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第一个以石油工业为经济命脉的城市,不在中东也不在中国,而是1858年就开始规模性采油的马来西亚美里省,从几百人口的小渔村到“亚洲第一石油城”,美里只用了20多年。 从资源角度来看,美里毫无疑问是幸运的19世纪中期,英国旅行家克劳德在婆罗洲岛美里海岸偶然发现,当地渔民对井里冒出的黑色黏液如获至宝,不仅能用来修补船只,居然还可以点燃照明。克劳德意识到这是沥青后迅速通知英国,英国随即加大投入马六甲海峡殖民地,最终于1910年在美里加拿大山竖起第一座美里钻油台。 巅峰期英国共调来3000多名技术人员,前后挖了超过600个油井,把美里从渔村改造成当时亚洲最大规模的第一石油城,大量欧洲人涌入美里也成功地将西方文化输入到婆罗洲岛,改变了人们的饮食、语言以及生活习惯。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美里因石油而兴,也因石油三次被毁。1941年英国获知日本即将登陆美里,临走前一把火点了油田,使美里陷入火海死伤无数。4年后,美里日军撤退前也纵火焚烧油田,据说在600公里外的巴东都能看到浓烟,而联军却误以为日军使诈,仍然对美里进行大规模轰炸,使十万人口的石油城市一片废墟。 战后的美里因石油被重建,但彼时的石油储量却几近枯竭,1972年英国不得不关闭油井宣布撤离美里,前后一共开采了62年时间。没有人知道英国总共从美里运走多少石油,人们只知道这家公司后来改名叫“荷兰皇家壳牌”(英荷共有),在2013年以4760亿美元的年收入登顶世界五百强第一名。 美里海岸原本还有很多石油,但马来西亚拒绝英国人的开采计划,转型以农林业和旅游业为主,由于美里人对西方文化了解颇深,语言沟通几乎毫无压力,因此很快就在东南亚旅游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英国旅游部门之前统计过美里可开发的旅游景区,其中名列第一的是杜山海边的野马岭,一块巨大的天然岩石在风吹日晒中风化出野马饮水的模样,成为后期频获大奖的摄影师福地。可惜的是,野马岭在2020年2月20日坍塌了。 但美里野马岭海域仍然是游客夜游必选之地,因为这片海域经常出现“蓝眼泪”,尤其是每年的5-9月期间更是频繁,被游客们誉为“东南亚最浪漫的海滩”。 地处美里滨海湾的海马灯塔也是游客必去景点之一,这是座完全由英国海员自发修建的灯塔,据说修建时在海湾内发现大量海马,因此将灯塔设计成海马雕塑,代表对破坏海马栖息地的歉意。 如今的海马灯塔虽然不具备导航作用,但仍然是渔船的停靠港之一,随着游客的到来,海马灯塔逐渐成为美里最新鲜、最齐全的非官方海鲜市场,整个海湾都是海鲜餐厅,但价格比市区略高。 美里的旅游资源被《国家地理》认定为“全方位”,既有连绵十多公里的沙滩,也有热带雨林、天然洞穴和历史文化。刷新婆罗洲岛人类居住史的尼亚石洞就是其中之一,这座60米高、250米宽的石洞内曾出土4万年前的古人类头骨,这些古人类还在岩壁刻上神秘的壁画,其用意至今未解。 需要提醒的是,参观尼亚石洞需要从国家公园门口徒步4公里才能抵达,期间还要穿越几座高空吊桥,恐高的游客可以选择坐船顺河而下,可尽情欣赏美里国家公园的各种热带风情。 要知道,英国人对美里国家公园的评价是:世界上极少有公园能够把如此多的自然景观浓缩在3000多公顷的森林里,从难以置信的天然古洞到生态完善的热带雨林,以及世界上罕见的自然奇观。 鲁姆山的刀锋石林就是英国人说的“罕见的自然景观”,这片形成于20万年前、薄如刀锋的石林,面积与高度随着丛林植物的生长和大自然风化逐渐缩小,或者说总有一天会消失在丛林里。但也正是如此,游客们才更加的趋之若鹜。当然,我们不应该模仿第二图中的英国游客,那是对大自然的亵渎,也是对美里文化的不敬。 最令游客意外的是,美里旅游业从山上发展到热带丛林,却从未想过开发潜水,以致美里海域珊瑚礁几乎没有被破坏。欧洲潜水协会考察实物地珊瑚礁后“惊为天人”,准备将潜水赛事放在美里举办,却被美里政府拒绝了。如今在美里潜水仍然是小众旅游项目,只要不是大规模就没人阻止。 对吸引中国游客而言,美里旅游的优势是华人数量占比36万总人口72%,更难得的是这些华人几乎都会流利使用汉语,沿着美里夜市大排档一路望去,几乎所有招牌上都写着中文。 饮食就更中国化了,商场内很多西式餐厅,但街头巷尾却几乎都是中餐,早期以粤港菜居多,如今则以地域小吃为主,比如福建的锅边和拌面;江浙的蟹黄生煎包和小龙虾;四川重庆的火锅和串串;就连东北菜都有。 这就是亚洲第一石油城--美里,一座因开采石油迅猛发展、被日军纵火联军轰炸的城市,如今正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世人眼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