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有位医生在「在行」邀约我,想聊互联网医疗创业的话题。 我的工作需要调研不同类型的用户和医生,刚好可以聊一聊。 我问他为什么想创业,他说收入越来越少,很焦虑,35 岁年龄不小了,房贷车贷孩子父母,经不起收入下降的压力。 「也许,创业是能一条能自救的路吧」 收入下降,是大部分医生面临的普遍问题。 我国医生的收入结构 国内最大的医生社区「丁香园」,有关医生收入的帖子都能获得非常高的关注。 图片来自丁香医论坛 我国医生的收入结构主要由「基础+绩效+其他」组成。绩效(或奖金)主要是工作量,接诊多少患者。最容易被诟病的是「其他」部分,也就是灰色地带。以前灰色地带主要是药品/器械的提成,所以才有了「以药养医」的历史由来。 了解了医生的收入结构,但具体的薪酬范围和规则又是个「不可言说」的东西。与很多医生调研中发现,医生的收入计算规则复杂且非标。但比较一致的是规则的制定者都是医院管理人员和科室管理者,这些规则其中一项就是利益的获得和分配机制。这导致医生收入的第二大问题,即收入差距极度分化。 简单地说,大医生可以收入很高,除此之外的大部分医生收入都较低。 针对医生月收入调研结果,来自丁香园 从结果中看出,约 68.4% 的医生收入在 3K ~ 10K 之间,超过 20K 的医生仅占到 3.5%。 然而,国家大力破除以药养医,通过减少药品流通环节、集中采购、降低药价等多项政策,灰色部分会被挤压甚至清零。 收入下降是必然趋势,医生最焦虑的问题就是不知道怎么解决。 有些医生不甘于现状,勇敢走出焦虑怪圈,开启了自救之路。 下面分享几种医生自救的方法: 1、维护好手上现有资源 医生最核心的资源就是患者。 以前患者想要医生的联系方式,大都会被拒绝。而现在医生一定要重视这些患者资源,当不能持续扩大患者总数时,另一个思路就是横向发展,延长用户服务周期,增加用户留存复诊的概率。 这个是借鉴互联网产品的常规运营思路,要么扩大用户量,要么延长用户生命周期内价值,两条路都能带来增长。 最简单的方式之一是建立患者群。 某皮肤科医生经营的患者群 对医生来说,建群容易运营难。 这里直接给一些运营经验供参考:
通过维护稳定的患者群,收集需求,摸索变现方式。 2、拓展业务边界,提高影响力 除了医院内工作,第二个自救方式是以专业知识为基础拓展边界。 医生的专业优势天然形成了其意见领袖的能力,医生的建议信任加权高。网红和皮肤科医生都推荐护肤产品,用户会更倾向相信后者建议的安全性。 医生以医疗专业能力为优势,在互联网平台上找到适合自己的第二职业。
以上都有非常成功的例子。 某医生在多个第三方平台从事第二职业 这类第二职业还有一个特点,可以积累医生本人的品牌影响力,有很强的复利特点,坚持做,收入回报很客观,甚至超过第一职业收入。图示中的医生,单在某问诊平台的月兼职收入就有近 3000 元,如果把多个平台的兼职收入加起来,会超过 10000 元。 3、提升专业能力,补齐其他能力 医生能自救成功的前提要有过硬的医疗专业能力。 互联网是个放大器,无论用那种方式作为第二职业,如果专业不合格,都会容易被质疑被放大,最后「砸了招牌」。 提升专业能力无他法,就是多学习,专业论坛、最新指南、国际文献......互联网上也有很多专门做医生教育的,去找适合自己的。 除专业能力外,第二职业还需要很多其他辅助能力,如判断患者需求、输出文案内容、研究平台规则等。这些都不难习得,死磕就是了。 4、不要做不熟悉或不擅长的事
医生的自救,先挑医生熟悉擅长的事,即以医疗专业能力为驱动,不要选择以其他能力为驱动的,否则会大大降低成功的概率。 假设,医生想开一家诊所,除了诊疗能力外。选址、装修、招聘、管理、财务......这些都是要补齐的知识,而诊所成功多半是靠「经营能力」驱动,属于大部分医生不擅长的能力。 如果真的想跨度那么大,只能建议慢慢来,先跟专业人士学习,做充足的准备。 文章开头提到的医生,聊了一个小时后,我发现他互联网方面的知识几乎无认知,而创业成功要考验的能力更多元,如团队管理、商业模式等,所以我只能建议他,慎重决定。 最后 上面每一条做起来都很难。经营微博,发了几十条发现不涨粉,80% 的人就放弃了;去互联网医疗上问诊,嫌弃患者难缠,又不想遵守平台规则,最后也放弃了;如此,无论哪条路对你来说都是艰难的。 自救不是捡钱。 福利
|
|
来自: niexiangwu > 《医院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