体道德需求、道德标准来评价天的。有的人 要问:“天有何德呀?”这个德实际是人的一种道德的感悟,它在天 象当中寻找与道德间 的 相 似 点。天的运行就是一种规律性的体 现,它并不是要体现出一种道德来。《周易》却用人的某种道德标 准来理解它,于是感悟出“天行健”,天的运行是刚健的,天德是阳 刚的,积极的,进取的;“天 人合 一”,所以人要向天学习,也 要“自 强不息”。“地势坤”,地德是顺,是宽容,所以能够容纳一切;所以 人要向地德学习才能“厚德载物”。

这种类比联想,都是从人的道德修养需要来感悟、评价天道。

第三步又由内而外,落实到行为实践上。

3 道德实践的主体性

认识天的主观目 的 是,穷 理 尽 性 以 至 于命(知 行 合 一),以 引 人向善为终极目的。其思维的主体性特征,主要表现为道德实践 的主体性。就是这种主体性思维,不仅解释的目的不是在自然客体,而且最终它要落实、转化为道德实践。

要把从天象当中感悟的道德、道理,来指导人的道德实践,最 后要落实到行为上,通过行为举止来表现你的修养,表 现 你 的 道 德的提升。

《系辞上》说“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 中矣”。理指事物的规定性和法 则,认 为《周 易》简易的原理可以 掌握天下事物的法则。

《说卦》说:“圣人之 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 以 立 天 之 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有些卦则与人的心理行为有关,其中既有主体修养的因素, 又有心理承受能力等 问 题,其中还涉及到身心关系等问题,但 在 整个生命过程中,主体因素起主要作用则是可以肯定的。

还有一种情况,是讲认识和实践的,它强调主体的认识能力 和实践效果,对于某类事物或活动具有重要作用。这虽然涉及到 认识的主体性问题,但它并不强调人对自然界的纯客观的认识, 而是强调对社会生活 以 及 道 德 行 为的 认 识,因 此,仍 然 属 于 主 体 实践思维。可以说,《周 易》中绝大多数卦都是讲主体实践的,而 所有的卦都与主体实践有关。

《周易》认为,主体的参与和实践活 动,对于生命而言决不是 无关紧要的,而是非常重要的,甚至是决定性的,不管这种作用是 间接的还是直接的,其进一步发展,必然摆脱占筮形式,直接由实 践来说明 一 切。在 这 种 情 况下,主体实践的意义被空前地提高 了,它不仅仅是决定吉凶祸福的条件,而且是实现生命价值的根 本途径。

很多学者和注释家喜欢用“卦位”和“卦时”解释《周易》各卦、爻所表现的各种联系及其结果,这种引进空间和时间观念以说明 《周易》思维的解释方法同样表现出 主体性特征。《周易》中 的 “象”,本身就是知觉表象性的,其意义则是隐喻性的,它并不是纯 客观的物象或现象。《周易》并不否定时间和空间的客观性,但是 同物理学上所说的时间和几何学上所说的空间并不是一回事,它 和主体的实践活动不可分,它是“与时偕 行’之 时,是“各 当 其 位” 之位,这中间并没有固定的公式或程式,而是一个错综复杂的关 系网。在这一关系 网 中,主体实践具有极大的主动性和灵活性。 这正是主体性思维的一种表现。

4 主体道德实践的决定性

通过天道感悟人生,提高道德,指导实践,那么最终以通过观 照天象,分析天象,推测出大致的吉凶的结果。

那么,这 个 吉 凶 的 结 果 可 不 可 以 改变?可 以。谁 来 改 变? 人,主体。

从占筮的观点看,就 是 后 来 人 们 所 说的“吉 凶 由 人”,也 就 是 说,吉凶祸福是由人自 己 造 成 的,并不是由外在的什么原因决定的。如果说,《周易》在这方面还保留着天命或神的形式,那么,它 在实质上已经不起重 要作 用 了。这种由整体思维进而强调主体 地位和作用的思维特征,在《周易》中已经很突出。这是对神秘主 义思维的突破。

你按照天体运行的规律来做事,这是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如 果给你的推断辞是“吉”,那你继续努力;如果是“凶”,那你就要改 变现在的做法,所以最终“趋吉避凶”的决定权掌握在我们每个人 手中。

应当指出 的 是,《周 易》所 表 现 的 思维,从深层的意义上说,“天命有德”,可以预测吉凶,“赏善罚恶”,但 在《周 易》中,突 出强 调的主体就是人自身,人应当承担自己行为的后果。它强调主体 的行为和道德实践,不仅决定吉凶祸福等结果,而且能提高人的 生命价值和意义,这就使《周易》的生命哲学得到进一步升华。巫 术神 学 的 形 式 中,包含着积极进取的人生观:忧 患 意 识、自 强 不 息、厚德载物。

《周易》为什么 可 以 由 天 道 来 说 人 道呢?为什么可以通过观 照天象预测人事的吉 凶呢?关键在这个天人二者连接起来的 主 体思维方式。主体思维不是一种科学的认识论,它是一种道德的 联想。

所以从整体上来 看,《周 易》所 认 识 的 天道,既涉及到了世界 的本原,又涉及到了天地万物的构成方 式,阴阳交感推动事物的 发展,认为任何事物都在发展过程之中,事物发展才有前途。

所以中国人 非 常 推 崇 变 革,虽然变革之中可能会有一些偏 差,但这只是发展 过 程 之 中的 问 题,只 要 运 动 起 来,变 化 起 来,总 比静止要 好,迟 早 会 走 上 正 途。中国传统哲学非常推崇这种变 化,认为发展变化才会有前途,于 是 要 不 断 地 推 动 事 物 的 发 展 变化。

《周易》还认 识 到,事 物 在 发 展 过 程中,要注意一定的度。古 人没有“度”的概念,但是意思是这样,就是要注意“物极必反”,认为事情发展到极端,它就要复归到它的原始状态,走向它的反面。

认识了天道的规律,怎样指导我们人生呢?这就是我们下一 讲要讲的问题:由天道引出了怎样的人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