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二年李自成起义,后为闯王高迎祥部下的闯将,勇猛有识略。荥阳大会时,提出“分兵定向、四路攻战”的方案,受到各部首领的赞同。高迎祥牺牲后,他继称闯王。当时中原灾荒严重,社会阶级矛盾极度尖锐,李岩提出“均田免赋”等口号,获得广大人民的欢迎,部队发展到百万之众,成为起义军中的主力军。崇祯十六年(1643年)在襄阳称新顺王,并在河南汝州歼灭明陕西总督孙传庭的主力,旋乘胜进占西安。崇祯十七年(1644年)正月,建立大顺政权,年号“永昌”。不久攻克北京,崇祯十六年(1643年)正月,李自成部克襄阳、荆州、德安、承天等府,张献忠部陷蕲州,明将左良玉逃至安徽池州。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一日,大同失陷,北京危急。初四日,崇祯帝封吴三桂为平西伯,飞檄入卫京师,起用吴襄提督京营。六日,李自成陷宣府,太监杜勋投降,十五日,大学士李建泰投降,李自成部开始包围北京,明王朝面临灭顶之灾。太监曹化淳说:“忠贤若在,时事必不至此。”明军在与农民起义军和清军的两线战斗中,屡战屡败,已完全丧失战斗力。 三月十七日,农民起义军围攻京城。十八日晚,崇祯帝与贴身太监王承恩登上煤山(也称万寿山,今北京景山),远望着城外和彰义门一带的连天烽火,只是哀声长叹,徘徊无语。李自成军攻入北京。最后在景山歪脖树上自缢身亡,死时光着左脚,右脚穿着一只红鞋。时年33岁。身边仅有提督太监王承恩陪同。明王朝被推翻。四月,多尔衮率八旗军与明总兵吴三桂合兵,在山海关内外会战李自成。李自成战败,退出北京,率军在河南、陕西抗击清军。顺治二年(1645年)三月,大顺军逼走南明将领左良玉,占领武昌,李自成计划乘舟东下,夺取东南作为抗清基地。但大顺军尚未准备充分,清军分水陆两路突然袭来,李自成仓促弃武昌向东南进发。顺治 二年(1645年)5月17日,在湖北通城县九宫山遭村民误杀。清太宗皇太极建立清王朝。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君主专制的王朝,也是历史上第二个由少数民族统治的朝代。清朝是由满族人在中国创立的政权。公元1636年,皇太极才将国号改为清,称帝,皇太极建立大清也代表着他统一全国的野心。而后爱新觉罗·皇太极在入主中原时驾崩爱新觉罗·福临即位大清入主中原的故事正式开始当时的他只有六岁,由叔父摄政王和硕睿亲王多尔衮辅政。多尔衮可以说是为大清立下了很大的功劳,连北京都是他打下来的。顺治就是在他的拥护下来到了北京,成了大清的第一个帝王。因为当时顺治还很年幼,所以多尔衮就成为了权倾朝野的摄政王。多尔衮见到顺治都不需要下跪,朝堂中的大事全都有多尔衮一手掌控。别看多尔衮拥护了顺治当帝王就以为多尔衮会对顺治很好,其实多尔衮有好几次都打算废除顺治,自己登基。而顺治之所以叫多尔衮为皇父是因为孝庄怕多尔衮对顺治不利,所以决定下嫁给多尔衮。现在很多民间流传多尔衮和孝庄的爱情故事,就是来自于此。但是我认为多尔衮并没有有多爱孝庄,他只是为了皇父这个名称而已。一旦年轻无子的顺治有什么意外,他这位皇父就能名正言顺的登基。只可惜先出了意外的是他多尔衮,不然大清接下来的历史就不是这样的了。多尔衮不止霸占朝政,而且还想染指顺治的母亲孝庄,可以说是国仇家恨全都有,难怪顺治要在多尔衮死后挖他的坟,对他的尸体进行鞭尸斩首。顺治帝即位时,大清朝政的由亲叔叔睿亲王多尔衮掌握。清朝入关之初,多尔衮才是真正的最高统治者。 顺治帝先后加封多尔衮为叔父摄政王、皇叔父摄政王,到最后甚至加上“皇父摄政王”的尊号。与此同时,多尔衮无需向皇帝下跪,他“所用仪仗、音乐及卫从之人,俱僭拟至尊”。此外, 多尔衮“不令诸王、贝勒、贝子、公等入朝办事,竟以朝廷自居”,而顺治帝只是傀儡皇帝而已。 多尔衮摄政期间,大权独揽,完全不把顺治帝放在眼里。随着年龄的增长,顺治帝日益对多尔衮感到不满,双方的矛盾十分尖锐。 顺治七年十二月,多尔衮死于塞外的喀喇城,顺治帝追封其为“懋德修道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庙号成宗。也就是说多尔衮在死后,是享有皇帝的称号。但没过多久,顺治帝就开始对昔日的皇父下手,他宣布多尔衮有十四条罪状,追夺一切封典,同时还将其掘墓戮尸。而阿其格作为多尔衮的继任者,顺治对他也很仇视,自然不会放过他。这位顺治的亲叔叔阿其格没有什么政治头脑,接替多尔衮的位置没多久,就被顺治给治了罪。顺治七年(1650年)冬,多尔衮率阿济格等往边外围猎,年底,多尔衮病危,自知不起,独自召阿济格秘密议论后事。多尔衮死后,阿济格欲当摄政王,暗中派人往召其子劳亲,令其多率兵来,并嘱劳亲不要把多尔衮病死及调兵事告知诸王。与此同时,阿济格又胁迫多尔衮所管两白旗大臣附己,遭到拒绝后又以兵戎相威胁。于是,两白旗大臣决定往“依皇上为生”,并向郑亲王济尔哈朗告发阿济格乘丧欲谋乱夺政。跟随多尔衮围猎的大学士刚林早已察觉阿济格的意图,抢先独自“策马行”,日夜疾驰七百里抵达京师,告发此事。清廷立即关闭九门,在阿济格回京的必经之路德胜门外派驻重兵,以防不测。不久,多尔衮柩车还京,行至石门时,阿济格与其子劳亲合军,令部下大张旗帜,环丧车而行。顺治帝亲率诸王、大臣迎柩车于德胜门外,阿济格父子居首而坐。济尔哈朗等见阿济格身带佩刀,举动叵测,派兵紧密监视,并将其随从三百骑尽收诛之,从而粉碎了阿济格的兵变计划,避免了一场可能发生的动乱。最后阿济格因参与密谋欲承袭摄政王位之事泄露而遭到了幽禁。阿济格的家人和手下都受到牵连获罪,不少人被处死、抄家或是鞭责、革职,并由此兴起一场大狱之灾。阿济格最后被顺治皇帝赐死。这也是阿济格头脑简单,性格暴虐,待人狂妄所致,故后人评价英亲王阿济格“剽悍少谋”。至此顺治帝巩固了自己的地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