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冠肺炎“复阳”的经方辨治思路

 中医药方便 2020-03-24

新冠肺炎“复阳”的经方辨治思路

文/毛进军

1.

近一个时期,我国的新冠肺炎的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各地报告除输入性病例外,本土已经连续多日清零。但在出院的一小部分新冠肺炎患者的复查检测中,出现了“复阳”事件,又重新收治入院,这也是不可忽视的现象。

2.

新冠肺炎患者出院,通常是按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有关出院标准:“连续两次痰、鼻咽拭子等呼吸道标本核酸检测阴性”,这就意味着患者体内已经基本上没有新冠病毒存在了,但为什么又会“复阳”呢?

3.

由于新冠肺炎病毒是全新病毒,人们对此缺乏了解,各种解释莫衷一是:有认为是“重组病毒,产生新基因组恶化”所致;有认为是与人体细胞免疫功能降低有关;有认为是过用糖皮质激素抑制病毒感染引起的细胞因子风暴有关;有认为是患者体内仍有病毒残留,可能存在间歇性排毒现象;有认为是因咽拭子采样部位、采样手法、试剂本身的敏感性所致检测失真等等。彻底打赢防控阻击战,重视“复阳”而彻底治愈,也是重要一环。

4.

我认为,出现“复阳”最大的可能性是患者并未真正痊愈,体内还有少量病毒残留,出院检测时,因咽拭子采样部位、采样手法、试剂本身的敏感性等等因素,可能影响检测的准确性而呈现假阴性。

5.

“复阳”患者虽然人数比较少、症状比较轻,但绝不能大意,因为新冠病毒是一个未知病毒,它的很多特性都是未知数,传染性强,隐蔽性强,其所导致的致命的细胞因子风暴,往往是突发性的,一定要提高警惕。

6.

因为存在个体差异,一部分患者体内残留病毒所致的“复阳”,中医认为属于《伤寒论》“大病差后,劳复者”的范畴。因为,大病初愈,或治之不彻,邪毒尚有残存,余热尚未完全清除,阴阳处于低水平的平衡状态,再加之因病而胃气不足,津液耗伤,一旦劳作、饮食不当等因素,即易再发。

7.

“复阳”患者证候,基本表现为:一、大多数无发热,无其它症状。二、少数又出现轻度37.5℃左右的轻度发热,轻度乏力。三、无发热而有轻度的咽痒咳嗽,或食欲差,或胃胀满,特别是食后胃胀等。三、舌体胖大者多见,腻苔多见,舌红或暗红,苔黄腻或薄黄腻,或苔白腻。

    8.

重新入院恢复期又“复阳”者,西医仍然是对症治疗观察。中医辨证施治有一定优势。据“复阳”者证候而察病机,多是大病初愈,胃气不足,湿邪仍存,津液耗伤,气机郁滞,寒热错杂。用方思路可分如下两种证型:

一、余毒未尽,湿阻气机证

主证:无发热。腹满或食后胃胀。舌体胖大,苔腻。肺部CT无异常。脉滑,或脉沉或弦滑。

兼证:轻度乏力,心烦,有汗或无汗。

治疗:枳实栀子豉汤加藿香、苍术。

方药:炙枳壳15g~30g,栀子15g~20g,淡豆豉30g~60g,藿香12g~18g,苍术12g~18g。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

功能:清热除湿,宣畅气机,温中健胃。

简析:枳实栀子豉汤出自《伤寒论》:“大病差后,劳复者,枳实栀子豉汤主之”,枳实栀子豉汤是辨治大病初愈恢复期劳复的效方。病机靶点主在上、中焦。大病初愈,余热未清,湿热浊毒郁于上、中焦,气机痞塞而宣通不畅。枳壳通畅气机;栀子清上焦余热并化湿浊;淡豆豉和胃解表降逆;藿香解表化湿;苍术健胃气,辟瘟邪秽浊。

二、胃虚津伤,气机郁滞证

主证:主证:无发热或轻度发热,或轻度的咽痒咳嗽,舌红或暗红,苔黄腻或薄黄腻,或苔薄白腻。脉弦细或弦数者

兼证:纳差,干呕或无干呕,心烦或不烦,胸腹满,或胸胁满。

方药:小柴胡加茯苓白术汤(白术可易为苍术)。

柴胡24g~40g,黄芩10g~15g,人参10g~15g,半夏15g~30g,炙甘草10g~15g、生姜各10g~15g切片,大枣6枚(擘),白术(或苍术)10g~15g,茯苓10g~15g。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

功能:和胃养津,调和枢机,清热化饮降逆。

简析:小柴胡汤出自《伤寒论·阴阳易差后劳复病》:“伤寒差以后,更发热,小柴胡汤主之。”小柴胡汤亦是病后余邪未尽,病后体虚,胃中津液耗伤,又不慎调理而症状复作之效方。加白术、茯苓为桂林古本《伤寒论》中小柴胡加茯苓白术汤。白术易苍术可加强温中健胃气,辟瘟邪除秽浊之功。如果咳嗽较重可以用柴胡易前胡。

作于2020年3月22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