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推荐几个关于人工智能的几个观点: 1、《追问人工智能:从剑桥到北京》的作者关于'自动化'和'智能化'的理解:
2、新一代扫地机器人:SLAM是技术竞争的战场
笔者解读:扫地机器人只是机器人行业的一个小产品,应该说随着机器人的发展,以自动驾驶、无人机、服务机器人等智能自主无人系统都将迎来巨大发展。这类自主无人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就是环境感知、决策规划和智能控制,定位导航只是环境感知技术之一,其中SLAM则是比较关键、核心的技术。随着计算能力和计算视觉的发展,VSLAM以及VSLAM与IMU(惯导)、激光雷达、GPS等多传感器融合的导航定位将成为关键,而VSLAM+IMU则可以低成本、精度互补等优点在低速运转的服务机器人中取得核心优势。 3、2019年AI发展趋势总结 中译语通GTCOM综编 对2019年的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势给予了总结,如下: 从AI基础设施来说,人工智能专用芯片的研发方兴未艾,不仅包括英伟达GPU、谷歌TPU,国内的阿里、百度、华为等巨头公司,以及大量创业公司,都在AI芯片方面加快布局,随着AI应用进一步渗透到IOT等方向,相信对专用芯片的需求会越来越广泛。而作为各种AI应用开发工具的AI框架,也在之前的百花齐放式发展中逐步收敛,目前形成了PyTorch引领学术界TensorFlow主导工业界的双雄局面;而随着中台概念的日益兴起,国内大型互联网公司也正在以AI中台的面貌推出各自的高层开发框架,大量AI创业公司则逐步转向金融、安防等垂直行业深耕细作的模式。 从AI技术进展的角度来看,有几个明显的技术趋势已日益凸显。
从AI应用领域发展趋势来讲,最主要的几个AI方向比如自然语言处理、图像视频处理及搜索推荐方向,最近一年来技术发展各自精彩纷呈,又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格局。 自然语言领域在最近两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技术变革,进入了技术井喷的快速发展期,而这一巨变的引发者是由Bert为代表的预训练模型及新型特征抽取器Transformer的快速发展与普及带来的。最近一年也陆续出现了大量效果突出的改进模型,比如XLNet、RoBERTa、ALBert、Google T5等一系列改进。相信随着大家对Bert的理解逐渐深入,对Bert模型的快速改进以及更多领域更好的应用效果会成为NLP领域的常态,我们在不远的未来会看到NLP 领域更多新模型的出现,以及这些新技术推动实际应用场景的快速进步。 图像处理领域是AI的另一应用主战场,但是,除了近年来深度学习、ResNet两大图像处理领域的巨大技术革新外,最近两年来,CV领域并未有特别巨大的技术革新与进步,目前进入技术平稳发展期。归功于基础技术的快速进步,很多CV应用已相对成熟,所以近年来我们体会更多的是各种前沿技术在各个行业的应用落地与实践。 对于推荐与搜索等具备较长工业化发展历史的AI应用领域,深度学习在最近两年已经在各种互联网公司比较广泛地获得了尝试和应用。尽管并未像NLP与图像领域那样,深度学习相对传统模型获得突飞猛进的技术突破,而且对于比如推荐领域DNN模型的效果到底如何在学术上还存在争议,但是相信这些领域如果能够正确借鉴其 AI领域的技术进展,会在未来两年内出现令人惊喜的效果突出的技术进化。 笔者解读:关于2019年人工智能的发展,正如上述所说,有一些进展和突破,但其实也算不上突飞猛进,仅限于一些单一的项目或技术有一些突破,而且这些项目一般都是固定的。一个比较显著的特点是,现在大家讨论的热点都是围绕5G+人工智能,而不是说自己是一家互联网或物联网公司,然而,5G的很多实际应用,大家都不是很清楚;同时,以硬件为基础,以软件或数据为核心支撑的模式也越来越多;工业互联网、工业大数据分析在几番政策的支持下,也在逐渐填补其蓝海;图像、OCR等模式识别以及深度强化学习技术的发展,也带动了自动驾驶、机器人等智能自主无人系统等的发展,进一步带动了嵌入式系统开发的繁荣;国际形势、技术压力等促进了国内对半导体芯片、类脑计算、量子计算、生物科技等硬科技的积累和突破;各大高校积极开展人工智能的教育,连小学生也开始学习编程语言,如Python,同时各大培训机构也打出了保就业的培训口号。然而,5G只是一种通信技术,最后掌握其核心只能有那么几个公司,正如现在的三大运营商和华为等公司一样,而其实际应用目前并不明确,其它公司也难以分一瓢羹,也就打打口号而已;人工智能方面,在深度学习没有更大突破、类脑计算也仅限于脉冲网络或融合网络的情况下,也难做出更智能化的东西。当前,一方面是对技术较为成熟,但难以落地的行业、场景进行实践;一方面是继续保持热情,进一步探索技术的突破。 最后放送一个《机器人认知自动化白皮书》
|
|