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原词 踏莎行 自沔东来,丁未元日至金陵,江上感梦而作。 燕燕轻盈,莺莺娇软,分明又向华胥见。夜长争得薄情知?春初早被相思染。 别后书辞,别时针线,离魂暗逐郎行远。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 对多年前相识相恋的一位女子始终不能忘怀,虽然没能结为夫妻比翼双飞,却在内心深处始终给她留有重要一席,以至于时而魂牵梦绕,把相思愁绪化为一首首情真意切、骚雅清空的绝妙诗词,感染着一代代读者!这就是南宋词人姜夔,这就是这首《踏莎行》所要表现的情感! 根据题记,这首词作于南宋孝宗淳熙十四年正月初一,在金陵附近的江舟中。沔东即沔州(今武汉汉阳)东部。 “燕燕轻盈,莺莺娇软,分明又向华胥见。” 既然是感梦而作,姜夔在前三句就迫不及待地交代了梦中恋人的楚楚可怜的美妙身姿。 轻盈,娇软,明写燕燕、莺莺实则写的都是恋人的妩媚动人,风情万种。莺歌燕舞,歌喉婉转,舞姿蹁跹,她们既是春天的主要物候特征,春天的精灵,自古以来又常常被用来描刻美人的俏姿风韵!你看,多少中国美女的名字里含着这些自然界美的精灵啊!赵飞燕,崔莺莺…… 据说姜夔苦恋的这位女子能歌善舞,尤其善弹琵琶,是姜夔二十多岁在客游江淮时在今合肥认识的。 姜夔布衣终生,平时依附于当时一些著名诗人如萧德藻(姜夔是其侄女婿)、范成大、张鉴等人,也和朱熹、辛弃疾等名流有交往。姜夔一生就是这种浪迹江湖的客游式生活。 姜夔和这位琵琶女相爱,自然也有一种“相逢何必曾相识,同是天涯沦落人”惺惺相惜的味道。 在这除夕之夜竟然梦见了自己多年未见的深爱的恋人!这个时间,又是在漂泊江上的客船,姜夔对这位女子的感情我们都可以想象得到。华胥,传说中的一古国名字,此处自然指梦州、梦境。 一个“分明”,可见梦境之清晰,细节之缠绵,因而梦醒时分自然不胜嘘唏,不能自已!此刻,则非作词一首就不能稍微平息一下心中的百感交集…… “夜长争得薄情知?春初早被相思染。” 我们读古诗词中的离愁别绪、相思哀伤,往往读到的只是作者这一方的表白倾诉。其实她或他思念的那一位的思念怅惘也不会亚于作者。两情相悦,相互爱恋,拥有真挚美好的爱情——都会超越时空的藩篱! 作者何尝不知道这些爱情常识呢?! 你看,姜夔此刻就想象到了自己恋人的情境:我的情郎啊,你是否知道我为你多少个夜晚而不能成眠?你这薄情人啊!上天为什么不能让我们再相见呢!即使是在这春物刚开始萌动的时节,我的相思都已经不能自已了!这初春景物已被我这愁怨的心绪浸染,哪里还有什么美好可言呢? “天上一年期,人间长别离。”漫漫人生,有多少事不能遂愿,有多少时候身不由己,有多少痛于死别的生离! 面对死亡,人们完全可以达观视之,“一朝出门去,归来夜未央”!而在有生之年面对不能了结的心事,不能实现的祈望,自然是最大的折磨,随想随至,如影随形! “别后书辞,别时针线,离魂暗逐郎行远。” 在词的下阕,姜夔接着刻画自己所想象的有关恋人的形象画面。一幕幕,都是如此让人感伤断肠——只是,这一切已经都是记忆,梦境矣! 离别时,恋人你还为我缝补衣服,做着女工。我们分别后刚开始能够鸿雁传书,这些书辞,这些相思的千言万语,我们都还在珍藏着。这一切,我和你——都会永远铭刻于心的。 想必我们分别后,你的心魂已随我在江湖漂泊,浪迹天涯。这一切,我都懂的。对于至爱着对方的我们而言,这悠长的别离——已残忍地将我们的魂魄残忍摄取:多少时候一想起对方,我们都是恍恍惚惚,如痴如癫…… 要不然,为什么在这个多么特殊重要的夜晚,我们再一次梦中相见! 想必这是我对你绵延不绝至诚至深的感情所凝结的灵迹啊! 想必这是你对我绵延不绝至诚至深的感情所凝结的灵迹啊! “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 今夜你不辞千山万水,不嫌冷月清寒,来和我梦中团圆。长别离的悲喜交集、千言万语我们终于都尽情释放了! 我的恋人啊,你这追慕我的灵魂,来去冥冥,静无声息——何尝不就是这将清辉和深情倾洒我们两处、静默升落的一牙冷月呢! 姜夔在这首词里表达的是炽热的相思,但感情基调却是感伤清冷的。对于此时此地的姜夔,对于这首词,似乎也没有第二种更好的表现方式可以抒怀。 这首词的结尾两句向来被人称道。王国维甚至评价曰:“白石之词,余所最爱者,亦仅两语,曰:‘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 王国维固然很高调地评价了这两句,却又很高调地贬抑了姜夔词的整体艺术水平。可见,大师也多有以偏概全之短。 在词史上,姜夔善于用“冷”字来写通感是出了名的。这“冷”字自然可以视为姜夔词的一大语言特色。他其它含“冷”字的佳句还有: “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暗香》)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扬州慢》) “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念奴娇》) “十亩梅花作雪飞,冷香下、携手多时。”(《莺声绕红楼》) “冷红叶叶下塘秋。”(《忆王孙》) “冷云迷浦,倩谁唤王妃起舞。”(《清波引》) “东风冷,香远茜裙归。”(《小重山令》) “重见冷枫红舞。”(《法曲献仙音》) “月上汀洲冷。”(《湘月》) “月冷龙沙,尘清虎落。”(《翠楼吟》) 这些“冷”句,固然体现了姜夔的一种语言特色、审美追求,同时,也自然是姜夔平素心境的一种暗示! 注:姜夔(约1155—约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江西鄱阳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