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UC头条:历史上张居正为什么禁心学

 天使之剑 2020-03-23

张居正于嘉靖二十六年成进士而步入仕途,而当时正是阳明心学广为流行的年代,其座主徐阶便是王学的热情鼓吹者,以张氏的精明,他当然会对心学表示好感从而获得徐阶的信任。但实事求是地讲,他又决非是借王学搞政治投机,而是对其浸染甚深。在他所交往的心学朋友中,有聂豹、胡直、罗洪先、罗汝芳、耿定向、周友山等知名学者。他曾从学术演变史的角度论述心学产生的必然性说:“自孔子没,微言绝,学者溺于见闻,支离糟粕,人持异见,各信其说,天下于是修身正心真切笃实之学废,而训诂词章之习兴。有宋诸儒力诋其弊,然议论乃日益滋甚,虽号大儒宿学,至于白首犹不殚其业,而独行之士反为世所姗笑。呜呼!学不本诸心,而假诸外以自益,只见其愈劳愈敝也。故宫室之敝必改而新之,而后可观也。学术之敝必改而新之,而后可久也。”可知他对心学的接触是在纵观了学术发展的大势之后所作出的认真选择,而并非心血来潮的赶时髦行为。张居正的老师徐阶师从于江右学派的聂豹,他也可以算得上是心学门徒。

张居正打击心学并不表明张居正不信奉心学,也并不说只有心学是正确的、伟大的、光荣的,那就是什么什么思想了。简单说下张居正打击心学的背景,当时各种心学思想流行,知识分子聚集在各种书院里,以心学名义评论朝政,并且蔚然已成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而张居正则要实施改革,改革就必然遭致非议,不管是好改革的还是坏的改革,这时候,张居正需要的是干吏,把政策和想法执行下去,不怕得罪人,不多想。而他最怕的就是清流,不用做事,只需要通过各种愤世嫉俗的声音来标榜自己。其实当时心学“红人”何心隐这些人还是比较倾慕张居正,希望他能发扬心学,并没有形成舆论反对各种改革措施。但是张居正这种实干家最看不上的就是耍嘴皮子,搞虚无的心性的人,所以才会有对各种书院的镇压。再回到心学后来的蔓延发展问题,心学其实和佛家渊源颇深,虽然王阳明后来对佛家颇为抵制,但是专注内心的根本思想却来自于佛家。王阳明之所以后来又抵制佛家,原因在目的的不同上,王阳明教人重视内心,此心即宇宙的目的是让人在世俗中更好的为人处事,治家治国,而佛家则是要人看破世俗,只专注于内心的修行上,而忽略外界社会的关系和责任。这是心学与佛家的根本区别,也是心学最容易走入歧途的地方。所以,阳明在心学中不仅强调心性,更强调实践,讲知行合一正是在此。后来心学流派被人诟病的地方也在于此,心性释放走到了极端,就只是空谈和务虚了,而行往往被忽略。这时候早已忘了阳明在行中求个知,在知中求个行的教诲。

何心隐

何心隐就是王艮的弟子。这个泰州学派的影响力大到你无法想象,甚至有人说这个泰州学派的影响力大过王阳明本人了。在当时他们主要是活动是搞思想解放、批评朝政,有点反封建的意思。他们就在书院里面,对张居正时政进行抨击,让张居正非常恼火,直接通缉何心隐,并且暗中授意湖广巡抚王之垣的乱棒之下将何心隐打死,从此心学一蹶不振!这个结局被何心隐早早预见到,他十几年前就预测到,“能兴我王学的不是徐阶,能亡我王学的不是严嵩,兴灭王学之人只在张居正”

这里就谈谈为啥心学在封建社会备受打击?

1、政治不正确:心学和朱熹的理学很多地方都是对立的,尤其是“人人都是圣贤”、“圣人不曾高,众人不曾低”“庶人非下,侯王非高”,这和封建的等级制度有极大冲突!

2、与传统相违背:中国社会根基是“孝道”,这是稳定之基础,而君王是父,要学对父亲一样对待君王!心学“知行合一”,与“圣人训”“祖宗家法”等传统儒家观念比起来,太过叛逆。

所以说,即使不是张居正来禁止心学,也会有马居正、李居正来禁止心学!

再说心学弟子是一群游走于光明与黑暗之间的人。在需要正义的时候,他们比谁都坦荡,需要对待敌人的时候,他们又比谁都阴险。然而无论是坦荡还是卑鄙,无论光明还是黑暗,都是手段,唯一的目的是“正义”“天道”。而天道和正义又是个人良知所决定,没有统一标准,这也是心学在“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封建王朝所不能允许的重要原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