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季养生 注意衣、食、住、行、情

 文明中医 2020-03-24

中医非常重视自然环境、季节气候对人体的影响,提出了“天人合一,天地相应”的理论。《 素问 · 四气调神大论 》指出:“春三月,此为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春天是万物生发的季节,人体的阳气也顺应大自然,向上向外疏发。我认为,春季养生护肝首先要使人体符合春季的升发舒畅的自然规律,应从衣、食、住、行、情这五个方面加以调摄,才能保障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保持正常的健康状态,否则,自然界异常气候的变化就使人产生疾病,甚至使慢性疾病加重或恶化,如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等。

一、着装宜暖保阳驱寒。

民间谚语云:“吃了端午粽,才把棉衣送”。春季风多,风虽不再刺骨,但却春寒贼风浓,古人提倡的捂春凉秋是有道理的。因为风的性质是多动,善于走孔入缝,有慢性肝病、皮肤病病或关节性疾病的患者,要做到随气温变化而加减衣服,使身体适应春季气候变化的规律,阳气足就能抵挡外来的寒邪。

二、饮食有节助阳护肝。

春季阳气升发,人体新陈代谢也开始旺盛,饮食宜选辛、甘、温之品,忌酸涩食物;宜清淡可口,忌油腻生冷之物。温食利于护阳,如芽菜类、葱、大枣、花生等皆宜,初春阳气初发,多食用辛甘之品有助肝脏疏条顺畅,能促进肝细胞代谢的作用;不建议吃太多的酸苦的食物,因为中医认为酸收敛不利于疏肝,苦性寒向下主泻不利于助阳。另外,建议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助阳食甘但不宜食大热、大辛、大补之品,如参、茸、狗肉等,补过了、阳气过剩了就会生火,防止上焦火旺,譬如痤疮、眼疾、口腔溃疡等疾病的发生。

三、起居有常滋肝肾

肝肾同源,中医认为肝肾乙癸同源,肝藏血,肾藏精,二者互补互生。我认为,养好肝就是补肝血,补好肾就是滋养肝,前提就是养好神。常言道春困秋乏夏打盹,春季人们多多出现倦怠困乏。春季养生注意起居要有规律。春三月,乍暖乍寒,应注意防风御寒,建议早睡早起,养阳敛阴,调理好精神就是保护好肝肾。

四、登高望远疏理肝

一年之计在于春,宜踏青问柳,登高赏花,游山戏水,陶冶性情。清晨又是一天中阳气始发之时,晨起运动可调神养性,有助于排除一夜积留在体内的有害物质,在春光明媚,风和日丽的春天,迎合了肝脏的生理特性,有助于肝细胞的新陈代谢。

运动应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户外的锻炼项目,宜多做有氧的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八段锦等,不建议走太长的路程或“暴走”运动,因为,中医认为肝主筋,过劳则伤肝。

五、情志稳定肝舒畅

春应于肝,从中医藏象理论看,肝藏血,主疏泄,在志为怒。阳气升泄太过,表现为稍受刺激则容易发怒,或由于过于压抑导致情绪低落寡言,容易导致抑郁。肝最喜调达舒畅,恶抑郁恼怒,特别是女性朋友,建议在美好的春天里,情志要顺应春天的生机,保持心胸开阔,情绪乐观积极向上。情还包括另外一层意思,就是春情,因为春天是阳气生发的好动时节,切勿纵欲动情,容易伤身、伤肾,节制为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