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图说千方百剂】治燥剂之桑杏汤

 origin6 2020-03-22

【中文】桑杏湯
【汉语】Sang Xing Tang
【英文】Mulberry Leaf and Apricot Kernel Decoction
【分类】治燥剂
【出处】《温病条辨》
【组成】桑叶一钱 (3g) 杏仁一钱五分 (4.5g) 沙参二钱 (6g) 象贝一钱 (3g) 香豉一钱 (3g) 栀皮一钱 (3g) 梨皮一钱 (3g)
【用法】水二杯,煮取一杯,顿服之,重者再作服 (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用】清宣温燥,润肺化痰。
【主治】外感温燥证。身热不甚,口渴,咽干鼻燥,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舌红,苔薄白而干,脉浮数而右脉大者。
【病机】本方证系温燥外袭,肺津受灼之轻证。因秋感温燥之气,伤于肺卫,其病轻浅,故身热不甚;燥气伤肺,耗津灼液,肺失清肃,故口渴,咽干鼻燥,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本方证虽似于风热表证,但因温燥为患,肺津已伤,故治当外以清宣燥热,内以润肺化痰。
【運用】1. 辨证要点:本方为治疗温燥伤肺轻证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身热不甚,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右脉数大为辨证要点。
2. 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咯血、百日咳等证属外感温燥,邪犯肺卫者。
3. 注意事项:因本方证邪气轻浅,故诸药用量较轻,且煎煮时间也不宜过长,正如原书方后注云:“轻药不得重用,重用必过病所”。
【方歌】桑杏汤中象贝宜,沙参栀豉与梨皮,
干咳鼻燥右脉大,辛凉甘润燥能医。



经典为基,临床为本

医路漫漫,初心不忘

坚持虽难,诸君为伴

【涨知识】

黄帝内经

素问

上古天真论   一

四气调神大论  二

生气通天论   三

金匮真言论   四

阴阳应象大论  五


伤寒论

张机

伤寒论详解   一

伤寒论详解   二

伤寒论详解   三

伤寒论详解   四

伤寒论详解   五

系列

金匮要略

张机

看视频,学金匮   一

看视频,学金匮   二

看视频,学金匮   三

看视频,学金匮   四

看视频,学金匮   五

系列

《伤寒杂病论》的一大特色——有是证,用是方

六经阴阳辨证用药金口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